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和田玉中俄料的一点认识浅谈

(2010-03-29 10:55:31)
标签:

俄料

新疆和田玉

石皮

糖色

白度

休闲

分类: 和田玉收藏

在今天的玉界,借着玉器市场的欣盛,再加上新疆和田玉资源的匮乏,和田玉俄罗斯料以下简称(俄料)可谓生逢不少大把花钱购买和田玉的买家,最终发现手中的是一件和田玉,为此懊恼不已。那么,如何正确识别和田玉,就成了收藏者们当今绕不开的话题。

我们现在所看见的“俄料”,从性质上已经今非昔比了。已经不是喀拉昆仑山脉的俄料了,而是东西萨彦岭往北至贝加尔湖的俄料了。纬度越高,色越白;纬度越高,性越僵。无所谓东西萨彦岭与喀拉昆仑山之分。新疆和田玉,从物理属性说,两者都属于透闪石类,构成差别不大。而且俄料中的一些极品并不新疆和田玉。这就为两者之间的鉴别带来了微妙的、模糊的、甚至是难以区别的问题
    相关的资料看,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有人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很特别的白玉,这些白玉与新疆和田玉非常相似,但怎么看就是感觉不太对头,好像总是有点说不出的感觉而这种白玉其实就是和田玉。一些鉴定机构时也对这些俄进行了分析、对比、鉴定,他们认为俄罗斯玉与和田玉在结构上极其近似,只是在近体排列和组成上有微小的不同。在玉器市场中的一线经营者和玩家是最先接触到俄料的先驱他们对这种区别体会颇深。通常的俄达不到新疆和田玉尤其是和田玉籽玉的质量,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一般收藏者必须完成两者的区分和辨别。至于个别特殊的例子,如上好的俄,品质与极品和田玉都不分伯仲,它被收藏者认可是应另当别论的特例

多年的把玩,致使本人对新疆和田玉与和田玉俄料有了一点肤浅的认识。我感到有一个误区首先应该使大家明白。无论是和田玉新疆料、青海料、俄料和其他的软玉。他们当中都具备有与新疆和田玉佳品相比美的极品。故我在收藏和田玉中的择优标准是以玉质的脂份加密度和瑕疵作为首选的。白度固然重要,但这在其次。这在当今俄料风靡市场的情况下特别管用。那么怎样识别俄料呢?我感到这必须掌握其特性的所在。下面我就自己的一点肤浅认识掏出了和大家交流互补,
    看“白”,行内话叫 相玉第一步。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判断俄新疆和田玉各方面特征综合分析的过程。如果说,通过肉眼简单观察就能够看出不同的话,那就只有是俄的“白”了。从玉材的来源看,俄中95%都是山料,也有籽料,但是相对来讲,籽料在市场上比较少见。与和田玉山料相比,俄料的脏、绵、绺等较少,特别地白,一块比较大的俄料也往往没有脏、绵、绺出现。相对来说,新疆和田玉山料的脏、绵、绺则较多。
    从玉质来讲,普通的俄料颜色很白,但却给人干、死、的感觉,缺乏油性与细腻。如果细看内部结构就会发现,俄仿佛是一块块绵斑组成,而新疆和田玉却非常细腻。用强光一打,内部结构呈细粥状,油性很强。这一构成上的区别实际是最根本性的,也是最为精到的一点。我们古代评价一块好玉,要讲它是否温润,实际上说的就是细腻与油性。比如,我们把羊脂白玉作为玉的上品,,除了讲白,一定也要讲油性。俄恰恰是玉色很白,但是缺乏油性。用有无油性一衡量,俄新疆和田玉高下顿时立判真伪

看“皮”是目前市场上最为流行的鉴别方法。因为商家往往用俄料的石皮、礓、脏、糖色进行滚磨,来冒充新疆和田玉籽料。故,我们对籽料的特征应该有实际的认识。确切说,不只是“皮,而是“皮”“棕眼”(棕眼有粗细之分),新疆和田玉籽料经历了河道中千万年的天然冲刷与撞击,在表面形成了石皮和棕眼已及次生沁色,这是籽玉的天然特征。过去的工匠在玉器的加工时籽料外皮都会被去掉,但是现在为了证明玉件的籽料身份,一般都会雕件上留下一小块外皮。由于山料是没有外皮的,俄又大都是山料,因此留皮成为目前和田籽玉最好的防伪标志,现在无论是北京工、扬州工是上海工,和田籽玉都会留皮。中也有一种黑皮这种黑皮实际上是一种脏但是,现在一些人却利用黑皮来做文章,比如用黑皮冒充和田玉籽料,或者还用黑皮做俏色。应该说,黑皮与籽料的外皮是不难区别的,只需留心就是。
   看大小玉件大小不能作为判断玉件质地的绝对依据,但是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由于和田玉籽料通常较小,价格昂贵,雕活儿也就以小件为主,大器型在市场上较少。因此,目前市面见到的摆件、玉牌、手镯等,都以俄罗斯玉居多,看到大件玉器自然要先留心一番,切莫因为白度一好产生冲动当然对于较小的挂件(特别是薄片、带黑色、褐色的,也要注意很有可能是俄料边角料所致)
   看“糖”往往带“糖”,新疆和田玉山料也带“糖”。可以说,带“糖”是山料的主要特征。关于“糖”的看法,目前在市场认识上并不完全相同,有人喜欢,有人厌恶。按照玉界传统的看法,“糖”属于玉料本身瑕疵的一种,所以,从和田玉的传统加工工艺出发,除非极其特殊的情况,“糖”一定会被去掉的,而为了迎合市场,俄的“糖”一般不会去掉,而且往往利用“糖”来进行俏色,无论是河南工,还是广州工,概莫能外。因此看到“糖”,收藏者一定要多个心眼儿。俄料的糖色一般为褐色和浓酱色,在石皮的内层特别厚。而新疆和田玉的糖色很薄,很浅。

必须注意的是,我以上所说的鉴别方法只是针对比较普遍的情况而言,它可以帮助收藏者在市场中理清思路,这一点大家通过实践会得到印证;其次,如将以上几点落到某一件具体的玉器上,那么一定要有综合性与灵活性的分析,有的可能会在石皮上找到判断依据,有的可能在工艺上发现问题,而当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看一块玉器基本上就八九不离十了;再有,相玉是一个复杂而需要经验积累的过程,要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而在市场中也会遇到很多错误的观点,收藏者要细心甄别,正确认识

下面是几张图片作为一点提示,可能对大家有用:

http://s6/middle/50a1c751g82e7afcee8a5&690

俄料籽料

http://s7/middle/50a1c751g82e7b1fe0376&690

俄料山料

 

http://s6/middle/50a1c751g82e7b5608cc5&690

http://s11/middle/50a1c751g82e7b5f3cc2a&690

这是俄料中的精品红圈内的糖色就是证据

http://s10/middle/50a1c751g82e7bbd00899&690

用俄料镯心制作的挂件

http://s14/middle/50a1c751g82e7bdc6c3ad&690

具备多种俄料特征的巧雕把件重278克

http://s12/middle/50a1c751g82e7c174f4eb&690

俄料仿古件

http://s3/middle/50a1c751g82e7c38c6b62&690

俄料上的脏(黑色部分)仿成古玉的沁色

http://s5/middle/50a1c751g82e7c57ede94&690

俄料的礓仿成古玉的钙化部分

 

玉润墨香拙笔

                                      10.03.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