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是杨杰
我是杨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75,224
  • 关注人气:4,3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例”会形成“惯例”吗?

(2013-03-12 22:30:55)
标签:

育儿

(这是微信的讨论,时间仓促,先写了这些,以后遇到合适的素材,再进行深入的分析)

 

问题:

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和孩子约定了某个事情,却因为某种原因没法执行,于是,就“破例”一次。

在咨询中,也常常要讨论到这样的事情。

“破例”的结果,往往非常耐人寻味。有的时候,孩子会对父母充满感激;但很多时候,“破例”变成了“惯例”,变成了孩子要挟父母的手段和根据:上次你都答应我了,这次你也必须答应我,呜呜呜……

还有的家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破例”,孩子不断突破父母的底线,最后,孩子占据了主动权,甚至变得为所欲为。

 

那么,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对于“破例”的处理,你坚持怎样的原则呢?

 

 

 

“破例”会形成“惯例”吗?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有的会,有的不会。

破例通常有两个原因,要么是约定本身就不合理,或者是处于某种客观原因,不得不“破例”。

在我看来,大部分破例的“因”,在约定的时候就种下了。一方面,认为约定是个好办法,就会随口约定,弄得家里规则林立,并且,在约定的时候,并未进行深思熟虑,因此,有很多具体的情况没有预料到。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自己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其实,约定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一定要郑重其事地进行。在咨询中,如果我们需要对孩子做一个约定,会连续几次讨论,把各种情况都考虑到了,我总和家长说的一句话是“尽量做到滴水不漏”。网友的留言中也说到,约定不要太多,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其实,许多事情,如果能找出更柔和、更有弹性的方式处理,就不要去约定。而且,约定不但是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对家长的要求,非常考验家长的执行力。

如果确实是客观的原因,不得不破例,那么,破例的同时,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所谓的“消毒”工作,就是让孩子清晰地知道,这是破例的行为,不是常态,不能作为行为准则。破例变成惯例,往往是因为没有做好“消毒”工作,给了孩子模糊的希望。

 

 

 

一位网友的留言:

杨老师,我刚好为这件事情疑惑呢。年初的时候我跟女儿说,她每做一件好事我就给她记录下来,并奖励一颗五角星,等集到五十颗的时候给她买辆小自行车。好事的定义在我这里很广泛,有时候是她帮我们递个东西,有时候是她把好吃的留一份给爸爸,有时候是她独立完成刷牙洗脸等,有时候是她突然看到某个画面编了个简短的故事,等等。星星还没集到五十颗呢,昨晚她一个劲的说很想很想要自行车了,一个劲的重复,我们只好重申之前的规定。但是看她央求我们的眼神,我又担心规定太死也不好,自动降低了点要求,比如出乎我们意料的事就记两颗或三颗。后来她还是央求,但是被我们用其他的事情吸引开了。后来她还提过这事,但也没执着坚持要买。中途和孩子过招时,我差点忍不住要答应了,还好孩子爸爸坚持住了。请问我们这么做对吗?

 

这位妈妈,估计是想通过买自行车这件事情,来促进孩子的进步。我个人不太赞同这样的方法。其实,如果希望孩子有进步,完全可以用“发现法”,发现孩子的积极行为,及时给予反馈,孩子就会在愉快的氛围中,不断地进步。这个方法,在咨询中也反复验证过,效果非常好。当然,这需要父母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并且能恰到好处地反馈给孩子。

如果我们仅仅把这件事情作为一个约定个案,也有很多细节值得推敲。

首先,50颗星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实在是太多了,这是一个过于漫长的过程,从年初到现在,孩子的愿望还没有达成,难免会失去耐心。

第二,“好事”的定义,过于模糊、过于随意。我想,“好事”的含义,这位妈妈也未必能清晰地说出来。我猜测,对于某件事情,孩子很难准确判断算不算“好事”,孩子可能努力地做了某些“好事”,但没有被爸爸妈妈发现,这对她的积极性也是一个潜在的打击。

第三,对孩子“央求的眼神”的解读,这位妈妈主要是觉得“规定太死也不好”,我把这个眼神解读为“妈妈,你定了一个不够合理的约定,我觉得很困难”。

第四,约定执行不下去,修改了约定,并没有从根本上反思这个约定的合理性。如果这样,孩子会不断争取“破例”的机会。

 

 

微信内容直达手机,交流更方便,欢迎大家加我的微信公众账号:yj2003

   加入方式:在“查找微信公众账号”一栏搜索微信号码,或者扫下面的二维码。

 

 2013.3.5日微信讨论:孩子的纠缠来自哪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