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豆粕、菜粕价格的季节性走势规律
(2018-03-19 15:50:53)分类: 商品基本面 |
作者---新微博:期货_操作手(原微博
'期货操作手'
已被封杀 )
----------------------------------------------------------------------
一、豆粕季节性波动规律
春节过后一个月(2—3
月)是畜禽存栏量较低的时期,需求量较低,而一般情况下,豆粕价格在第一季度出现全年低点。
3—4
月随着气温的回升,国内畜禽补栏量开始增加,对豆粕的需求也开始回升,豆粕价格从全年低点开始回升。
8、9、10
月份是我国生猪养殖的补栏季节,主要为春节的出栏做准备。因此,4 到10 月随着
饲料需求的回升,豆粕价格也逐渐攀升,进入全年的上行通道。
10
月以后,随着国内大豆和美国大豆的上市,国内压榨进入高潮,国内豆粕供应增加,但需求开始逐步下降,豆粕价格也随之回落。所以,如果从消费季节性判断各月份价格的强弱的话5、7、
8、9 月份价格要强于11、12、1、3
月份价格,反映在期货上可以认为5、7、8、9 月份相对11、12、1、3 月份较强。
二、菜粕的季节性规律
每年2—4月份,国产菜籽粕库存量较少,水产养殖开始增加,菜籽粕价格一般会出现上涨。
5—8月份,国产油菜籽开始集中上市,菜籽粕新增供给量大幅增加,国内菜籽粕价格常常出现下跌,在新季菜籽粕供应能力最强的6—7月价格往往跌至年内低点。
8—10月份,国产油菜籽榨季陆续结束,菜籽粕供应能力趋于减少,水产养殖却进入对菜籽粕需求的旺季,呈现供应预期减少和需求显著增加的供需格局,国内菜籽粕价格上涨趋势较为明显。
11月份到来年2月份,水产养殖行业采购旺季结束,国内菜籽粕价格一般呈现稳定或小幅下降。
很明显,重点是6-7月份年内最低,和8-10月份的趋势性上涨。
三、大豆的季节性规律
2-6
月为价格高峰平台期,2—6 月,北半球大豆逐渐被消耗,虽然南美大豆的收获从
3 月下旬已近开始,但集中上市的时期要到5
月份,再加上海运的时间,到达国内已
经是6、7
月份。再加上此时间段也是大豆的一个高消费期,因此价格一直保持高位整
理。
7
月份为相对低点,因为随着南美大豆的到港,对7 月大豆的价格形成了实际的压力。
另一方面随着夏季的到来,棕榈油开始出现消费高峰,对豆油的替代作用开始显现,
从而抑制了大豆的需求。
点位置更低;新豆上市前则是供应的相对短缺期,分别对应的是9 月和5
月的相对高点,5 月的高点更高。
四、小麦的季节性规律
一般的,每年冬麦上市后的七月份为小麦的供应旺季,价格最低。
从九月份开始,小麦消费进入旺季,现货价格稳步上升,春节左右,小麦消费进入高峰期,小麦价格也抵至年内高点。
春节过后价格逐步回落;
在四五月份青黄不接时,新小麦尚未上市前,价格会有上涨;
6月份后新小麦上市后,一直回落到六七月份的低价区。
前一篇:豆粕的基本面分析:未来走势如何
后一篇:三年与徐翔相伴,悟到的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