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65天物之残弥足珍

标签:
365边正明古陶瓷天津天物博物馆 |
分类: 在行摄中快乐 |
W020110918229852654739.jpg2005年的夏季雨后,他在老城厢的一开过的基坑侧壁上,只顾挖掘碎瓷片,上面回填作业的推土机不知下面有人,一铲土倒下来,险些将他活埋。还有一次,他在工地上只顾搜寻就瓷片,不慎踏进沼泽一样的工程泥浆之中,瞬间被泥浆没过了胸口,所幸旁边有工人,用挖掘机将其迅速地从泥浆中挖出,才捡了一条命。尽管这样,遇险的经历让他至今心有余悸,但都不曾让他停止疯狂的搜寻瓷片的行为。
就是这些古陶瓷残片,使边正明先生十分清楚了,瓷器断代最重要的是看胎土。
一、康熙糯米胎为断代分水岭。
W020110918229853122523.jpg胎土是瓷器断代的重要依据,学会辨认胎土十分重要。书本上对各类胎土的描述过于专业化,因此边证明建议收藏者多看实物。“康熙时期的胎土最为坚硬,叫做糯米胎,细白坚硬的断面摸起来有丝绸般的感觉。康熙时期的胎土是一个分水岭,往前推300年,从元代到康熙时期,胎土颗粒大,坚硬粗松;往后推300年,胎土越来越疏松,触摸起来就像面包和饼干一样。所以,胎土越松软说明瓷器离现代越近,而胎土颗粒越大越坚硬,说明瓷器年代越久远。”
二、认识青花料 断代不发愁。
W020110918229854537047.jpg除了胎土外,釉面和青花料也是瓷器断代的重要依据。边证明说:“老物件的釉面都特别温润,因为都是用柴烧出来的,釉面流动感很强。清代以后的瓷器釉面开始变薄,到了近代以后,釉色偏白。元代的釉面是青白色的,白色的釉面肯定是清晚期或是现代的东西,肉眼就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
“认识青花料也对断代很有帮助。我国每个时期的瓷器都会使用固定的青花料,比如平等青料出现在明代成化、弘治以及正德早期,苏麻离青料多在元代永宣时期使用,而回青料则在嘉靖至万历年间使用。如果收藏者对青花料烂熟于心,肯定马上能够判断出瓷器的朝代。”
“我收藏的元代青花大罐用的便是苏麻离青料,它属于高铁低锰型,含铁量极高。现在很多仿品也放铁,很容易令初级收藏者上当。我在《青花瓷鉴别与断代》一书中曾经写道:元吃胎、清吃釉、明代吃两头。元代的青花吃胎下沉,和胎融合在一起,明代的青花溶于釉中,而清代的青花通常令人在视觉上产生浮在表面的感觉。”
天物古陶瓷博物馆内,数不尽的古瓷瓷片,片片碎片上的图案,有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看得人眼花缭乱;上面布满红釉、黄秞、洒蓝、墨黑、青花等,更令人觉得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