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美国本土最南端的西屿实际上是个外岛。因为一号公路将从迈阿密抛洒出去的一串小岛一一连接起来,勉勉强强也就可以认为它们是本土的一部分,而西屿则是最外的一个。
来之前,同事告诉我西屿是个聚会玩乐的小城,只有两条主街,不大适合有小孩的全家出游。本想预定B&B(Bed and Breakfast-床位加早餐)的家庭式旅馆,居然得知大多数只接待出双入对的成年人。我倒是也知道西屿是个同性恋聚集的地方(同性恋聚居处往往是别有风情的地方,山水俱佳),既然风景独特,为什么不去呢?因为三年前曾想带父母去看看,却赶上台风刚过,四处狼藉,没有去成,总有些耿耿于怀。在儿子开始放春假的那个星期五晚上的午夜才决定下来开始定旅馆,第二天取了租的车就这样上了路。
这趟旅程很长,我们也不喜欢为了省钱或是赶景点而马不停蹄,休假是为了放松和享受的,所以我们开了两天才到西屿。在迈阿密的南海滩(South Beach)住了很舒服的一夜,早上两个孩子又忍不住在南海滩上逐浪奔跑。只要有水有沙,孩子就非常高兴。从迈阿密到西屿还要开5个小时左右,好歹中午时分才把孩子拢到车上。
一旦出了迈阿密,一号公路就风景优美起来。你想啊,一条人造的公路孤独地伸向茫茫大海之中,海水和其它地方不同,是加勒比海那种绿色的。有时海水看上去几乎和路面持平,有时公路又变成架起的桥高高地在海面之上,时不时地穿过小的可能只有几个房子的小岛,这景色能不独特诱人吗?!大大小小的桥短的一闪而过,最长的有7英里呢!不时地还能看见废弃的旧桥和新桥平行而立,却已是海鸟栖息的天堂。长着长长大嘴的鹈鹕一直和我们相伴,不时地看到它们从天空俯冲下海。各个小岛有些让人失望,公路两旁尽是些破破烂烂的房子(也许棕榈树后隐藏着临海的漂亮别墅?),不象同是伸向海里的麻州的鳕鱼角(Cape Cod),一个个小房子说不上外表豪华,却是新英格兰风格十足。

小小的紅树

成林的红树
一号公路沿途的另一种美是海边的红树(上小学的儿子告诉我叫Mangrove Tree,他从科学课上学的)。或零零落落在海边展示它独特的根,或气势磅礴地在滩涂之地形成密林,是我从没见过的。其根系盘根错节,极为发达,使红树对保护海岸,避免海浪的侵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台风和海啸发生时。而其发达的根系也缓冲了其周围的海水,给虾、牡蛎、螃蟹等生物一个营养丰富,相对平静的孵化环境。尽管有重新种植,恢复其植被的计划进行,近些年,全世界的红树已减少了50%。不知我们的后代还有缘见到它们吗?
傍晚时分,终于到达了西屿。旅馆的前台服务生非常热情地马上给我们介绍再过半个小时海边的码头就有落日庆典,不少杂耍艺人会在那儿表演,小孩子会很喜欢的。他还特别提醒我们最好叫出租车去,因为找地方停车会是个问题。匆匆忙忙放下行李,叫了辆出租就直奔海边码头。窄小用砖铺就的街道两边几乎不是餐馆就是旅游纪念品店,三三两两的游人顺着奔放的音乐向码头聚集。杂耍一如各地,没有什么新鲜,但是以落日的海边为背景的走钢丝艺人就不是四处可见的了。两个孩子在海风和落日的沐浴下兴致勃勃,为杂耍艺人的“高超”技艺惊叹不已。
因为西屿的旅馆很贵,本来就订了一晚,但没想到旅馆房间出乎我们想象的舒适,而且这小镇很有独特的风情,又是这么长途跋涉地开来,就临时决定多住一晚(还好有房间)。一下子,我们在这儿玩的时间充裕了许多,可以细细的品味这个海明威住了多年的小镇。
很不运气的是,在西屿的两天风特别的大,预定的出海看珊瑚礁和潜水的船几次被取消。西屿的沙滩也并没有特别之处,不如坦帕(Tampa)的洁白细沙的清水海滩(Clearwater Beach)和迈阿密的南海滩,加上风极大,坐在沙滩上看孩子兴致不减地在浪里玩,旁边是一排排着比基尼晒太阳的大学生,我们却对打在脸上的沙子苦不堪言。

有失必有一得,西屿的小镇盛开着鲜艳美丽的各种热带花卉,让你的心情不由的也灿烂起来,换上夏装,买一双艳丽的拖鞋,在小镇上悠闲地欣赏参天大树,奇特的热带植物根系,看游人也让游人看你,让思绪随海风飘得很远很远。风大,阳光却是一点不减的明亮,让海水蓝的更蓝,绿树更绿,花儿更艳,热带的风情就这样点点滴滴地浸染着你的心,一时间你感受到为什么热情奔放是热带的特征,无论音乐还是人。行到美国本土最南端的标志处排队照相留念,听到过路的游览车上司机介绍说:“这是美国最南端,离古巴只有90英里;最南端的房子,最南端的街……”正当游人频频点头时,这位司机又加上一句:“最南端的垃圾桶!”让人忍俊不已,车上车下一片哄笑。
沿街游览,遇到不少带着小孩子旅游的家庭,孩子们也玩得很起劲。除了一次晚饭旁边坐了一大桌的男子象是同性恋,再没有看到让人起疑的。不象去年在麻州的鳕鱼角的顶端普罗文森城,处处可见出双入对,英气逼人的男同性恋。让人时时叹惜不知多少女孩又少了和这样英俊的男人结婚的可能!我做实习时的一个女朋友就和我抱怨过这么漂亮的男人却不喜欢女孩,实在是浪费!

海明威故居

海明威为他的猫建的小房子之一

海明威当年50几只猫的后代之一

猫的独特饮水槽
海明威故居是另一个旅游热点。本来以为孩子不会喜欢,事实却是相反。
海明威在这儿住了十年,在此其间,写下了许多受人喜爱的书,其中就包括《别了,武器!》。这个房子当年是海明威第三任太太的富有亲戚所赠,而海明威这个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多产作家则给它添加了许多私人情趣和亲切生动的典故。房间里的欧式家具,非洲风情的艺术品,都非同一般,简洁中展示着主人的经历和品味。无所不在的各式各样的猫或随着游人出出进进,或是旁若无人地横躺在海明威的大床上睡觉,或是懒散地在院子里的长凳上休息,在树荫下的它们自己的小房子里大嚼大吃,一如这里的主人一般。而它们确实也是这里的主人。它们都是海明威当年养的50多只猫的后代,不少还是六趾猫(普通的猫前肢有五趾,后肢有四趾),常常看到有游客去查看猫的爪子,闹得猫老大的不高兴。它们喝水的喷泉也许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从一个大大的瓮里流出来,流进下面的一个磁的横槽,谁能想到这横槽曾是当地一家有名的小酒馆男厕所里的小便器!海明威的太太让人在外边贴上漂亮的瓷砖,就成了一件独有的饮水槽。海明威的猫就是历史活的链接,因了它们,一个死去多年的作家和他的房子就这样活泼泼地生动起来!
海明威故居的院子不大,却布置的错落有致,花树繁疏。院子里有游泳池,有小径,有池塘,有树下给人歇息的长椅和无数个给猫建的别致的小房子,这么多的布置却一点也不让你觉得拥挤,漫步其中,时时会给你曲径通幽,别有洞天之感。游泳池据说是西屿当年建的第一个,花了海明威2万美元,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是一笔不菲的开销。海明威开玩笑地从衣兜里掏出一分钱,说:“这游泳池花光了我最后的一分钱!” 这一分钱至今依然可见,海明威的太太当时让工匠把它摁在了游泳池边的水泥地上。
这是一个我所参观过的博物馆中最独特生动的,也因此让孩子们觉得很好玩,回程的路上,女儿一直念叨着那些神态各异的猫,儿子则读完了海明威有名的《老人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