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梅花盛开在雪域巴山--周正龙拍到野生华南虎脚印

(2008-06-26 23:49:39)
标签:

华南虎

脚印

周正龙

大巴山

本文新浪首页新闻链接:专家称周正龙曾拍到较清晰老虎脚印(组图)   最后更新:2008 6 28 16:00

                      专家称周正龙曾拍到老虎脚印续:被质疑造假

    2008年3月-4月间,正值春回地,大巴山积雪开始融化。融化从下而上,道路逐渐露出,加上没有新雪覆盖,是一年中适于寻找兽类足印的最佳时候。其时,本人在大巴山就很容易拍到了熊和野猪的脚印。周正龙首先与当地猎人王福学合作,于黑鸦口找到老虎脚印;然后与当地猎人易远清合作,再次于东家湾找到长串老虎脚印。

   猫科动物有四个脚趾在足掌前面呈弧形排开,其脚印呈梅花状,故梅花型脚印是猫科动物典型特征。家猫个体太小,对地面压力不大,很难形成脚印压痕。豹子中等瘦小体型,体重和脚掌大小都有限,只有在松软的泥地或雪地可以形成梅花脚印,但其直径很难超过7cm。唯有老虎和狮子这样的大型猫科动物,才可以留下压迹很深很大的脚印。大巴山地区豹子体型偏小,其脚印不足老虎一半,很容易分辨。

    周正龙在镇坪县大山雪地里拍到系列梅花型脚印,直径到达14cm,明显属于大型猫科动物。其细节特片与老虎脚印完全符合,是这一带有野生华南虎活动的重要证据。

   以下为分上下两篇,上篇报告周龙拍摄的老虎脚印,下篇收集一些熟知的老虎脚印照片及其它动物雪地照片等,从而便于从两者的对比分析中确认其特征。

 上篇  周正龙、易远清发现的老虎脚印报告

    周正龙与易远清2人于4月3日于在杨家湾发现老虎旧脚印,于4月4日东家湾寨了包发现长约500m的较新鲜老虎脚印。图1是国家林业局专家组做笔录下拍下的照片。这里报告位于四张照片上的两组脚印信息(图2-6)。

白梅花盛开在雪域巴山--周正龙拍到野生华南虎脚印

图1 国家林业局镇坪专家组笔录周正龙等发现的老虎脚印后,周拍摄下记录信息

白梅花盛开在雪域巴山--周正龙拍到野生华南虎脚印

 图 2 镇坪老虎第一组脚印照片。

   图2为最清晰的第一组脚印照片,位于即将融化的雪地上。其中,可见三只脚印(A, B, C)。A、B邻近,一大一小,大者应为前脚,小者为后脚,由后脚跟进前脚时形成。A、C相距60cm,A大C小,应代表前后步幅,即前脚与后脚间的距离。60cm的步幅,加上14cm的脚印宽度(见后),这只老虎身长至少在1.5m以上。脚印和旁边雪地都散落着尘土残渣,表明老虎在最后一场雪后经过,已经过去数日以上。由于本人缺乏有关专门知识,不能从脚印解读出老虎性别和准确的身长和体重。 

白梅花盛开在雪域巴山--周正龙拍到野生华南虎脚印

图3 图2老虎脚印比较

   图3将三个脚印集中到一起,以便于比较。从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B与C相似,较小,长约12cm。A较大,长约14cm。A与C都相当清楚,除了大小相差明显外,相对应的掌垫印迹和各趾垫印迹皆有形状和大小差别。

白梅花盛开在雪域巴山--周正龙拍到野生华南虎脚印

 图4  图3脚印A的放大图

    图4通过提高亮度来显示脚印中的细节,蓝色箭头指示的相当于品形或凸形掌垫的肩部,整个掌垫并不是均匀平坦的,与真实的虎掌垫相似(参见图9)。四个脚趾的大小深浅皆不一样,呈弧形分布。趾印与掌印间的距离相差不大,而趾间距离相差较大。在掌垫印迹和趾垫印迹周围皆有由皮肤形成的浅层压痕(参见图7)。不同深度压痕下雪的颜色相差很大,示被压紧并出现部分融化。标尺读数的宽度为14cm,是一只相当大的老虎脚印了。 

   注:有网友提出,脚印是直上直下,没有拖痕。实际上,从图4可看到,前面那4四个脚趾都不同程度地向前下内突凹进。这是因为老虎在抬脚时,先抬起脚跟和脚掌,并且整个身体向前移动,则其脚趾尖在雪中向前推进,形成那样的内突凹陷。另外图4的标尺中间下方,也就是脚印的前缘有一明显的缺口,显然是虎脚最后离开时拖拽而成。因此,图4反应是一个典型的行进中的老虎脚印,几乎是不可能人工模拟出来的。

白梅花盛开在雪域巴山--周正龙拍到野生华南虎脚印

图41   图2脚印C的特写照片

    在图41中,如前所述,各细切特征皆与图4脚印不同。最右侧趾印(蓝色箭头)明显比其它三个趾印深陷内突。示印迹越深,内突越明显,或反过来,印迹浅则内突不明显。这首先表明,四个本来在同一平面的老虎脚趾,由于雪承受压力的差别而出现深浅的差别,这显然是有关节的、可上下活动的四个脚趾,是活老虎的脚趾,而绝不是僵硬的模具。其次,脚趾陷得越深,在抬脚时的内突越明显,完全符合向前移动的脚印特征,而绝不是静态的垂直下压上提。

 

白梅花盛开在雪域巴山--周正龙拍到野生华南虎脚印

 图42   图2脚印B的放大解读

    对于打虎派提出的模具说和完美说,我只好用这张残缺的脚印来坚决否定之。如前所述,这张与脚印A并列的脚印代表后脚印。这个脚印正好位于融雪的边缘,显得残缺不全。脚掌部分(蓝色箭色)呈平台状,并有些向后仰。但脚趾却显著低于脚掌平台,向下凹陷。其中左侧2个脚趾(红色和绿色箭头)深深洞穿雪层,露出其下的枯草枯枝。右侧2个脚趾印相对较高,底部可见压实的雪层。中间两个脚趾印间距离显然加大,说明这两个两趾由正常并拢状态,由于受力不同而明显张开。显然,由于位于脚印后部的雪层和/或土层结实而前面空虚,老虎踩下时重心位于后部脚掌,故掌部稍后倾斜,前面由于空虎而显著下陷。在老虎抬脚时,重心前移,进一步加深前部下陷,形成那四个极不均称的趾印。这个残缺的脚印生动地了记录一只活生生的老虎从此走过,为我们留下了它真实而传奇的签名--它告诉我们了,它就在那儿

    如果用一个模具压下去,脚掌和脚趾无论如何都必然位于一个平面上。这个残缺的脚印,它俨正拒绝了这一臆想,显示出曾经有一只个可伸缩张合的、运动的虎脚踩在那里!

   关于老虎脚趾的活动,参见图9B。

 

活老虎 白梅花盛开在雪域巴山--周正龙拍到野生华南虎脚印

图5 镇坪老虎第二组脚印照片

    图5 显示在严重融化的雪地上残留的另一串老虎脚印。最下方一个最清楚,其它只见部分趾痕。上方是拍摄者蛇皮袋背包,似乎装了很多东西,有长期作战的准备。

    图6显示图5下方最清晰的脚印(D),其形状特征与前面B、C相似,而与A不同。其中蓝色箭头所指的趾印中可见下面的粉红色泥层或岩石,面积明显比其它脚趾大,符合一个软的肉垫压到一个硬的表面后产生的侧向扩张特征。掌垫部雪融化明显,远没有脚印A清楚。

白梅花盛开在雪域巴山--周正龙拍到野生华南虎脚印

图6 图5下方局部图,示比较清晰的脚印(D)

  

下篇 华北虎和孟加拉虎脚印、脚掌及步态阅览

   这里收集一些东北虎和孟加拉虎的有关脚印的照片,可以方便理解镇坪老虎的脚印特征(图7-10)。没有找到合适的华南虎相关照片,实为遗憾。欢迎各位网友提供华南虎脚掌和脚印照片。另外,提供两幅大巴山拍摄的雪地熊和野猪脚印照片。

白梅花盛开在雪域巴山--周正龙拍到野生华南虎脚印

图7 孟加拉虎的沙地和泥地脚印照片。老虎脚印压痕平坦光顺,边缘规整。下图和右上图呈现双层压痕,深层为虎掌垫和趾垫压痕;位于深层压痕周缘的浅层压痕为肉垫周围的皮肤压痕。左上图肉垫压痕浅,皮肤压痕不明显。

 

白梅花盛开在雪域巴山--周正龙拍到野生华南虎脚印

图8 未明虎种的泥地脚印照片,示脚趾深陷泥中,两脚印形状相似,而大小不同。应分别由前脚(大)和后脚(小)踩踏而成

 

白梅花盛开在雪域巴山--周正龙拍到野生华南虎脚印

图9 老虎足底照片。右上图(北京动物园)和下图(西安动物园)拍自东北虎,右上图拍自孟加拉虎(北京动物园)。掌垫类似品形或凸形,但表面光滑、边缘圆滑。趾垫呈椭园形,表面同样光滑。右上图孟加拉虎正在添足掌,以此保持其光润。肉垫周围是皮肤部分。趾垫与掌垫之间的间隔或均一或相差较大。

白梅花盛开在雪域巴山--周正龙拍到野生华南虎脚印

图10 老虎照片,显示其行走步态及脚掌大小。任何两只虎脚间的距离都代表步幅长度,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通常后脚会跟进到前脚的侧后方,甚至与前脚印重叠。前脚掌明显比后脚掌大,这与前面的雪地脚印相符合。

白梅花盛开在雪域巴山--周正龙拍到野生华南虎脚印

图11 镇坪山中熊脚印照片。在一个陡坡上发现长串的熊脚印,长度近30cm。与周围雪地相比,印迹上没有散落尘渣,似走过不久。旁边的雪已经显著融化,雪水融化形成的溪流很大,示雪正在迅速融化。

白梅花盛开在雪域巴山--周正龙拍到野生华南虎脚印

图12  镇坪山中野猪脚印照片。可以说,满山遍野都是野猪脚印,这个脚印只是碰巧出现在照片中。其处积雪正在迅速融化

 

    

版权声明:雪地脚印属于周正龙,脚底照片属于博主刘里远,泥地脚印属于国外多位作者,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