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儿自闭症发育不全父母职责环境影响育儿 |
分类: 心情客栈 |
今天这个话题有点沉重,可确发生在宸妈的身边,在得知这事的来龙去脉后,多少让我对当父母究竟要付什么样的职责产生怀疑?什么是好父母呢?留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是钱还是爱呢?
宸妈的朋友请了一段长假,最近才刚回来。原来,他刚满三岁的儿子,怀疑是自闭症,带到重庆知名的儿科医院找专家确诊了。在各项检查结果面确诊为智力发育不全,也就是说三岁的孩子目前只有一岁半的智力发育。孩子目前表现的症状就是身体各项发育都正常,但三岁了仍然不会说全句,不爱理人,爱自言自语,注意力不集中,不爱跟人交流,明显表现异于同龄段的孩子。
朋友小两口都是80后,应该说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哈。宝宝妈妈还是位医生,两人工作都非常忙。怀孕的时候,妈妈因为一次意外摔跤,让宝宝提前两个月来到这个世上。因为是早产儿,可能各项发育都不怎么健全,也许先天的不足给后来的智力发育埋下了隐患。
宝宝生下后,孩子妈妈为了提升自己,忙于学业,忙于升职。朋友更是指望不上,工作的需要,一年到头是聚少离多。那个时候孩子是外婆带的,后来在没吃几个月的母乳,就让孩子外婆带回丈母娘家带了。估计只有等朋友老婆休假了,才能回老家看一眼孩子。那个时候,我们都羡慕这对小夫妻,真是潇洒啊。那像我们,生完孩子后,就没二人世界,没个人空间了。不过那个时候,宸妈心里就在想,这样全托给老人,会不会跟孩子之间缺少点亲子交流啊?但不管怎么样,各人有各人家的难处,这些难处我们外人是无法理解。
宝宝在两岁不到的时候,我见过非常可爱,跟宸宝一样都是小帅哥,应该说比宸宝更帅,长得可白净了,也很结实,一点都看不出是早产儿,有先天的不足。没想到,随着孩子的长大,居然会有智障的情况出现。
朋友大老远到医院检查之后,确诊是脑部某一神经线发育不完全外,目前方法只能靠每月700多的药物来治疗。至于什么时候停药,目前阶段根本无法预计,可能几年,可能这药会跟着孩子一辈子。以朋友家的条件,担负起这笔药费,完全没问题。
有问题的是,本以为孩子是智力上的问题,朋友小夫妻俩在孩子身上比常人加倍的付出育儿心血。没想到,从朋友嘴里居然爆出,孩子已经直接从重庆转给四川的父母带回乡下了。原因是乡下开放散养的环境,有利于城市封闭的圈养环境。更让人想不到的事,这回远赴就医的全程,居然只有朋友一个人带着孩子去看病,孩子妈妈在浙江摇控指挥。
知道这一切后,宸妈真是无语了。心里只有一个感触,这对父母怎么就舍得下让孩子啊?????????孩子才这么小,就“被迫”成了不是留守儿童的“留守儿童”,于心何忍啊!!!!
分析一下,目前孩子的病症。自闭、智力发育不全,可能跟先天的早产有关,但很大一部分不能说跟后天的环境没有关系。
一、长期隔代教养
因为双职的原因,孩子从小就全托给外婆带,明显缺少亲子互动的交流。不要说孩子跟父母关系生疏,孩子的教育也很有问题。隔代教养不能说全是不利的,但长期突显出来的教育问题,比始宠爱、溺爱、教育不科学等方面,已经让孩子有了个不好的教育环境了。加上长期严重缺少亲子互动,这无疑是让孩子成为“自闭的问题儿童”。
二、母爱严重缺乏
据朋友透露,孩子妈妈并不怎么喜欢孩子,这才是致命的一点。孩子是在半年前,他们新家装修完毕,才接回一起住的。聚少离多,母子间的交流少了,亲情肯定是要受到一定影响的。孩子妈妈非常的忙,但我想不管怎么忙,这次这么大的事,居然忙得不能一起陪同去看病,这本身就很有问题。说实话,不管什么客观原因造成的“忙”,也很难理解这位妈妈,居然这么放心的“控制指挥”这次的就诊,然后就把孩子扔在照面没几次的爷爷奶奶那里。这事太难让同为母亲的我,理解并认同了。
一个孩子,特别是一个小男孩,母爱的给予,影响着他们的一生,特别是性格培养方面。丰衣足食与漂亮的玩具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依靠灵魂的快乐,来自爱的巨大召唤!这点隔代爱,隔代抚养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孩子爱,但那种爱却缺少了一种本应有的母爱。强调母爱,是因为母爱和孩子自然发展是融为一体的,孩子一出生时就给予心灵的保护,不要只是在表面上满足了孩子生理上的需要。一个幼小的生命需要在爱的包围下才能健康成长。一旦爱的环境缺失,对于孩子来说,他受伤害的不仅是他的心灵,他的身体也将备受痛苦。
宸妈不知道朋友是怎么理解当父母的职责的,我想既然身为人父人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上,除了尽可能提供给物质条件外,精神条件的给予恐怕是最为重要的。不要以工作忙为藉口,再忙赚再多的钱,也换不回你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不要以孩子圈养限制为理由,把孩子送到一个陌生环境,其实孩子需要的是跟父母的亲密接触与爱的教育。
不管孩子今天的自闭、今天的智弱是先天还是后天的,当父母的就要尽自己的能力把这份爱加倍的放在孩子身上。尤其是母亲,什么是母亲,就是要比别人多一颗心放在孩子身上,这就是“母”字外形与内形上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