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 金陵』--绿到台城旧苑东

标签:
育儿小米果果南京江南旅行台城古鸡鸣寺玄武湖组图 |
分类: 娃娃看天下 |
这真是蜗牛的速度在更新啊!每天都拍了大量的照片,可是每天能上网的时间实在有限,除了吃喝玩乐,我们还是在吃喝玩乐。。。。。。白天陪着孩子们玩,晚上好不容易等小米睡了,可以有时间上网了,可是我也早已经先小米睡着了。。。。。。
不得不说,小米的旅游运真是相当地好,在来南京的前一天,还听说南京下了暴雨,导致全城交通堵塞,就在我们来南京的当天早上,还依然在下着大雨。可是当我们搭乘的飞机抵达南京时,雨停了!我所担心的穿着雨衣在雨中拖着行李的情景,压根就没发生。而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是好天气。雨已经和我们说拜拜了。
7月20日,到南京的第二天,睡到自然醒,吃喝完毕,出发前往古鸡鸣寺。我们的路线是古鸡鸣寺--台城--玄武湖。
唐杜牧有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寥寥二十八字,水灵灵地写活了江左春色,而鸡鸣寺恰是以位居四百八十寺之首,得名播遐迩的。除却来鸡鸣寺怀古寻迹,也因为这儿曾经和米爸一起来过,最喜鸡鸣寺后头的那段台城,怀古的同时,也回忆一下曾经的过往。
趁着米姨妈去买门票,两小妞就在山寺门前凹造型。门票5元一张,还附带三支香。
这三支香还得带到寺庙最高处的香炉上才可点燃供上。
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寺庙依山而建,也因此,爬楼梯是必不可少的!
在鸡鸣寺里,我们基本是走马观花,光顾着爬楼梯了。每到一处殿前,两小妞居然很自觉地随着参拜的游客们一起,在佛前虔诚地拜拜。于是乎,寺里大大小小的佛,都让她们拜了一遍。尽管,她们拜的是什么佛,小妞们压根不知道。不过还是有一尊菩萨是与众不同的,鸡鸣寺里的观音面北朝南倒坐着,那佛龛上的楹联写着“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禅宗之精妙,让人久久回味。
从鸡鸣寺过了慈航桥就是台城。台城位于玄武湖南岸,鸡鸣寺之后,东端与明都城相接,西端为一断壁。由于这里距六朝时代的建康宫不远,后人通常称之为台城。关于台城,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名句,而唐代韦庄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把南京做为六朝古都的沧桑全都刻划出来了,台城柳依旧多情摇曳,千年前的那些风韵和容颜却都已不复存在了。
这一天因为雨后初晴,天气还是有些阴阴的,很有些烟雨楼台的感觉,那烟笼十里堤,也就更加体会到了。相当喜欢台城上这绿草萋萋的景致,就象宋朝的刘翰所写的诗句----“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那满目的绿,与城墙的映衬,让人很有一番感慨。
当然,小妞儿自是不象我们一般,感慨良多。小米同学一到台城,就认准了城墙边上的小花,蹲在那儿研究个不停,半天不肯挪动一步。
于是吸引着果果也来赏花了。两娃商量着,要给自己来一场花雨。
就象这样,多美,多快乐。
姐妹俩在聊什么呢?回首望去,鸡鸣寺的黄墙青瓦,古寺钟声荡气回肠。
小米同学则是急着往下走,想要走那围着玄武湖的更长一段城墙。
俏皮小米
小米同学由衷地感叹,这儿真好玩啊!能不好玩吗?在台城上可以尽情地奔跑,游人也稀少,小妞儿们疯玩,我们凭吊怀古,互不相扰。
浆固明城的来历:明城墙的黏合剂,正史不载,野史难信,以至于“朱元璋糯米汁筑城”的传说成为口碑,代代相传,迄今仍是未解之迷。
这里是南京。。。。。。
两小妞认真地研究地图,找出自己现在所在的位置。接下来,要怎么走呢?
沿着长长的城墙一直走下去,可以走到玄武湖公园的玄武门。那可是老长的一段路。如果有时间,不妨可以这么绕湖在城墙上走一圈。带着两小妞,我们自是走不了如此长的路程,直接就下了台城,进了台城下的玄武湖。而玄武湖的游览,也就仅限于台城下、鸡鸣寺边上的这一块。
在玄武湖小憩,目的是补充能量,吃点小零食,喝点水,吹吹小风,看看湖水,然后沿路往鸡鸣寺方向返回,途经鸡鸣寺的旧门。相比之下,此番山门更显大气啊!
看那笑容是如此灿烂。不得不说,孩子有个伴,真是不一样。姐妹俩的这次结伴旅游,不知会有多少故事留下。
这是要去干嘛了呢?玩够了、吃饱了,坐车睡午觉去!咱们的旅游,就是以休闲为宗旨,孩子们要吃好、玩好,还得休息好。每天的午觉,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宁肯错过一些景致,也一定要保证足够的睡眠与能量。
PS:关于古鸡鸣寺与台城
来南京后,米干妈问我想带孩子去哪儿玩,我想了半天,那些中山陵、明孝陵之类的,还真不想去。此前来过南京两次,唯有这台城,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而鸡鸣寺,也就随着台城一起顺便逛一逛了。其实,鸡鸣寺那是相当的有名,属南朝首刹,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
鸡鸣寺寺址所在,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早在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至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才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命祟山侯李新督工,在同泰寺故址重新兴建寺院,尽拆故宇旧屋,加以拓展扩建,题额为“鸡鸣寺”。至同治六年(1867年),寺僧西池等募资修建了观音楼,楼内供着普渡众生、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鸡鸣寺从今又称为观音阁、观音楼。光绪二十年(1894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又将殿后经堂改建为“豁蒙楼”,并手书匾额。
台城位于玄武湖南岸,鸡鸣寺之后,东端与明都城相接,西端为一断壁。城墙全长253.15米,外高20.16米,下以条石为基,高7.36米,基石上的城砖高12.8米。由于这里距六朝时代的建康宫不远,后人通常称之为台城。台城为六朝时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后宫禁城,位于都城中部略偏东北,是东晋和南朝诸代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的统治中心,代表了六朝金粉的兴衰。当时皇宫的规模很大,仅东晋的宫内大小殿宇就有三千五百多间,至南朝四代,更是重楼四起,殿阁栉比,以后台城在历史上屡遭破坏,到了五代十国,杨吴先后三次筑金陵府城,台城被彻底废除。
鸡鸣寺后的这段城墙,据《上江两县志》记载,乃是明扩建都城时所造。朱元璋最初大概是想把城墙盖在鸡鸣寺后,向西经鼓楼岗接石头城,后来为了把鸡鸣山、狮子山、马鞍山、石头山等山岗围进城内,扩大了建筑范围。因此鸡鸣寺后这段约250米长的城垣,只好弃之不用了。而这段城垣也就因为唐人韦庄的《台城》诗而名扬天下,被人们称为了台城。
登到台城之上,北赏玄武十里烟柳,西览鸡鸣黄墙青瓦,,放眼紫金山的远景和九华山的塔影,你都会想到些什么?也许只有那一首诗----“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