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什物是一个系统归类的过程,但凡有点时间,总是希望自己的脑子暂时“短路”一会儿,从那些曾经熟悉的书籍中再次找寻灵感的火花。

今天,就“短路”在此…….
2003年三联书店出版的《我们仨》,系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的家庭版回忆录,它是在两位亲人先后故去的四年之后结集成册的,点点滴滴中,记录了老人在92岁高龄时对家庭和亲人的慧心隽语。过了两年,我又看到了关于他们的爱女钱瑗的生前好友撰写的回忆文集《我们的钱瑗》,其中杨绛先生还为这本书代写了序言。封面的装祯用的是钱瑗独特的“签名式”,扉页上是钱瑗自己做的押花,更为有收藏价值的就是书中的老照片和各种展示钱瑗人生经历的信件、证书等老物件……
作为女儿,钱瑗是幸福的,虽然疾病过早夺去了她宝贵的生命,但是母爱却让她优雅的情致在人间得以延续。
钱媛说:我和爸爸最“哥们”……
钱钟书开玩笑地说:妈妈有点笨哦!
杨绛似乎更加认真地说: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
作为母亲,杨绛是快乐的,虽然她没有最终享受到女儿像妈妈一样地“管”她,但她却用文字将生活中的真情至理放大,感染更多的人继续为幸福而快乐地活着。
回归到家庭生活上,并不是每个妈妈都是想象中的能人高手,正如杨绛先生定义的那样,只要“会管我像妈妈”就够了,这种带着爱心和责任的“管”实乃情感的呵护和惦念,就是妈妈的味道,也是世上最为奇妙的味道!
************************************
做饭煮菜,妈妈就是我的生活老师。如果包饺子有余下韭菜和面皮,没关系滴,通常妈妈都会继续在厨房为韭菜寻找更好的搭配,亦是一种奇妙的味觉组合,韭菜豆腐馄饨,有时候在馅料中还会加上蘑菇、鸡蛋、粉丝、海米等,就这样,所有平实的素材都会在母亲的手上“忽”地一转身,成就出让我们眷恋的味道,变为我们心中“家”的象征。
碎碎念念,凑巧了,并非复制的“复制”,端上馄饨~~
韭菜豆腐馄饨
材料:韭菜1小把,豆腐1/3块,海米1/3碗,花菇1朵,馄饨皮约30张;
汤料:鸡汤,清水,紫菜,油菜,盐,白胡椒粉;
调味料:盐适量,生抽,香油;
步骤:
1、
海米用温水泡发,若想尽快泡开可放入蒸锅蒸上几分钟即可;
2、
豆腐先切成薄片,再切成细条,最后弄成小丁,花菇也用同样的方法切碎成丁,和切好的韭菜和海米碎末一同放入调理盆中;
3、
根据材料的量兑入调味料,香油的用量可以多些;

4、
拌匀馅料,静置片刻混味,放入面皮包成馄饨;
5、
取汤锅煮馄饨,另置一锅放入鸡汤、紫菜、油菜以及盐、白胡椒粉等调味好汤水,遂将煮熟的馄饨捞出沥水放入大碗中,冲入汤水,即可分餐食用。

韭菜豆腐馄饨

还有一种选择,这种“馄饨”不用水煮,花上几分钟蒸制,吃起来也是别有滋味滴哦~~
更多我的博文,请浏览《妈妈厨房》系列故事
这是什么?数码时代的我们,对这个白色小盒子已经感觉陌生了,但是把时间推回十多年前,回到我们使用胶片的年代,似乎家家户户都能见到它的身影,那时外出归来,都是捧着这些小盒子,必须选择信誉好的图片社去冲洗……
小盒子里还装着当年我从娘家带来的小扣子,那时学着给孩子做衣服的我,没少请教和麻烦妈妈,于是,扣子们也有了这样的“小仓库”~~
如果把时间再推回到三十多年前,这种沉甸甸的相机便是早年家庭生活黑白老照片的创造者,呵呵,收拾杂物,脑子又开始“短路”了……
在新浪乐库中也能听到很多“妈妈”主题的作品,正如民谣中唱道:


在感恩的日子里,撷取一首钢琴曲《心河》(River Flows in
You),祝福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