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经义
马经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4,094
  • 关注人气:1,5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佚学的研究方法(二)

(2009-02-25 10:14:00)
标签:

红楼梦

红学

探佚

文化

研究

梳理

马经义

分类: 中国红学概论

第三:影射法

所谓“影射法”就是指“红楼”中的某个人物,是另一个人物的镜影,或者某一物品是某人命运的象征。当人物的“镜影”或“象征”出现某种命运表现时,其另一个人物的最终“归结”也必是如此。

从“影射法”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理解,其中包含了两层意思,即“人物”之间的影射和“物品”对人物的影射。清代点评家有句著名的评点,即“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其实这句话就代表了人物之间的影射。《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晴雯被诬告,随 后被王夫人逐出大观园,以至含冤而死。当贾宝玉得知晴雯夭亡的消息之后,悲痛万分,便撰写了那一篇流传千古而不衰的《芙蓉女儿诔》。脂批曾对此有云:“虽诔晴雯,实诔黛玉”。细看《诔文》,其中多处与晴雯并不吻合,反而非常符合林黛玉,尤其“芙蓉”本是黛玉的象征之物。贾宝玉曾经把晴雯比作“海棠花”。但又从《诔文》的内容或意蕴上讲,既像诔晴雯,又像诔黛玉。所以作者这种“晴为黛影”的创作手法,为探佚研究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丁维忠先生就以此来推测出贾宝玉后来“悼念颦儿”诔文的大概。

1)它必然也是一篇悲愤交织、批判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新奇”之作,瑰丽诗篇。

2)它必然更愤怒的斥责和批判“风刀霜剑”般的“鬼蜮之灾”,“诐奴”、“悍妇”、“蛊虿之毒”!

3)它必然更悲痛地怀念和颂扬黛玉的“性”“神”“精”“貌”、才情灵慧,哀思二人的一幕幕“亲昵共处”,情深意和的往事,追忆黛玉孤苦凄伶的一生,为不能“起卿沉痼续红丝”而痛不欲生!

4)它必然更能进而发挥“浊玉之思”:把黛玉想象成“乘玉龙”“驾瑶象”的神女,游乎苍穹,“飞到天尽头”,得到与其“天赋”情性“至洽至协”的“人上之人”的崇高地位!

5)它必然更痛恨“余犹桎梏而悬附”的人生和世道,更不原意是去黛玉而“捐弃余于尘埃”,更决绝地表明“悬崖撒手”,出家离尘之志!

尽管宝玉的“悼黛诔”决不会把《芙蓉诔》的辞句重复一遍,尽管我们想象不出,更不可能替代曹雪芹撰拟“新奇”的“悼亡诗”,但它的总体情思,精神和脉络,亦即它的神魂,恐怕又不至离开《芙蓉诔》的轨迹,甚或两相轩轾,而应是一篇更高层次的“悼亡”佳作。

关于用物品来影射某人的命运,在《红楼梦》中也用得比较多。例如王熙凤在第五回,除去她的“诗谶”以外,还有一幅配画: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冰山”可谓是荒芜一切,寒冷逼人,而且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温度上升”(各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冰山也就会迅速“瓦解”“融化”,这只雌凤最终也会“落水”身亡。

再如探春的配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这一切都是探春将来要像断线风筝一样,流落海外的影射。

第四:引文法

所谓“引文法”就是指前八十回中的某一段文字是八十回后某一情节的“隐伏”。

例如《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在这一回中,袭人以“离开贾府”为“要挟”来劝导贾宝玉改掉生活中的坏毛病——吃别人嘴上的胭脂。而一向忠于王熙凤

的平儿为了掩盖贾琏在外偷情的“罪证”,在凤姐面前替她撒谎。在这一回中主角分别是袭人和平儿,据脂批透露:八十回后有一章节,其回目为:“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这是与第二十一回相应的章节,后面的主角换成了宝钗和王熙凤,因脂批云:“今只从二婢说起,后则直指其主”。薛宝钗成为袭人的主人,那说明宝钗最后嫁给了贾宝玉。

再如第四十一回,板儿和巧姐在大观园相遇,两个无知小孩争闹玩耍,相互间交换了“柚子”和“佛手”。脂批在此有云:“柚子即今香橼之属,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一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搏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

梁归智先生认为:这一情节暗示了贾家败落之后,刘姥姥救出落难的巧姐,最后巧姐嫁给了板儿为妻。

“引文法”是一种很隐晦的创作手法,恐怕一般读者和研究者都很难从字面上看出“端倪”。探佚学家也多是根据脂批在某文字旁的批示,才得以“探佚”和“发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