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十月金风羽林郎
十月金风羽林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5,338
  • 关注人气:3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人为何流行送“如意”——此文首发《新华日报》

(2020-10-12 14:46:38)
标签:

如意

流行

清代

分类: 历史随笔

(此文首发《新华日报》)


      中国人在重大节日或者重要场合,经常使用“吉祥如意”“万事如意”作为祝贺词。其实,“如意”最早是指一种兵器,有辟邪祛魔的内涵。古代大臣所用的朝笏以及贵族常用的搔杖也具有兵器“如意”的器型。

清代人为何流行送“如意”——此文首发《新华日报》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


      如意作为器物之名,出于印度梵语“阿那律”之义,另一个说法是人们用一种顶端呈手指形的工具搔挠身上双手伸不到的痒处,让人称心如意。随着社会发展,经过设计改进后的如意,逐渐成为一种礼仪工艺品,在我国古代被赋予很多美好寓意,视为吉祥之物,材质多种多样,设计五彩纷呈。《清朝野史大观》中说:“如意,物名也,唐宋前已有之。”其实,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很流行了,而其最盛时期则是清代。


      清代“如意”盛行跟皇室偏爱有关。满清入关后,自康熙朝开始,如意就成为皇族喜爱之物,宫殿内常常可见。清代如意的样式“长不过一二尺,其端多作芝形、云形”。据《清稗类钞》载,清代举行册立皇后、妃嫔仪式时,被册封之人谒见皇帝、皇太后时,必定呈递如意作为觐见礼,而回赐之物也是如意,相当于双方交换了“如意”,互致祝福,氛围和谐美好。清朝宫里每逢重大活动,几乎都会用上如意,以讨吉兆。如皇帝向太后进献如意,皇帝选后妃时赐如意,太后赐如意给皇帝、妃嫔们,等等。清代人喜爱如意的原因,不再是它可以挠痒、可以记事、可以作为一种兵器,而是“仅因其名词吉祥,作为供玩矣”,以祈求生活顺心吉祥。


      清代官宦富家也都追捧如意。皇家有重大庆典,比如皇帝、太后做寿,逢年过节等,大臣贵戚们都要向皇帝、太后进献如意。清代文献中有这样的记载:“光绪(朝)甲午以前,每年遇内廷庆典,二品以上大员,照例各进三镶玉如意一支。”清代上层社会对如意的搜罗求奇,不遗余力,这导致用来制作如意的玉器珠宝价格暴涨。


       常熟名臣翁同龢的继子在《翁曾翰日记》记载,同治九年(1870年)六月,惇亲王做四十大寿时,翁家呈送如意贺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月,“慈禧皇太后四旬万寿庆节”,翁同龢不仅进贡了6匹绸缎,还贡了如意;十一月,同治皇帝得天花病重,翁同龢问候请安时,也进献了如意……可见,大臣们向皇室呈递进贡如意是有严格规定的。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一月,才任贵州巡抚2个月的邓华熙感戴皇恩浩荡,专程派人进贡地方特产给清皇室,列名第一的就是“九品雄黄精如意二柄”——雄黄精如意,是清代以来贵州地区的珍稀物产,据说除了清朝皇宫,民间极少能见。


      清代上层社会常以如意相赠,表达美好祝福。据《王文韶日记》记载,同治七年(1868年)四月,官员王文韶的母亲做寿时,在京城的朋友们纷纷送来贺寿礼,其中有“如意七柄”,这让王氏全家非常开心,郑重录于日记之中。


       好东西也常常会诱发“副作用”。钱穆的《国史大纲》记述了一个历史小细节:乾隆时期有个满族大臣伍拉纳官至浙闽总督,为官贪渎,治罪抄家时,抄出白银40多万两,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家中藏有各种镶嵌珠宝的如意100柄。从这个记述可以看出:一是当时官宦之家对如意的热衷程度,二是清代中期如意在官宦阶层普遍流通,同时也是个大嘲讽,如意并没有让盛世贪官“如意”地逍遥法外。


   如前文所述,如意的材质种类繁多,“其质,或全玉,或三镶,或嵌珠宝,或水晶,或琥珀,或雄精,或黄杨木,下此则以骨角竹木为之”。此外,清代还通行银、铜、铁、陶瓷等制作的如意,在雕刻制作工艺上更是争奇斗巧,极其讲究。当然,如意也有等级高下之分,如古代进贡帝王之家的如意几乎都为金玉珠宝珍玩制作,官宦富家使用的如意材质起码也是金银之类,而普通百姓则常常使用竹子、木头之类制作成的如意互相赠送,表达祝福心愿。


      笔者在江南古镇见到雕刻有如意的清代木质牛腿梁,显然这也是取其吉祥含义。总之,送如意,取吉祥,折射出我国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纯真向往和良好祝愿。

       (end)

 

敬启

博客作者李晓巧,文史新著《历史是个圈》出版,定价38元,欢迎订购!联系方式:QQ1695095932,li_stone@126.com      

法律顾问:江苏同大律师事务所 李小亮律师(获得“优秀青年律师”称号、副省级城市人民监督员)18013828720(电话、微信同号)

清代人为何流行送“如意”——此文首发《新华日报》

    《历史是个圈》一书遴选了文史作家李晓巧近年来的60余篇文史作品,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所选文章特点是:将古代中国一些历史制度、历史惯例、官场作派与历史故事有机糅合,题材新颖,用生动的笔触陈述出来,融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作者多年学习研究中国历史,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先后在两百多家报纸杂志发表文史作品,诸多文章被省级、国家级报刊、新媒体转载,或编选入集。近年来的文史专栏有“国学专栏”“中国古代经济手账”等。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   金风阅天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