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遛早运河畔(一)

(2011-09-25 10:43:15)
标签:

北京

通州

大运河

摄影

原创

杂谈

分类: 在行摄中快乐

                      遛早运河畔

                        (一)

遛早运河畔(一)

   遛早运河畔(一)

前些日子,看电视新闻,知北京通州大运河两岸,绿化已全部完成,且纳入北京郊野公园序列。从电视画面看,很是不错,与老伴一商量,在第二天一早,顺腿就遛早到了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遛早时顺手拍了几许图片,确实值得一看。返家后,贴在博园,供北京的博友,在闲暇时,可前往消闲。一睹北京通州的变化,体味未来,北京通州区,为北京行政中心东移,做的的早期铺垫——生态环境改善。

    回来查资料,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简介如下说:

                                                               遛早运河畔(一)  2010925日,北京市首个建成的万亩滨河森林公园——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正式开园,由此,通州奏响了现代化国际新城生态、低碳、人文的新篇章。

 

   

 

 遛早运河畔(一)位于北京市通州新城北运河温榆河两侧,分南北两区,总建筑面积10700亩,总投资6.6亿元。项目南区北起六环路潞通桥、南至武窑桥,河道全长8.6公里,占地面积约9500亩。构建“一河、两岸、六大景区、十八景点”。项目北区北起潞苑大街、南至通顺路,河道全长3.2公里,占地约1200亩,绿化面积约900亩。

                                                             遛早运河畔(一)  

   一河:是以北运河为中心展开规划,结合旅游观光的需要,沿岸建有5个功能各异的码头,作为水上游览的停靠地,便于游人上岸观赏。

 

 

遛早运河畔(一) 两岸:是交通的路、安全的路,也是景观的路、导游的路。8-10公里的路程上,有起伏、有变化,有景致。堤岸绿化与运河景观互借互动。改变树林单纯、品种单一,融入复层种植、群落种植、混交林的基本概念。利用沿岸景致变化,形成了穿过树林的路、赏花的路和绚丽的路。

  遛早运河畔(一)                                                            六大景区:分布在河道两侧,有潞河桃柳景区、月岛闻莺景区、银枫秋实景区、丛林活力景区、明镜移舟景区、高台平林景区。

 

 

 

遛早运河畔(一)十八景点:分布于六大景区之中,有桃柳映岸、榆桥春色、茶棚话夕、皇木古渡、长虹花雨、月岛画境、湿地蛙声、半山人家、银枫秋实、枫林茗香、大棚囤贮、风行芦荡、丛林欢歌、双锦天成、明镜移舟、平林烟树、枣红若涂、高台浩渺。

  遛早运河畔(一)【高台平林景区】高台平林景区位于武兴路以南,占地面积1500余亩,以植物景观为主体,利用自然简约的手法,突出大色块、大景观,形成运河田原风光向郊野风光的自然过渡,为运河下游绿化工程做好铺垫。

  【明镜移舟景区】明镜移舟景区占地面积千余亩,位于甘棠橡胶坝附近,是水上游运河的终点,也是项目区水面最宽阔的地方,水面最宽处达360米。水面平静如镜,站在坝头半岛眺望运河宽阔平静的水面给人无限遐想;景墙上的《潞河督运图》,向游人述说着运河繁容昌盛的历史画面。

  【丛林活力景区】占地面积约800亩,景区近80%为现状片林和果园。在规划过程中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量减少采伐和移植,对现有林进行改造和提升。对片林进行林缘改造,增加常绿树、彩叶树和花灌木,增加层次和色彩,在林内开辟林窗,增加道路、广场和游戏设施,使游人能够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对果园进行品种丰富和更新,并增加必要的景观和服务设施,使其成为可生产、可游赏的采摘区。

  遛早运河畔(一)【银枫秋实景区】银风秋实景区占地面积千余亩,以漕运码头为背景,以漕粮屯贮为主题,用现代化的形式再现运河两岸漕粮满囤、秋收归仓的喜悦景象。在借鉴历史图文的基础上,在漕运码头周边设计了粮仓形式的大棚,既可作为“温室”种植四季植物,也可成为展示漕运文化、反映百姓生活的展示基地;同时,也是我区都市观光农业产业的一个展示窗口。

  【月岛闻莺景区】月岛是在北运河河道整治过程中形成的凸起地势,四面环水,形似月牙,故名月岛。月岛规划面积256亩,以高大乔木林为主,兼顾常绿、花灌等植物搭配,突出立体植被结构,岛上共种植了乔、灌、花、草、地被、湿生等各类植物百余个品种,既为不同鸟类提供安全筑巢场所,也使这里成为集中展示北方植物品种的科普示范基地。

   遛早运河畔(一)【潞河桃柳景区】 潞河桃柳景区位于潞通桥以南,占地面积近千亩,景区以植物造景为主,注重运河城市景观向田原风光的自然过渡,种植了大面积的桃花、杏花、李花等春花植物,与垂柳形成了桃柳映岸的优美景观。景区以城市的记忆、历史的记忆为主题,分别设置了景观节点。将城市建设拆迁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大枣树、大国槐、大榆树等移植到公园中,保护起来,为拆迁居民留下了过去生活的点滴记忆,也见证了他们为加快城市建设做出的奉献。大运河森林公园以生态理念整治河道,在树种选取上,充分利用和保护了现有树木,尽量减少砍伐和移栽量。在植物搭配上,采用复层、群落种植,形成了高低错落、种类多样、趋近于自然的景观,营造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效果。 
   遛早运河畔(一)公园沿河而建,通过对沿岸芦苇、荷花等湿地植物的恢复,形成了北京地区典型的草丛沼泽群落,展示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起到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的作用,尤其是植物的吸尘、放氧等特殊功能,加大了空气湿度和氧气含量,在北京东部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 
   遛早运河畔(一)同时,大运河森林公园充分利用现状条件,根据现有的地形地貌规划设计,节约了土方挖掘、堆砌和运输成本。对现有密林进行间伐,形成了具有层次感的背景;对原有果园、池塘进行改造和提升,使游人可以体验采摘、垂钓的田园乐趣。利用现有低洼地作为集雨池,收集雨水量可达20万立方米,即可用于植物灌溉,也可回填地下水。在湿地景观中应用了生物浮岛技术,利用植物的自然特性对水质进行净化,将园林造景与水生生态修复相融合。

   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现免费向游客开放,500万平方米的天然氧吧,为市民提供了亲水休闲的旅游场所。 京杭大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为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运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和象征。它的社会功能比万里长城大,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进步与发展,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遛早运河畔(一)通州作为大运河的北起点,曾是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京杭大运河在通州境内流域长达42公里,运河两岸分布有燃灯佛舍利塔、大光楼、漕运码头、皇木厂等一批文物古迹。
每年有上万艘船只在运河码头装卸,形成了通州八景之一的“万舟骈集”景观。

    遛早运河畔(一)过去,通州还有个特别的节日——开漕节。每年当第一批漕粮抵达的日子,就是个盛大的节日,官吏客商、船工百姓共同参与庆祝活动,热闹非凡。元代诗人贡奎有《二月二达通州》诗作:“河冰初解水如天,万里南来第一船。彻夜好风吹晓霁,举头红日五云边。”

  遛早运河畔(一)近年来,弘扬大运河文化日益升温,沿河各省市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疏通整治规划,准备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复了京杭大运河旅游线路总体规划方案,力求将大运河打造成我国第三条世界级旅游线路,成为吸引世界游客的一张“大名片”。
  遛早运河畔(一)在通州旧城北部区域大成街北侧(原为花丝镶嵌厂址,位于通州大成街1号),儒教的文庙(亦称学宫)与佛教的佑胜教寺(亦俗称塔庵)、道教的紫清宫(亦俗称红孩儿庙)这三座独立存在的庙宇,近距离成“品”字形布列在通州州治衙署的西围墙之侧,在佑胜教寺西侧,耸立着燃灯佛舍利塔,因而形成了“三庙一塔”的古建筑群,座落在京杭大运河北端西畔,通惠河河口南岸,共同成为北京人文奥运六大景区之一——通州运河文化景区,今人概括简称之为“三教庙”。
  遛早运河畔(一)八里桥又名永通桥,明正统十一年(1446)建造,为三券石拱桥。南北向,长50米,宽16米,两侧石栏,望柱头圆雕雄狮,各具情态,栏端戗以蹲坐麒麟,昂首挺胸,栩栩如生。中孔高阔,舟行不必免帆,侧券矮小,洪水可以畅泄。

   明清之际,桥上车辘辘,马萧萧,运河码头百货运往京城;桥下船轧轧,人喧喧,皇都运米驳船驶向通州。其繁闹景象当推北京之首,乃京通间咽喉要塞,是拱卫京师四大桥之一,因东距通州州治八里,故俗称八里桥。
    遛早运河畔(一)向日凭栏东望,可见巍巍古城,夜晚挟栏鸟瞰,能赏浆碎玉盘。"虹腰八里卧晴川,画舫摇从月窟穿""入夜霜清一轮堕,凌寒征锋去萧萧",清代诗句即当年美景写照。

 

 

 

 

 

 

 遛早运河畔(一)1860821日,英法联军近2万人自天津入犯北京,遭到中国国民节节抗击。在八里桥头,清军以大刀长矛和血肉之躯英勇阻击洋兵,被洋枪大炮击倒一批,再上一批,固守长桥,血染通惠河水,谱写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之爱国主义篇章,使此桥更加壮美,愈显辉煌!如今,在洋炮劫余之汉白玉护栏上,尚留有帝国主义弹痕,乃是鲜明罪证,时刻警示中国人民随时准备保卫中华。
  遛早运河畔(一)燃灯塔位于通州北城,大运河北端西畔。据县志载, 此塔始建于北周,唐、元、明诸代曾予以维修。燃灯塔为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八角形13层,略有收分。原高48米,围44米,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多嵌精美砖雕,下腰置二龙戏珠,上腰设三壶门,内镶仙人,各角雕力士披甲顶盔。此塔距潞河数百米,然其影垂映河中,故乾隆帝有“郡城塔景落波尖”诗句。
  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其身倾圮,发现一颗佛牙与数百粒舍利。相传燃灯佛舍利塔是为了珍藏燃灯佛的舍利而建的,塔内供奉着燃灯佛祖的遗骨,并珍藏有佛祖舍利子。现在的塔是清代修复留存下来的。
   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通州,对塔进行破坏;1976年唐山地震受损。19859月重修,塔刹增高5米,添相轮二、圆光一、仰月一、宝珠四,添设避雷针,重修塔顶莲花座及各层塔檐,补铸铜铃,按原色油饰。
 遛早运河畔(一)张家湾为大运河最北端的码头,经辽、金、元三代,成为京东重镇。明嘉靖四十三年,为护漕卫京修筑城池。城依河而建,平面呈瓦刀形,南北长,东西窄,周长约3015米。墙体厚处35米,高7米。中实夯土,外甃城砖。1937年后,日本侵略军拆城墙修炮楼,破坏严重。1958年拆平,仅余南墙东段120米,残高4米。1992年按明城墙尺寸修复南门东侧城垣20米,其余80米保存残貌。东墙西北转处,还残留一段长50米的墙基,也被保护。南护城河利用萧太后河,通运桥因横跨萧太后河上,俗称“萧太后桥”。原为木桥。明建城池时,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在南门处建三孔石桥一座,称通运桥,长41米,宽96米。两侧护以石栏,望柱头雕狮,栏板两面浮雕宝瓶。
  遛早运河畔(一)京东门户通州,有座古城张家湾,其南门之外,萧太后运粮河自京城而来,顺城之南垣而流,东汇京杭大运河。对城门架有一桥,原为木制,俗称萧太后桥。因地近码头,南北客货悉经此桥,经年累月,不堪重负,明神宗敕建石桥。

   万历三十一年(1603)正月动工,三十三年(1605)十月告竣,赐名“通运”。清咸丰元年(1851)曾予小修。至今已有三百八十余年。当年,船通桥下,帆樯相连,车行桥上,鞭声不断,不愧为京东水陆要塞。城楼、古庙、岸柳、市肆俱与石桥映带,好生壮美,通州十景‘回首凤城春色好,莺声啼碎碧桃花’,正是此处景致。

 

遛早运河畔(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林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