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如何利用「生活串流」趋势

(2008-09-04 10:18:55)
标签:

it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09/p12.jpg

上个月,全球互联网重镇美国矽谷再次喊出两个新单字,说明了今年的Web 2.0网站之中的两个新现象。一个叫「生活串流」(lifestreaming),一个叫「品牌串流」(brandstreaming),不确定这些字是谁先提出来的,但我知道宣扬它们最甚的是知名部落格ReadWriteWeb,而这些新字,也在Mashable、ZDNET、TechCrunch最近半年来的文章,一再而再的出现,俨然成为「Web 2.0」之后的两个重点新单字!

「串流」这个字,通常拿来形容一种传送内容物的方式。你安装软体,通常是一次就下载完成,「串流」则不是一次下载完成,基本上你的电脑与伺服机只是「开通」了一个频道,就像电话接通一样,伺服机那边,会一直不断的送东西到你的电脑,而你的电脑也会不断的播放这些东西出来,通常我们谈到串流是在讲「音乐」或「影片」,现在怎么连「生活」也可以串流了?

「生活串流」,指的是像FriendFeed这种服务,只要向站方登记自己的线上帐户,其他朋友只要订阅,便可收到对方在网路上所有的作品,等于也就是让你的「生活」点点滴滴,照片也好、短句也好、长文也好,通通都可以源源不绝的「送」到对方的眼前,这就是一种「串流」不是吗!只是,这「串流」不是每分每秒,通常是每小时看一次,或每天看两次之类的。

而,其他提供「生活串流」还包括一些微型部落格如Tumblr、Jaiku,以及号称比FriendFeed更棒的整合器如已支援135个网站的Profilactic、支援28个网站与Facebook的liveZuu,还有Onaswarm 、Lifestrea.ms、Soup.io等等,而旧服务如Facebook与雅虎买下的MyBlogLog,最近也开始做「生活串流」了。以后大家其实不必互相「hihi」完还要问「你最近如何?」,只要「订阅」这些生活串流,等于就是订阅了所有朋友的生活!

有趣的是,尽管「生活串流」看似非常个人化的东西,但话锋一转,可以瞬间变成企业做线上数位行销的好帮手。

这就是「品牌串流」了。其实它就是某种特殊的「生活串流」,将企业的品牌,搭在「生活串流」的顺风车上,送到每个网友的眼前!

一年前,「品牌串流」才刚开始,主要发生在Facebook与Twitter两处,譬如在Facebook制作一个「Page」,就是在作「品牌串流」,每个粉丝在page中的动作都透过minifeed传送到更多人的眼前;另外还有Twitter,许多公司自行申请一个twitter帐号,让其他人可以直接以「@公司名」来问问题,亦可随时得知这间公司每一笔新讯息与每一次问答。

ReadWriteWeb就曾针对「品牌串流」举出几个企业实际在操作的案例,譬如,线上音乐服务Pandora,很早就已在各大社群网站、各大微型部落格设立帐号,甚至连Flickr这种相簿网站也有公司设置的帐号,大家一看到「Pandora」这个字,就知道这位网友「不是人」,So what ?大家似乎也乐于加入它,接受它「品牌串流」的洗礼。另一个实例,则是福特汽车做了一些较消极的案例,他们称之为Social Media Press Releases (SMPR),对旗下几个车种、几个技术,分别提供RSS订阅,以及类似TrackBack的功能,让许多人可以纳入他们的「生活串流」中。

不过,这些「品牌串流」真成功了吗?

并不。 Pandora的会员数高达1400万人,但,它在FriendFeed的「品牌串流」,却只有70个人。而TechCrunch的订阅数已经高达92万人,但在Facebook的「品牌串流」却只有2千多位粉丝。对此,我有一个有趣的看法。因为正在发想与制作中,在此仅仅点到就好。

我认为,「生活串流」为何好玩?这些串流并未播送什么,只就是每个朋友所做的琐碎小事而已;每个人自己的生活圈,已经就是网路上最好玩的新闻!因此,当「品牌」这种硬邦邦、非常商业的东西,想要硬就搭在软软的「生活串流」上面,本身就有一点点不和谐了。这时候,行销人员会误以为,那,我们小心一点吧,想办法让这些企业大厂所送出的内容更贴近「生活」一点?所以,企业试着将自己硬梆梆的品牌,努力输出一些矫揉造作的「生活文字」,和生活串流一起想办法流到每个网友的心里。

有用吗?

我认为,品牌串流是一个很棒的出发点,但是它和「生活串流」之间,还有一个「未完成的连结」(missing link)。

这个link就是──企业的品牌串流,要怎么「串」(应该用「窜」字)入A君与B君之间?

真正有效的「品牌串流」不应从企业直接流出,而是从每个朋友「自己流出」;大家应思考的是,从A君到B君,可以传递什么讯息?目前所谓「word of mouth」皆只有说「那家好吃」、「这个好用」。还有哪一种新讯息,可从A君「串流」到B君去?「品牌串流」若想追求「四处开花」,或许不必,只要将企业的品牌串流,想办法「连结」到A君到B君的关系,只需要几个「种子」,接下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把整个局都铺好了,再大的天空,或许都可以染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