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6日7时,
2016巴西里约奥运会于在马拉卡纳体育场正式拉开帷幕。

此次开幕式最引人瞩目的亮点之一,就是展示奥运五环的方式别出心裁:

象征207个奥运代表团的207颗种子,共同组成一个绿色的五环,充分契合了本届奥运会绿色环保的主题。

其实,不只是奥运会上的五环展示充满创意,我们化学世界同样有着别具一格的奥运五环:

这个便是大名鼎鼎的“奥林匹克烯”(olympicene)。它是一个由五个苯环融合组成的多环芳烃。分子式为C19H12。其结构十分微小,宽度只有约1.2纳米,相当于人类头发约10万分之一,堪称世界上最小的五环标志。

这个分子最早来自于一位化学家当年的突发奇想。英国皇家化学会理事格雷厄姆-理查兹教授某次随手涂鸦时,突然想到:如果把一个拥有3个六角形环的分子结构跟其他两个结合在一起,或许会成为一个十分有趣的合成化学的挑战。

之后,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英国华威大学和IBM实验中心的化学家们联手合成出了这种分子,并且利用一种极高分辨率的“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镜”为它拍摄了一张清晰的单分子图像。

由于其分子结构酷似奥运五环,因此被命名为“奥林匹克烯”。不过,它的意义可不仅仅在于向奥运致意,而是有着更为实际的科学价值。它的结构与石墨烯类似,在电学和光学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将来极有可能应用于研发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或发光二极管等。

“奥林匹克烯”虽然和奥运五环造型相似。不过,它的环与环之间却是并合的。而不是像奥运五环那样环环相扣。于是,脑洞大开的化学家们又合成出了环环套连的“奥林匹克索烃”。
(Olympiadane)

索烃是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环,象在链条上的环一样连接在一起。但每个环之间不被任何价键力连接。

索烃的合成本身就极具难度,而要做到5环相互套连,在有机合成中就更富挑战性。其对于分子器件的合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如“奥林匹克烯”的提出者格雷厄姆-理查兹所言:“我们希望用它与奥运会的联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如果说奥运赛场上的五环代表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那么,化学世界的五环同样展现了化学家们追求极致,不断超越的进取精神。

同学们看完奥运五环,来跟着小编的步伐看看化学六环之第一环:化学编辑使出洪荒之力造就的《试题调研》第1辑闪亮登场啦,最精锐的团队打造最好的教辅用书。同学们千万不能错过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