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安谅

标签:
安谅喀什向北方借一天雪真善美杂谈 |
http://s16/middle/50e63dbcg796ed14ef34f&690
著名作家安谅(闵师林)在知天命前就有了许多的头衔——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中国作协会员、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援疆指挥部副总指挥……但我情愿把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当作一部书,带着一点探索,一点好奇,去读懂他、理解他、寻找他,在心与心的交融中,领略他心湖中泛起的每一朵浪花,携着他的手,一起向着生活的真谛进发。
在上海浦东这块风水宝地,安谅的工作职位,以及生活条件足以让人羡慕,但他毅然只身来到新疆喀什,投入到大开发的滚滚洪流中。许多的人,包括至爱亲朋对他的做法很不理解,但他的回答十分简单: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心灵的满足。
读安谅的文学作品,与他交谈,最多的是幸福、快乐、追寻、圣境、感觉之类的词汇。原来他是一个在不断寻找着的人,寻找真实、善良,寻找自然与美丽的心灵,在“凡尘俗世的熙熙攘攘中寻找心灵的安谧与神圣。”寻找对生活的快乐,对信念的执着,对平凡人的关爱。
在安谅的眼中,世界是缤纷多姿的,是可亲可爱的,于是他赋予激情与才华,让手中的笔不停地歌唱,终于像一个农夫,结出了满树的文化与思想的果实。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除了睡觉,他几乎都在思,都在写,都在用难以抑制的情感与人沟通交流,丰收的季节刚刚过去,又忙着耕耘,忙着播种。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话剧、杂文、经济政治专著、影视剧、歌曲,都有他的佳作,有他涉猎的足迹。
他用犀利的思想,生花的妙笔,歌颂生活的美好,鞭挞假丑恶。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姐妹俩》的微型小说。妹妹有个对象叫刘坤,姐姐却没有。刘坤后来做了个土摩托车,妹妹十分风光地坐在后座上,紧紧地搂着他一起兜风。楼下的阿钢弄来一个雅马哈,妹妹就见异思迁投入了他的怀抱,最终出了车祸受了伤。刘坤的土车依然开着,后座上坐的却是姐姐。简简单单的情节,反映了不同人对生活的不同追求和结果,让人遐想,给人警示。
敏锐的洞察力,不凡的才华,让安谅出版了一本又一本文学作品,除了小说集、诗歌集、散文集、新闻作品集、报告文学集,还有一两句话的明人明言集,言简意赅却又发人深思:“很多人每天一早就得化很大功夫,把发丝整理得丝毫不乱,可一天走的什么路,却凌乱不堪,糊里糊涂。”这是小事情大思想的佳句;“幸抑或不幸,就像白天和黑夜,都是我的生活与光明,我相信,里面会有黄金。”形象的比喻抵过一大箩哲理;“嘲笑就是浪花,它不是大海的主角,只是世界的喧嚣,它可以将你的梦之小舟前行困难,却无法让你的梦真正沉沦。”诗一样的语言,胜过慷慨激昂的讲演。
一个在不停寻找真善美的人,除了对人的忠告与教诲,必然会有自身实际的行动。一个中年人,到了“六一”儿童节,居然激情难抑,几乎没有断笔,一口气就写出了红遍网络的歌词——《你还有多少童年的朋友》。每当唱起,安谅的眼中总会闪现泪花,生出感慨。这首歌对每一个中老年朋友是温柔的提示,良善的发现,更是心灵的自问,真情的唤醒。事实也正是如此,在社会的大潮中浮沉的我们,虽然也有收获,有成功与喜悦,但是失落的也真的不少,包括童年时的朋友,童年时的心绪,童年时的种种追寻。
安谅粗壮结实,圆头圆脑的模样,内心却十分细腻柔美。开车走在路上,遇见羊群,他会停车等待,并专门撰文,发出“面对弱小的生命时,请强者展现你的一丝慈悲和柔情”的呐喊。南方历来多雨而少雪,北方却经常下雪。看到新疆喀什春雪飘飞不断,他想起了南方的干旱,顿生怜悯,居然写出了《向北方借一天雪》的文章:“我向北方恳请,借我一天的雪,我要带回南方。很久没下雪了,我怕大地忘了纯洁,我怕孩子冬天不再欢快,我怕自己,对雪陌生……我更担心,我南方的乡亲们,对雪的不愿光顾,司空见惯。”不说构思的奇突与精巧,不说文笔的典雅,仅就他的一片爱心就足以让人感动的了。
这些年,安谅可说马不停蹄,日夜奔波,为了寻求快乐与幸福的感觉,他踏实勤奋、努力工作,肩负起援疆干部的重任。新疆喀什是个美丽的城市,但毕竟是边疆,许多生活习惯一时也难以适应,但他始终保持援疆干部的良好形象,甘心情愿,乐于吃苦。在他的援疆日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肩负重任者的赤诚与责任,一个远离家乡人与喀什的心心相印以及在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滚滚洪流中的奉献精神。他在《拥抱痛苦》的诗中坦露了心迹:“如果幸福是一片圣湖,痛苦就是路,只有这条路,才能顺遂心的追逐。”原来,他早已明白,人生的第一声啼哭,就开启了痛苦的序幕,既然痛苦就是生命的底色,何不就在上面翩翩起舞?在他看来,所有的痛苦,并不是沉没,而是在痛苦和艰辛中寻找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正因为摆正了人生的坐标,明白了人的来世今生,安谅的心地才如此善良,胸襟才如此开阔,他会爱世上所有真善美的东西。一次,他去了边境线上的巴尔鲁克,那里的野花绿草,那里的蓝天白云,那里绵延百里的山脉,那里的边防军人,他都深深热爱,最终变成了脍炙人口的文字——《与巴尔鲁克的激情相会》,荣登2011年度中国散文30篇排行榜。在这块曾经发生过塔斯提战斗、铁列斯提流血事件的土地上,安谅抚今追昔,心潮难平,那长眠于此的烈士的鲜血,此刻化作火焰,铸成赤诚,久久激荡在他的心扉;那一棵小白杨,如今已经长大,青枝绿叶,直指苍穹的威猛,仿佛让他自己也迎风傲立,钢铁一般坚强。他站在高高的山岗上,背后是伟大的母亲,顿感热血沸腾而又无尚荣光。
这就是安谅,一个我读懂了的安谅,一个始终在寻找快乐与幸福的圣境,并在寻找中播撒美,享受美,同时也在不断创造美的安谅。http://s9/middle/50e63dbcgbe542d640df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