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福客栈》

(2008-06-30 19:55:12)
标签:

客栈

传记

英国人

弱女子

孤儿

抗战

精神

杂谈

《八福客栈》

 

    最近和朋友聊起汶川地震孤儿时,朋友提到抗战时期一位英国女子只身来到中国山西阳城并带领一百多名中国孤儿历经千辛万苦,翻山越岭,穿过日本鬼子的占领区,成功将孤儿带到抗战后方西安的故事。过了两天,朋友居然还拿来了一本名为《八福客栈》的书给我看。我几乎是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的,书中主人公艾伟德(Miss Gladys Aylward)的传奇经历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艾伟德1904年出生在伦敦,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来中国传教之前,曾当过几年的女佣。她因为无力支付昂贵的轮船票,只能用自己微薄的薪金,以每周支付三英镑的速度,购买了一张四十七英镑十先令的从西伯利亚铁路到中国天津的火车票,于1930年10月踏上了艰难的中国之旅。后来的旅行经历比她想象的还要难,但她终于来到了这个让她魂牵梦绕的神秘国度。她把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中国山西省阳城,并在1936年加入了中国国籍。

 

    初到阳城的日子还算安稳、平淡,她努力学习当地的语言,不久就能说一口流利的阳城方言,和当地人打成了一片,甚至还被当地的衙门委任为“禁缠足的督导专员”,为政府监督当地妇女,禁止她们缠足。期间,她和另外一位传教士Mrs. Jeannie Lawson在阳城开了八福客栈,为过往的骡队和商客提供食宿并讲解圣经故事,传播福音。日子过的虽然不算很富有,但很充实。

 

    但如果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下去的话,可能现在就没有人会记住艾伟德这个名字。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日本鬼子的魔爪也未放过这个偏僻的中国内陆小城,他们烧杀掠抢、无恶不作,不时的来轰炸阳城,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日本鬼子入侵阳城初期,艾伟德利用自己的身份,刺探日军的情报,利用自己对阳城地形的熟悉,帮助中国军队打击日本侵略者。但随着战事的进一步发展,阳城已无她的容身之地,她的客栈被日本鬼子炸得支离破碎,而且日本鬼子还出一百美元要悬赏她的头。艾伟德必须要马上撤离。当时在她的客栈里还收留了一百多个孤儿,艾伟德毅然决然的带着这一百多个孩子一起撤离。虽然她走的时候没有足够的钱,甚至没有足够的干粮,而且也不知道前面会发生什么事,路上还随时可能遇到日本鬼子,但他们必须撤离。在几乎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她带着一百多个孩子上路了。为了躲避日本鬼子的追杀,他们不得不选择人迹罕至的山路行走,经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风餐露宿。最后在中国普通百姓和军队的帮助下,历时一个多月,终于走出大山,来到战时后方西安,使一百多名中国孤儿脱离了日本鬼子的魔爪,暂时过上了安宁的生活。但艾伟德为此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将孤儿们送到西安后不久,艾伟德不幸患上了斑疹伤寒,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处在死亡的边缘。虽然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她的性命保住,但身体却一直没有完全恢复。1949年回英国治病。此后再没有返回山西阳城。1957年她到了台湾,继续从事慈善、宗教事业。1970年病逝于台湾。她的故事在西方家喻户晓,还被拍成了电影《六福客栈》,由好莱坞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主演。

 

    读完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艾伟德的精神。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她都是那么的弱小,但是因为有强大的精神支撑着她,用心、用爱,她成就了在普通人看来完全不能实现的惊人壮举。其实,我们中的许多人和艾伟德一样,都是普通人,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支撑的力量,从而使有些人不愿意去做,有些人不屑去做,还有人认为不值得去做,由此一些本可以成为“惊人之举”的事就在这些不愿意、不屑和不值得中在我们面前消失殆尽。记得有位伟人曾经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但愿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他的精神支柱,也愿更多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感觉
后一篇:退休遐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