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留学李嘉玉
老留学李嘉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82
  • 关注人气:1,2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美国上大学》--学 费 在 不 断 上 涨 ·

(2007-12-19 17:22:26)
标签:

教育杂谈

留学美国

分类: 赴美留学规划

注: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美国大学网

 

·《到美国上大学》--学 <wbr>费 <wbr>在 <wbr>不 <wbr>断 <wbr>上 <wbr>涨 <wbr>·教育费用是美国社会的一个主要债务成份。自1992到2004年间,教育造成的平均债务率增加了127%,从3427美元到7800美元。近两年,大学的学费每年增长5%以上。

 

华尔街日报2006年5月11日报道:   

大學費用節節高漲,許多家庭也在辯論究竟父母應該節衣縮食為子女積攢教育費用,以免他們尚未踏出校門就背負沉重債務,還是應該讓孩子自己貸款上學,以认识到重視教育的價值。最近10年父母把更多學費負擔轉移給孩子已成為一種趨勢,有三分之二的大學生畢業時平均累积將近兩萬元貸款債務。

 

家庭對大學費用應該採用何種價值觀念?這些決定能讓孩子學到什麼?學生貸款究竟會讓孩子感受責任,或是習慣一輩子借貸度日?為孩子支付大學費用的父母,是在樹立自給自足還是自我犧牲的榜樣?要求孩子工讀究竟能夠灌輸工作道德,還是會把他們變成工作狂?

 


    對四百個家庭進行的調查,發現去年秋天上大學的年輕人的家庭,約有28%去年夏天至少為如何支付學費討論了八至十次,有24%討論了四至七次。除了討論應該如何支付學費,許多家庭也懷疑他們的做法究竟對不對。

 


    以前的家庭能夠遵循一些傳統價值,例如自食其力上大學被視為一種美德。但是,現在私立大學一年學雜費將近三萬元,公立大學也要1萬2127元,要孩子靠時薪八元的工作支付學費根本不可能。在另一方面,父母如把孩子的學費全部負擔起來,可能得延後10年退休。

 


·《到美国上大学》--学 <wbr>费 <wbr>在 <wbr>不 <wbr>断 <wbr>上 <wbr>涨 <wbr>·擔任銀行副總裁的休茲覺得讓孩子上學期間就背負沉重債務是差勁的理財訓練,因此他們夫婦多年來盡量省吃儉用,把錢攢起來讓一對子女上大學。他們的兩個朋友卻堅持必須讓孩子自己付學費,否則他們不會把念書當回事。這對夫婦很有錢,却規定三個孩子自己貸款上公立大學。

 


孩子在開學期間應不應該打工,也引發激辯。有些人辯稱工讀可以讓孩子學習負責同时洞悉現實世界的人情世故,有些父母卻希望孩子盡情享受學校生活。

 


    迹象也顯示大學生打工的時間增加。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每周工作超過20小時,就可能影響成績,並增加輟學或延後畢業的可能性。但是,有四成不滿25歲的未婚學生每周工作超過20小時。

 

  

    美国College Board 公司2006年5月12日报道:


    全美各公私立大學學費,今秋再度大幅調漲,漲幅在5%至10%之間,在2005至2006學年,全美四年制大學的學生和家庭平均支付的學雜費,比前一年增加112元至1190元不等。

 


    根據各校最近發出的學費通知書,包括哈佛、杜克、賓州大學、喬治城大學、凡德比爾特等在2006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周刊最佳大學排行榜名列前20名的大學,2006-2007學年度的學費、食宿、雜費、書本等費用加起來,都超過4萬5000元,四年念下來是不小的負擔。

 


    在加州,今秋開始的學年,私立大學的學雜費仍然繼續上升。加州名列前茅的私立大學史丹福大學,大學部學費就從2005年的3萬1200元,增加到3萬2994元。南加州最大的私立大學南加州大學(USC),大學部學雜費也增加了將近一千元。

 


    加州公立大學的系統,原計畫也要把大學部學生的學費,在前幾年持續提升的基礎上,再提升8%;研究生的學費提高10%,但史瓦辛格州長後來在預算中,撥出補助專款,使加州大學、加州州立大學和社區學院,在新學年不必增加學費。但事實上,加州公立大學系統與五、六年前相比,已經上漲了一倍。

 


    以加州州立大學系統(Cal State)為例子,在2000至2001學年,學費僅為1839元;到了2005至2006學年,已經增加至3164元。

 

 

    大學學生家庭所面臨的財務壓力,遠不僅止於學費。加州房價的飆升,使學生宿舍或大學附近的公寓租金,也隨着飆升,成為除學費外,學生最大的一筆開銷。節節上漲的汽油費,又讓學生家庭開銷不斷增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