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1@365天物之残弥足珍

(2013-01-21 05:04:26)
标签:

365

边正明

古陶瓷

天津

天物博物馆

分类: 在行摄中快乐

                      天物之残弥足珍W020110906508358288356.gif

   W020110918229843759625.jpg

    天物古陶瓷博物馆于古陶瓷收藏,其紧要处,就是珍藏着,边正明馆长,用近四十年,几乎耗尽心血,以搏命的心劲,搜集到的近六13万余片,古陶瓷残片。正是这些在外行人眼中,毫无价值的古陶瓷残片,成就了边正明先生,鉴定古陶瓷的眼力。

    正是这些古陶瓷的残片,使边正明先生,从理论、制瓷工艺技术与青花器实物的结合上;从各朝代青花瓷典型器装饰纹样、款识对比梳理上;从青花瓷胎土、釉料、青料的化学组成、烧成温度及其所呈现的表象特征的研究上;捕捉、探寻古陶瓷内在的特质和规律;捕捉前后细微变化的信息;成就了自己识真变伪信息和要领;也就是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即从现象到本质的对比分析研究,揭示了不同时期青花瓷特征的发展变化规律。

 

    W020110918229849061565.jpg这就为自己把握不同时代、不同时期青花瓷的时代特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形成自己在年近花甲之时,对残瓷片近乎“瓷痴”的老人,将多年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青花瓷鉴别与断代——青花残瓷比较研究》。“这本书是我从碎瓷片儿中,扒拉出来的。那些残破的古瓷片,才是历史元素最忠实的记录者。”面对捧在手上沉甸甸的新书,边正明谦和而淡然地表达着自己满足。

    为了这些天物古陶瓷博物馆的古陶瓷残片,在天津的旧城改造中,他经常有空儿就往老城厢、运河和海河边的基建工地跑,对捡到的出土碎瓷爱不释手。有时候,出土的瓷片多,他就花些钱让工地民工帮忙收集。他很看重这些不起眼的碎片,认为它们不仅反映了天津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多彩的民众生活,更是与天津古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风俗习惯息息相关。

 

  W020110918229852654739.jpg2005年的夏季雨后,他在老城厢的一开过的基坑侧壁上,只顾挖掘碎瓷片,上面回填作业的推土机不知下面有人,一铲土倒下来,险些将他活埋。还有一次,他在工地上只顾搜寻就瓷片,不慎踏进沼泽一样的工程泥浆之中,瞬间被泥浆没过了胸口,所幸旁边有工人,用挖掘机将其迅速地从泥浆中挖出,才捡了一条命。尽管这样,遇险的经历让他至今心有余悸,但都不曾让他停止疯狂的搜寻瓷片的行为。

  就是这些古陶瓷残片,使边正明先生十分清楚了,瓷器断代最重要的是看胎土。

 

一、康熙糯米胎为断代分水岭。

W020110918229853122523.jpg胎土是瓷器断代的重要依据,学会辨认胎土十分重要。书本上对各类胎土的描述过于专业化,因此边证明建议收藏者多看实物。“康熙时期的胎土最为坚硬,叫做糯米胎,细白坚硬的断面摸起来有丝绸般的感觉。康熙时期的胎土是一个分水岭,往前推300年,从元代到康熙时期,胎土颗粒大,坚硬粗松;往后推300年,胎土越来越疏松,触摸起来就像面包和饼干一样。所以,胎土越松软说明瓷器离现代越近,而胎土颗粒越大越坚硬,说明瓷器年代越久远。”

 

 

 

 

二、认识青花料 断代不发愁。

W020110918229854537047.jpg除了胎土外,釉面和青花料也是瓷器断代的重要依据。边证明说:“老物件的釉面都特别温润,因为都是用柴烧出来的,釉面流动感很强。清代以后的瓷器釉面开始变薄,到了近代以后,釉色偏白。元代的釉面是青白色的,白色的釉面肯定是清晚期或是现代的东西,肉眼就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

“认识青花料也对断代很有帮助。我国每个时期的瓷器都会使用固定的青花料,比如平等青料出现在明代成化、弘治以及正德早期,苏麻离青料多在元代永宣时期使用,而回青料则在嘉靖至万历年间使用。如果收藏者对青花料烂熟于心,肯定马上能够判断出瓷器的朝代。”

 

21@365天物之残弥足珍“我收藏的元代青花大罐用的便是苏麻离青料,它属于高铁低锰型,含铁量极高。现在很多仿品也放铁,很容易令初级收藏者上当。我在《青花瓷鉴别与断代》一书中曾经写道:元吃胎、清吃釉、明代吃两头。元代的青花吃胎下沉,和胎融合在一起,明代的青花溶于釉中,而清代的青花通常令人在视觉上产生浮在表面的感觉。”

 

    21@365天物之残弥足珍天物古陶瓷博物馆内,数不尽的古瓷瓷片,片片碎片上的图案,有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看得人眼花缭乱;上面布满红釉、黄秞、洒蓝、墨黑、青花等,更令人觉得流光溢彩。这些破的、碎的残片,也许只是字的一笔、画的一角、花的一瓣;但目光所及一片碗底,或有“大清康熙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甚至“大明宣德年制”……。这些瓷片,距今最远的要有近千年历史,这些就是中华民族古文明的象征,弥足珍贵的残片。

 

21@365天物之残弥足珍

21@365天物之残弥足珍

21@365天物之残弥足珍

21@365天物之残弥足珍

21@365天物之残弥足珍

21@365天物之残弥足珍

 

 

 

              链接:天物古陶瓷网

                       天津瓷痴边正明 

                       中华文明之瑰宝

                       天物精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