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小米吃饭喂饭三部曲 |
分类: 米妈育儿经 |
2010年3月2日 小米2岁3个月23天。
通常关于孩子的吃饭问题,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认为主要靠喂,甚至可以追着喂,不喂的话,孩子哪吃得饱呢?这主要是老一辈人的观点,通常也在家庭中起着主导作用,原因无他,孩子是老人主带,不听他们的怎么行呢?
另一种则认为当孩子开始会自己动手拿碗勺后,就坚决不喂,吃不吃由孩子自己做主,因为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即便刚开始饿上一两顿,孩子也会从而意识到不吃就只能饿肚子,于是就能自己自觉吃饭了。这主要是年轻一代父母的观点,有着科学的依据,却常常容易在老一辈人的坚决反对之中流于形式。
小米的吃饭问题曾经是比较不让人省心的,我也曾经坚持过让小米自己吃饭,可是最终,还是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偶而辅以喂饭。且看小米吃饭的三部曲,或者说是我在关于孩子吃饭问题上的心路历程吧,希望能给新手妈妈们一些借鉴,也希望对咨询我关于吃饭问题的博友能有所帮助:
第一阶段:威逼利诱,必须得吃。
从4个多月添加辅食起,我似乎就犯上了喂饭强迫症,给了多少量,小米就必须吃完多少,如果有剩余的,如果小米扭头不吃,我心里就会难受的紧,仿佛小米就会挨饿,仿佛我就是不称职的妈妈。。。于是每天的心情都随着小米吃辅食、吃奶的量而波动着。
当时最得意的就是我做的菜泥,每天不管做多少小米都会全部吃光光,让我倍有成就感。而每次在喂蛋羹时,小米那紧闭的小嘴就总是让人恼火地跳脚。
那时的小米,通常在吃饭时手上都必须抓着各种玩具,最好是要能发声的,以此来吸引她的注意力,然后我们再趁机一勺一勺地塞进她的小嘴。也因此,被小米从餐椅上高空掷下的玩具坏了不知多少个。
而最让人想要撞墙的是,常常在威逼利诱之下,让小米吃“最后一口,就一口”,结果偏偏就是这最后一口成了最后那根稻草,哇的一声小米就会把所有吃下的东西全给吐出来,那一刻,真是后悔莫迭,深悔为啥偏要喂这最后一口呢。可是下一次,仍然会忘记这些前车之鉴,继续喂进那碍事的“最后一口”。
归根究底,就是我那“喂饭强迫症”在起作用,把喂饭当成了一种任务,而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总在心里认为小米不爱吃饭,总认为必须千哄万哄她才能吃下点东西,总认为我能多喂一口是一口。。。
不过尽管威逼利诱,还是有原则的,那就是坚决不追着喂,只限于餐桌上。
喂饭强迫症在持续了一段时间,终于在小米时不时的呕吐之中,结束了。小米11个月左右时,我开始对她的吃饭问题释然了,不再强喂,如果吃一顿饭超过半个小时,小米还是不好好吃的话,那就停止,不再喂了,不再吃了,解脱了她,也解脱了我们。
到了小米一岁八个月,对于自己动手有了主动意识,正好也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对于让孩子自己吃饭的观点深深地赞同,于是开始全面实施,告诉小米不想吃可以不吃,可是过了吃饭时间再想吃可就只能饿着肚子了。小米刚开始还以为是玩笑,可真的执行开始,真的尝到了饿肚子的滋味,就学乖了,终于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我们不再干涉半分。
虽然让小米自己做主,爱吃多少就吃多少,可是这样的坚持,真是相当地困难,得顶着重重的压力。不过效果是显著的,小米的吃饭态度明显改善了许多。
第三阶段:如果一定要喂饭
坚持让小米自己吃饭后,米爷爷、奶奶总在念叨着,能自己吃当然好,可是对于小米这样食欲不是很好的孩子来说,她只要吃了一些,有了点饱的感觉就肯定不会再吃了,还得我们再喂些才行。在老家时,由于我的强势政策,小米依然能够坚持着自己吃饭,可是到了北京之后,不明情况的米爸也想当然地认为这么小的孩子还是应该以喂为主吧?并因此与我之间爆发了一场育儿内战。得,有了米爸做为后盾,米爷爷、奶奶又开始不顾我的反对,重新开始喂小米吃饭了。
刚开始偷偷摸摸地喂,到后来正逢小米遭遇了心理性便秘,米爷爷、奶奶更是宣称必须得多吃,必须得喂一些,多吃才能多拉。于是喂饭又成了主角,而小米的吃饭态度明显又变得不好了。米爸此时方意识到他的错误判断,可已为时已晚,小米吃饭已经不老实了。
因为小米的便秘问题,我也纠结于究竟要不要帮忙喂一些,让小米多吃一些呢?想了很久,最后决定,好吧,如果一定要喂饭,那就我自己来,最起码我不会用哄的,更不会威逼。正好看了因因的一篇博《 如果一定要喂饭》,对于不得不喂深有同感,也顺便学了她的法子,舀一勺饭菜学着火车的声音“CHUKA CHUKA”地开向小米,看到小米的嘴巴紧闭,就说“火车站怎么还不开门呢?火车要进来了”,小米立马笑着张大了嘴,把一大勺饭菜都给咽了进去。又或者买了她喜欢的宜家小碗,每天换着不同的颜色装饭菜;又或者变着花样煮些好吃的,有时说说笑笑,不知不觉中就喂完一碗。
当然,还是有一个原则,不追着喂,不哄骗(比如米奶奶常会对小米说要快点吃,不然捣蛋鬼狐狸就来抢你的饭之类的,让我坚决地给制止了),小米如果坚决不吃就不喂。同样是不吃就下桌,下桌就不能再吃,不强求,也不责备。还是由她自己做主,还是由她自己主吃,我们做为辅助,能喂就再喂一些。
这时候的喂就和11个月之前的不一样了,不再是不得已,也不再具威逼利诱,只是商量,只是把吃饭由任务转化为乐趣。
目前的小米,在她感兴趣时,可以自己吃下满满一碗饭或面,这时你想喂也是喂不进去的,如果你企图把勺子递到她嘴边,小米立刻会大声抗议“我要自己吃!”。如果是她不怎么饿或没有食欲时,就会坐在椅子上扭来扭去不老实,我就必须得喂一些,要么“开开火车”,要么让她帮忙干干活(比如挖一挖骨头里的骨髓),好歹喂着吃了一些,等到她宣称不吃了要下桌了,那就停止。
目前的我,对于孩子吃饭问题的看法是:喂还是不喂,并不是错和对那样的两极分化,那样的绝对。育儿过程中的对和错常常会互相转化,所以只要你是以孩子的发展为基准来判断,而不是让书本上的知识或是别人的经验来绝对地代替我们自己的体会,可以借鉴,但坚持以孩子的个性为主导,那就可以了。
关键是如果一定要喂,看你怎么喂。如果是追着喂,又或者是象小丑一样逗笑,耍尽百宝,甚至边看电视边吃,或者恐吓的喂法,那就不宜采取了。而如果能够完全自己吃,那当然更好。
------------------------------------------------
小米的记功簿:3月2日
1、前不久隔壁搬来了一户人家,我们住的这层楼终于有了一个邻居了。邻居有一个小女孩,比小米大几个月,巧的是也叫乐乐(在老家时,我们的邻居小姑娘也叫乐乐),小米自己去了人家里玩了一次后,就总心心念念着还要去。晚上忽然又提出要去姐姐家玩了,于是告诉小米,想去的话就自己去敲门。没想到小米居然真的大着胆子,自己跑去边敲门边叫姐姐了。可惜邻居家大概有客人,在门口就能听到里头的高声喧哗,没人听到小米叫姐姐的声音,自然也没来开门。虽然没去成,但为小米的胆子和初步的社交表示赞叹。
2、同样是和邻居有关,自从邻居搬来后,才发现我们这房子的隔音设备太差了。我们的卧室和邻居家的客厅正好相邻,邻居家又睡得晚,每次小米上床睡时,正是他们正喧闹的时候,那些叫声、闹声、笑声总是穿过隔壁来到我们的耳边。小米居然在这样的声音中还能睡着,也让我相当佩服。至少我是做不到这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