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学院
(2009-07-21 09:18:17)
标签:
是名精舍佛教常熟兴福寺救虎阁法界学院华严大学月霞应慈持松杂谈 |
分类: 无端弄笔 |
虞山兴福寺法界学院
法界学院,是民国时期设在虞山兴福寺内的佛教学校,其前身即为上海哈同花园之华严大学,因世事因缘,转展迁至虞山兴福寺。
虞山兴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北郊。古寺历经兴废,法灯晦明,在虞山北麓苍松翠竹掩映之下,延至今日已逾一千三百多年。世事更迭,日月无言,惟有门外之破龙涧,依然清流淙淙。
兴福寺之常住教乘,明末有天池僧明昱,阐扬“慈恩法相”;清代光宣之际,法灯和尚严净毗尼,开堂说戒,专弘“南山律”;民国年间,有月霞、应慈、持松等力弘华严,一时呈鼎盛之势。
清同治、光绪二帝之师翁同和削籍归田后,曾一度息影于兴福寺内,居廉饮堂,与法灯和尚过往甚密,故寺内尚余有翁氏多处题墨。自法灯和尚入灭后,其法徒长寿庵僧小荣把持丈室,勾结乡痞,因吸膏食,故将寺产盗卖、质典殆尽,遂使胜迹荒凉。
一九一七年六月,虞山兴福寺施主、耆绅钱鹏年等以虞山兴福寺为萧齐古刹,近因住持乏贤,遂至常州天宁寺,参拜该寺方丈冶开清镕老禅师(曾任中国佛教部会会长),礼请冶老莅临兴福寺主持法席,规划中兴。时冶老因赈灾法务冗繁,遂命法徒月霞法师分灯兴福寺,令应慈法师相佐,并携门人持松、惠宗、潭月等随行。
月霞法师(1858-1917),名显珠。湖北黄岗人,早年曾与虚云老和尚同于终南山结茅禅修,后依止禅门大德赤山法忍禅师修学,深得器重。一九0六年与应慈法师等人同于天宁寺冶开老和尚门下得授记莂。一九一一年抵于沪上,应荻楚青、康有为之请,于上海哈同花园创办华严大学,时应慈法师(1873-1965,名显亲)任副讲,僧徒六十人,学制为预科三年,正科三年。时持松、常惺等亦报考就学于此,然开学未满三个月,爱俪园主人听信佞人蛊惑,迫令师生于之朔望日行跪叩礼,并以不再提供经费相威胁。因此举有违佛制,月霞尊者叹曰:“吾之培育僧材,岂为一日温饱!”遂绝食抗议,几濒于危。后由康有为居士以汽车接出,始免于难。沪上留云寺住持应乾法师亦闻讯赶来,接师生至寺暂住,又邀杭州海潮寺住持虚孔法师至沪共同计议,决定由海潮寺提供房舍,留云寺提供经费,将华严大学迁至杭州,六十学僧遂终得卒业。洪宪复辟时期,月霞尊者应邀至北京开讲《楞严经》,日数百人往听,当时帝制诸臣听者颇众。一日,月霞法师反复讲欲念一章,针砭时事。当局污为“藉口说法、讥诋当今”,遂不准说法,勒令离京,此即“月霞方丈公案”,一度被有识之士广为传颂。
一九一七年 阴历七月初一日,月霞显珠禅师奉冶开老和尚之命,于兴福寺丈室陛座。月霞尊者秉拂伊始,即以振兴教法、培植僧材为急务,筹建华严学院,院址选择山门东侧救虎阁及龙神堂内,并赴杭州海潮寺办理迁校事宜。同时亲手制订《预科简章》,命其法弟应慈法师主管其事、命持松法师掌书记职兼督工役。
救虎阁及龙神堂乃毗邻而建。相传梁高僧彦偁年九十,夜登此阁,为虎拔箭疗伤。故名救虎阁,清道光年间曾藏书四百多册。神龙堂乃为祈雨而奉龙神之所,原在山门外,清嘉庆年,因祈雨灵应,故移至山门内救虎阁之东侧。
月霞尊者为法勤劳,不及半载,胃疾复发,月霞尊者叹曰:“三次疾发,吾将不复药也!”尊者向应慈法师及诸学子交代说:“破山予无功,将至西湖玉泉寺灭焉。吾死后,勿念佛号,勿营斋事,勿学俗人齐衰,但结七诵《华严》题号而已。惟吾弘三部《华严》之愿,但毕其二,有志者当弘大经,勿兴小志!”即携一二随侍至杭州玉泉寺养疴。月霞尊者于玉泉寺休养期间,与狄楚青、高鹤年及上首学者,往来酬唱警策偈语,曾说:“死非吾所畏,纵牛胎马腹、三途火聚,吾此弘法一念,不忘也!”月霞尊者将虞山兴福寺之规划、管理方案,对应慈法师作详细安排。尊者在病重弥留之际,执应慈法师手谓曰:“应弟!善弘华严,莫作方丈!”应慈垂泪允诺,遂以终身弘扬华严为务,一生确未作方丈。阴历十一月三十日,众弟子围侍病榻之前持诵《华严经》题号,月霞尊者于念诵声中安祥圆寂,世寿六十,僧腊四十二。阴历十二月初八日(佛成道日)荼毗,得舍利百余颗,持松亲自背恩师灵骨由玉泉寺回虞山安葬。钱鹏年出资于兴福寺狮子口建塔,立碑于前,碑文曰:“终南道者、华严座主、南岳下第四十六世天宁分脉兴福中兴月霞珠公老和尚觉灵塔”。月霞法师得法于常州天宁寺冶开清镕老和尚。冶开老和尚系南岳下第四十五世,(此以南岳怀让祖师为一世故;若以临济义玄为一世,则为临济正宗第四十一世)月霞老法师嗣为第四十六世。
一九一八年二月,月霞尊者丧事既毕,应慈法师宣读月霞尊者密函遗嘱,布告大众由持松嗣法月霞显珠禅师,为南岳下第四十七世,法名密林,及继任兴福寺住持职,并佐以法弟惠宗(密明)、潭月为监院。
持松法师承继月霞先师遗志,得应慈老法师协助,续办华严学院,改名华严预备学校(全名为中华佛教华严大学预科讲习所),亲任校长,应慈法师任监督,惠宗法师为监学。学校设预科三年、正科三年,学生每期六十人,僧、俗均可报考入学,以佛经为教材,有《华严经》、《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俱舍论》、《大乘起信论》、《摄大乘论》等,并授中国文学如《左传》、《孝经》、《古文观止》、《唐诗》以及历史、地理、算术等课。持松法师亲自授课,并邀常惺法师为教务长。一九二二年,惠宗法师任方丈后,该校易名为法界学院。
持松法师续办华严学院等颇有成绩,应慈法师遂以“华严法界观门者、天宁法脉兴福寺分灯之中兴砥柱”称誉之。而纵观近现代华严中兴者,实有赖于月霞、应慈、持松三位高僧。如今,华严宗已经由三位大师之门人传至海外,如智光、成一、净海等诸师,成就卓著。
一九一九年,兴福寺经持松法师整顿管理,香火渐兴,寺誉日隆,逐步还清积债,赎回寺产。同年十月,持松法师及应慈法师、惠宗法师对先师月霞尊者所订之《预科简章》进行完善,定名为《中华佛教华严大学预科讲习所简章》,于十月一日公开刊于《觉社丛书》。
一九二二年冬,持松法师阅《法轮宝忏》,觉瑜珈密义幽奥难解,且知此法犹盛于东瀛,乃思挽回千载绝学,并藉此探究日本佛教之真相,以为改革中国佛教之借镜,遂毅然辞住持职与法弟惠宗,与大勇法师联袂东渡,至日本高野山修学密法。华严预备学校由惠宗法师掌教。后因学院所招收的学僧知识层次过低,难以受学一乘大教,因此种种原因,故缩小范围,易名法界学院,先造就初机学僧,培植中等僧材,以谋僧教育普及,养成深法器的义利。
一九二八年十月,常熟兴福寺佛教通讯社创办《晨钟特刊》,原校长持松法师亲笔题写刊名,并作《发刊辞》以贺。太虚法师、谛闲法师、静权法师等亦分别题词或致辞庆贺。持松法师在《发刊辞》中写道:“……余之所愿,乃钟声响时,处处得闻,即闹市喧阗之所,昏聩迷梦之人,无不因此镗然一击,而惊回铁围之永暗睹智慧之曙光也!”法师又亲临虞山兴福寺,为法界学院之学生作题为《对于法界学院学生之希望》的演讲,后演讲记录稿载于该刊。
一九三四年,因常熟县石某纵横捭阖其间,致使学潮迭兴。复经持松法师、应慈老法师、惠宗法师及邑人吴敦、俞承莱等人多次从中调停方息,法界学院随即停办。
次年,兴福寺住持苇乘法师联同法界学院的存厚、正道两法师克服种种困难,招集全寺职僧会议,决定恢复法界学院,请持松法师任院长,常惺法师任名誉院长,潭月法师任副院长,同时增加学额至三十名,并添聘授课法师,以恢复旧观。一九四二年,苇乘法师又重振法界学院。至建国前夕,法界学院停止招生。
先后于学校任住持(校长)的有:月霞、应慈、持松、惠宗、潭月、存厚、正道、苇乘八位法师。慈舟法师、常惺法师、蕙庭法师,归云法师、大谦法师、林子清居士(慧云法师),祝彭年居士等曾于此授课。其中,存厚法师和蕙庭法师乃是南京支那内学院的首期学生。持松法师与常惺法师曾同几砚就读于上海华严大学。持松、惠宗、潭月人乃月霞尊者之法子,正道、存厚、苇乘乃为法孙。
虞山兴福寺法界学院起讫唯计三十余载,然造就僧材甚多,著名者有苇舫、苇乘、正道、福善、智开、默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