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茅峰与全真道——三游茅山之六

标签:
旅游茅山三茅峰全真道 |
分类: 天南地北 |
三茅峰与全真道
——三游茅山之六
我楚狂人
本以为,茅山就应该全是茅山道的宫观,其实不是。茅山派创牌祖师陶弘景就曾经兼修佛,立佛坛。而二茅峰顶的德祐观,在清中期开始,是全真道的传承。三茅峰的仁祐观,同时期则是全真坤道(女道士)的道场。三茅峰,全真道占其二,真的出乎意料。
二茅峰,二茅真君茅固修行地。
德祐观位于二茅峰顶,占地1600平方米,始建于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专祀二茅真君茅固,在抗战期间被日军烧毁。清雍正、乾隆年间(1723—1795年)有全真派道士沈一清重建这座宫观。1958年,德祐观仅存的3间破旧房屋都拆作他用。该观传承全真派乾道(男道士)。2013年,茅山德祐观以崭新的形式树立中茅峰山顶,中国第一所近似于博物馆的道观就在此产生。
三茅峰,小茅君茅衷修行地。
仁祐观位于三茅峰顶,占地1400平方米,主体融合传统建筑及宗教风格,在保护遗址基础上满足宗教及观光的功能。该观建于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专祀小茅君茅衷,抗战期间被日军烧毁,清雍正、乾隆年间(1723—1795年),有全真派道士沈一清重建这座宫观。该观传承全真派坤道。2013年3月,茅山仁祐观完成复建。
众所周知,全真道与道教其他派系有根本性的不同。全真道是出家人,禁忌婚嫁。他们即使本来是夫妻,也是断绝夫妻关系的。而道教其他派系都是不禁婚嫁的,有正常的家庭生活。全真道是禁食荤腥的,而道教其他派系都不忌荤腥。全真道是讲究苦修的,而道教其他派系都不回避世俗享受。全真道主要势力在北方黄河流域。丘处机主动接近成吉思汗,疏远南宋,本以为可以为全真道谋取负责。不了他的徒子徒孙搞砸了,失心疯搞个《化胡经》辩论,被八思巴彻底打败。这样,全真道势力被迫南下,著名人物有张三丰、黄公望。我不知道全真道在茅山居然有偌大的基业。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事。
全真道在明末清初是站在明朝遗民一边的,传说中,与茅山派有关系的苏州穹隆山上真观铁竹道人曾经与清王朝密谈,答应放弃不合作立场,而清廷回应推崇全真道。茅山全真道正是活动于这个时间段,是不是有关系?
从陶弘景立佛坛,到二茅峰、三茅峰被全真道“占领”,我觉得至少证明茅山道还是很开放的,没有那么深的门户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