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习方法 |
复习:找最能涨分学科突击
高考前最后一个月,各学校的高三年级大都已经进入自由复习阶段,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越来越少,除了对刚考的试卷进行一些评讲之外,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学生自由复习。
做题:每周定期做套模拟题
这段时间不能停止做题,特别是定期做一套完整的模拟题,高考时就不会感到“手生”。做模拟题的最佳频率是一周一套,到高考前可做4套。上了考场,就把高考题当作第5套模拟题去做。
心态:最好不再去挑战难题
随着高考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有的人会出现紧张、急躁、无所适从、悲观失望等情绪,这都会影响复习效率甚至高考成绩。
作息:调整晚睡早起生物钟
高三阶段,同学们学习非常刻苦,有的人喜欢复习到深夜一两点,有的喜欢早上五六点就起床学习。但是高考的时间是上午9点~11点和下午3点~5点,结果他们常常在这段时间生物钟处于低谷,在考场上会因为缺少兴奋点而昏昏欲睡。
语文不能被放弃的语感训练
最后阶段的语感训练却能让考生在高考中受益。比如阅读题、作文题,有良好的语感就能得高分。”“4月中旬到现在,语文已经被挤到了夹缝中。”有高三语文教师表示。以下是老师粗略统计的学生复习时间分配情况:80%的时间给了文综和理综,18%的时间给了数学,1.5%的时间给了英语,最后只有0.5%的时间给了语文。
“很多学生觉得语文复习不能在短期内见成效,在最后冲刺阶段就把语文放弃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三十六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姜琳说。她表示,语文成绩的好坏虽然主要在于平日积累,不是一日之功,但最后阶段的语感训练却能让考生在高考中受益。比如阅读题、作文题,有良好的语感就能得高分。
在冲刺复习阶段,姜琳认为首先要做的是回归教材、注重基础,教材中诗歌的表现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要再次回顾,能够明晰基本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再次梳理基本知识点,对于易错成语,要掌握常用成语的基本意义,关注成语的运用环境、谦敬、句式等使用时的特殊要求。对于病句,要再次回顾常见病句的类型,识记一些标志性易错词语及句式。要整理之前做过的试卷中的错题,避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在作文复习中,可以整理近几年的较规范的高考高分作文,要多积累素材,为作文准备材料。材料宜新颖、有现实性,具有文化、历史底蕴。保持每周至少写一次限时作文来练笔,可以选自己不太会写的题目,也可找老师出题,写好 后找老师批阅。
数学天天做题保持题感
第一周梳理做过的综合试题,第二周和第三周回归教材,第四周反思错题,查漏补缺。”
数学的冲刺复习的秘诀是多做题吗?三十六中高三数学备课组长宋丽丽认为并非如此:“时间不多了,复习的阵脚也不能乱。一个月时间里,第一周考生可梳理做过的综合试题,如双基测试、大连市一模、二模、东三省一模、二模、各协作体模考等,第二周和第三周可以回归教材,归主干、找漏洞、增信心,第四周反思错题,查漏补缺。”
老师说,数学学科保持综合训练的惯性很重要,即要天天做数学综合卷,保持题感,即便是高考前一天也同样。好处是让数学的概念、思想及方法总处于“熟练”的意识环境中。为了保证效率,还可以发挥小团队协作,同桌、前后桌的考生可在同一时间段里各自完成同一套或一部分限时训练,这样大大提升了解题氛围。需要注意的是,要少做综合性较强的题、少做难题,少做技巧性强的题。
老师建议,考生要把握好试卷的“生命线”——选择、填空题,力争做到“做一道得5分”,对于基础解答题考生在训练中做到要会,而且要对而全、全而规范。要做到符号准确,逻辑严密,言简意赅。
个性复习的同时也要紧抓课堂。“课上仍要跟随老师的步伐,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复习和再加工,主要是对考生在短时间内注意力集中度的训练、思维流畅性的训练,更是完成良好或思路前于老师时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都是指导高考的高手,越是考前对高考的指导就越有实战性。”
英语多做几套高考真题练手
用高考真题来熟悉解题思路很重要,建议考生多做几套,适应高考的出题思路”“建议考生多做几套高考真题,适应高考的出题思路。”背单词仍是基础,在词汇复习方面,蔡雪青建议在英语考试前应该浏览一到两遍大纲列出的3000高考词汇,重点记忆一些动词和短语。注意它们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变化,尤其是不规则动词。
要有选择地进行回头看,回顾被遗忘的重要内容,加深对自己薄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建议:首先回头看一下过去所做过的试卷或笔记本,重点看语言点,知识点;其次,回头看英语教科书,目的是加深对已学语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背一些常用句型;另外,还要回头看语法知识。特别是语法填空中常见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形式及形容词,副词的词性转化。
“最后冲刺阶段,除了基础的查漏补缺外,作文的复习也非常重要,因为30天内作文提分的空间很大。”老师建议,有选择性背诵一些短文和范文,巩固强化基础句子结构的概念,熟练掌握五种简单句的句型应用。她表示,背诵和模仿对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很有效的,尤其是对篇章结构和常用句式应多留心和思考,但切忌对范文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
-------------------------------------------------------------------------------
【关注试题调研官方空间、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免费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和最新高考资讯】
试题调研官方微博:http://t.qq.com/shitidiaoyan
试题调研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搜索“试题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