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育儿小米懒妈妈成败得失身懒心不懒 |
分类: 米妈育儿经 |
2010年3月8日 小米2岁3个月29天。
在博文《两代人育儿大PK:懒妈妈勤妈妈》中,我就提到过,一直在致力于做一个身懒而心不懒的“懒妈妈”。而在这半年过去之后,我的“懒妈妈”政策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在育儿上都有哪些成败得失呢?这就来好好小结一下:
吃饭:
吃饭问题最近提了好多次,小米一直在往好的方向在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的新手妈妈强迫喂食症痊愈了之后,我的懒劲就开始上来了。对于喂饭开始感到了厌倦,于是趁机鼓吹让小米自己动手吃饭。当小米的自我意识高涨之后,就趁机把勺子、筷子塞给了她,同时灌输给她一个思想--不吃没关系,反正饿的不是妈妈的肚子,是小米的肚子。当小米真的感受到饿肚子的滋味之后,就只好自己动手啦。虽然在经历过一段完全由她自己动手,我们绝对不喂的时期后,现在又开始回复到偶而也喂饭的状态,可是掌控权也还是在小米这儿。就比如昨晚米奶奶生日,我们一起到附近的餐馆里FB了一顿,小米就是完全自己动手吃的,那认真的样儿,连服务员都围过来观看了,大概是比较少见小孩儿自己吃饭,大人不管的吧。
日常生活:
穿脱衣裤、鞋子,小米现在已经都比较熟练了,每次我都会非常欣赏地、笑眯眯地在一旁袖手旁观,看着她千辛万苦地把套头毛衣从头上脱下来,看着她费尽力气地和小皮鞋作战,就会觉得我这个妈当得太逍遥了。于是偶尔也会在一旁对着因为脱不下裤子而发脾气的小米指点一二:“别着急,再试一次就会成功了,象脱袜子一样试试看,只要不着急不生气就一定会成功!”反正就是只动口不动手,直到小米成功脱下裤子,这才抱住她,亲一亲做为奖励。虽然小米MS对这样的奖励不怎么感冒。。。
在脱离纸尿裤上,我一直都是讲求顺其自然,所以才会有那篇《两岁女儿还在用纸尿裤的N条理由》,此文一一出,引起了种种讨论,主张把尿的妈妈们都提出了反对意见,可是我就是懒得去时时地关注,时时去把尿,尤其是夜里,恨不得一夜睡到天大亮,哪还有那功夫去盯紧小米什么时候要起夜?如此的结果就是小米至今在夜里睡觉还脱离不了纸尿裤。不过在白天,尽管我没对小米进行过多少如厕训练,可是小米却很自然地就摆脱了纸尿裤,有了尿意自然就会去小马桶那儿解决。相比起那些早早就开始把尿的,我觉得小米在解脱纸尿裤问题上可以算是事半功倍吧,时间到了自然就会了。所以庆幸于自己的懒,也更加相信只要再多给些时间,小米摆脱夜里的纸尿裤,也是指日可待的,而在此之前,我还是继续懒着吧,只要加以观察和引导就好。
每次带小米出门,和小区里或是早教中心里的同龄孩子们玩耍,小米的大动作、平衡性以及独立性都会比大部分同龄孩子强。而每一次小米玩耍时,我同样也是袖手旁观,只有当实在超出小米能力范围的动作时,才会伸出手帮忙一下,其他时候都是任她自己去折腾,即使是摔倒了也只能自己爬起来,然后继续去玩。因为这样的做法,我被小区里的老人们批评过、指指点点过,在他们的眼里,我估计和后妈没什么两样吧。可事实就证明了,你如果一直保护着孩子,孩子就迟迟无法独立。小米现在可以在高高的独木桥上平衡地行走,可以攀爬各种高高低低的地方,可以不用手扶就从高处往下跳,可以做任何老人们眼中危险的不可做的动作。就是因为我时常告诉小米,“你想要做什么都可以,只要你自己做得到,妈妈不会帮你,只会在一旁给你鼓劲”。于是小米想要拿高处的东西,会自己端一张椅子来爬上去;想要荡秋千,就得自己爬到高高的秋千上。。。
收拾:
小米在早教中心上课时,每一次至少要去一至两趟宝宝厕所,从在大门口换上小拖鞋、坐上小马桶,然后洗手、搓泡泡、冲水、关水龙头、吹干,一条龙服务全由自己完成。而每一次上完厕所,小米都会把脱下的小拖鞋整整齐齐地摆在鞋柜上,顺手把没摆好的鞋子整理一下,再顺手把我脱下的拖鞋也放上去。每一次小米的这个举动都让中心工作人员感到惊讶,而我也曾经观察过,在中心进进出出的妈妈、宝宝,没有几个会主动把鞋子放在鞋柜上,多数都是直接脱在门口,然后由工作人员摆好。所以小米会主动去收拾鞋子,不仅让工作人员惊讶,也让我感到骄傲。同样的,小米在课间吃完奶酪或是水果,都会自己把果皮纸屑或奶酪盒子扔到垃圾桶里,又换来一些爷爷奶奶级的老人们的惊讶。这一切,也是因为我以懒为借口,支使小米做这做那,小米就成了一个勤快的孩子。
只不过,在收拾这一点上,有时会感觉自己过于懒了一些,或者说没有带一个好头,又或者说在我觉得不是很重要的地方,我没有做到心不懒。比如家里的被子,我经常不爱叠,所以小米就没有要叠被子的习惯;又比如小米的玩具常常四处扔,我也没有经常收拾,也没有经常让小米收拾,于是她也没有了收拾玩具的习惯。而我认识的一个妈妈,总是很勤快地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于是孩子也养成了整洁、爱收拾的习惯。相比之下,我似乎也该有所表率了。应该是先带好头,然后再开始偷懒,换成小米勤快。
社交:
现在的小米,通常想要和别人交换玩具或是别的需要进行交涉的事宜,我总是让她自己去说,自己去沟通。我的作用,顶多就是跟着她后头,给她壮壮胆,但绝不多言。只有在她比较小声,或是别人没听见的情况下,提醒她要大声一点。于是小米会自己问别人,能不能把玩具借给她玩一玩,或是交换一下,想去邻居家玩时,会自己去敲门,自己进门,不要我们陪同。我甚至相信,如果她认识去她心心念念的伊楠姐姐家的路,小米早就自己跑去了。去超市时,小米会自己拎一个篮子,找自己想买的东西,然后再把要买的拿到收银台给收银员刷一下,然后等着我付钱。因为妈妈比较懒,不会帮她做这些事。
教育:
小米的记忆力很好,以前教她念唐诗时,只要念几遍,就可以完整地背下来。对于数字,也是早在一岁半就全都认识了。如果我够勤快,每天教她一点,相信小米现在肯定是唐诗三百首都能背,识字多少、识数多少了,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只是凭她自己的兴趣,想学的时候学一点,背二十几首诗,识几个字,认几个数,会几个英文单词。我总是懒得教她,即使在每天我们大眼瞪小眼,无所事事时,我也不愿意教她学这个学那个,我总觉得当她的兴趣到了时,自然会学得更多,而且等日后上了幼儿园、小学,学的东西还怕少吗?现在这个阶段,不如好好地玩。这样的教育观念也许又会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可是谁让我是个懒妈呢?懒妈只想让小米玩得开心。虽然有时也会在想,我是不是错过了她的什么什么敏感期,如果趁热打铁,也许小米就成为了天才宝宝什么的,可这样的念头总是一闪而过,随即熄灭。我不希望小米成为什么天才,只希望她快乐。
总结了这许多成败得失,忍不住在想,我在小米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是狠心懒惰的“后”妈,是成长的伙伴,还是引导型的妈妈?有时候我的“懒”,会让家中长辈所指责,尤其是米外婆,每次相见总要和我闹意见,就是因为舍不得小米被我指使来指使去;有时候我的懒,会给小米带来不太好的示范;要真正做到身懒而心不懒,还需要一定时日的修炼,既不能身心俱懒,也不能身心都不懒。这个度,必须得把握好。而在这个过程中,多引导、多表扬,是鼓励孩子的两大法宝。
(注:本文参与参与新浪亲子懒妈妈先进事迹评选活动)
----------------------------------------------
小米的记功簿:3月7日
正逢米奶奶的生日,小米献上了新学的歌“Happy Birthday to you”,唱得奶奶满脸开心。一起外出吃生日大餐时,小米自己动手吃了许多饭饭菜菜,表现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