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北美讯息 |
被领养华裔学生:与众不同为成长带来积极影响
据【美国《侨报》10月20日讯息】密歇根州立大学(MSU)州立新闻(The
当现在的家庭在中国收养希克斯时,她还是一个婴儿,所以希克斯看上去与收养家庭的其他成员不一样。而小时候那种希望改变的想法,却给希克斯的成长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希克斯说,她总是会思考,为什么其他那些外国朋友和她不一样,他们就不是被领养来的。
在希克斯小的时候,养父母就将原因告诉了她。
“结论就是,那些来到这里的女孩儿,她们都来自城市。”希克斯说,“我、柯尔斯顿(Kirsten)和其他被领养的孩子,我们一般来自农村。”
人类学副教授阿德里亚•路易(Andrea
“在农村,农民依靠家庭劳动力,尤其是儿子来谋生计,所以你得生儿子。”路易说。
相比城市,在农村,有更多的女孩被送给别人领养,希克斯表示,“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他们(农民)希望能要个男孩,因为这是他们实现社会保障的方式……这些男孩长大后能够给父母养老……如果生了女孩,她们就会嫁到别人家,成为别人家的人。”
但这些都并未阻止希克斯对其中国血统的探索,她依然会学习中国文化,庆祝中国节日,比如农历新年。
“让人着实感到佩服的是,我的养父母努力将中国文化融入到家庭当中,并向家庭成员介绍我们来自哪里。”希克斯说。
希克斯说,她和妹妹柯尔斯顿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希克斯3岁的时候,养父母从中国领养了妹妹。养父母允许她和妹妹接受中国传统,这也使得后来五年级的希克斯与全家一起搬到香港时能够很快适应那里的环境。
“他们真的很想要让我和妹妹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希克斯说,“一方面表现在通过书本学习有关中国的知识,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切实地在中国居住。”
希克斯还和妹妹回到了她们曾经所在的孤儿院,“这真的很开眼界。”希克斯说。
MSU包装专业的大二学生柯尔斯顿•韦斯特(Kirsten
韦斯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另外的两个孩子则是养父母亲生的。
“我们不怎么专注于我是中国人这个事实,我更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韦斯特说。
其他人也会注意到韦斯特和其他家庭成员的不同,但韦斯特说,家人都支持她,说他们是一个大的家庭。
同样的事情也曾发生在希克斯家。当她还是个小孩子时,希克斯的同龄人总是会对为什么她是中国人而她的父母却是白种人感到疑惑。
“我就会告诉妈妈,我希望自己也有白皮肤、蓝眼睛和金色的头发。”希克斯说,“而她就会这样回答:不是哦……你就是你,是上帝创造了这样的你。”
希克斯说,现在她再也没有这样的想法,并且她很喜欢现在的自己。
americanpregnancy.org网站显示,所有来自中国的领养都是封闭的,就是说生身父母和未来的养父母之间将不会有任何联系。
然而,不能知道生身父母是谁会让一些被领养的孩子感到十分难过。希克斯说,“只有同样是被领养的人才能够感同身受……我永远不可能只处于一种文化当中,总是有两种文化在那里。”
尽管身处两种文化当中,希克斯表示,虽然她生在中国,却并不表示她不是一个美国人。
“我们在美国长大,我们和其他的美国人一样。”希克斯说。
希克斯还表示,她被领养的经历给她的生活和在MSU的学习都带来了影响。
“不论何时,当我见到被领养的人,我都会很激动,因为我们有其他人无法理解的相同经历。”希克斯说。
韦斯特和希克斯还在MSU创建了一个名为“身在何方”(Somewhere
希克斯表示,建立该俱乐部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为这些被领养的学生申请奖学金。“有许多特定的奖学金,有的发给在16岁时被领养的学生,有的发给被寄养的学生,但是暂时还没有给被领养群体的奖学金。”希克斯在邮件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