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符万宁宫——三游茅山之二

标签:
旅游茅山元符万宁宫老子像符箓 |
分类: 天南地北 |
元符万宁宫
——三游茅山之二
我楚狂人
元符万宁宫,其建筑规格和规模,都应该是当今茅山第一宫观。
元符万宁宫(印宫)座落于茅山积金峰山腰的绿树中。始建于南朝梁代,兴于宋朝,初名“潜神庵”,后易名“元符宫”,沿用至今,全称元符万宁宫;因宋哲宗赐给茅山八宝之一的玉印放在宫中,故又称印宫。该宫周围自然景观秀丽植被密集,人文景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宫内有“天下第一”老子神像。
“印宫”为茅山上清派第25代宗师刘混康修炼之地。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皇帝母后误吞尖针于喉中,御医束手无策,道士刘混康用茅山道教的符录和丹药治好,哲宗大悦,赐茅山八件珍宝,赐名刘混康为“洞天通妙法师”。绍圣四年(1098年)始建“元符观”,九年后建成,徽宗赐额“元符万宁宫”,并令江宁府发兵200人,供元符宫及崇禧观巡逻洒扫。
八件珍宝中有一枚刻有篆体阳文“九老仙都君印”字样的玉印,据传为“和氏壁”一部分刻制,有“夜食四两朱砂,日盖千张君印”之说。传说,明洪武年间,玉印被收至皇宫,欲改制成“奉天承运文宝”的皇帝玉玺,但三刻三试,印迹仍是“九老仙都君印”。明太祖无奈,只得于洪武十三年送还茅山。后来,每逢茅山香期庙会,前来朝圣进香的善男信女们,都要到元符宫请道士在其香袋或腰带上盖一颗“九老仙都君印”,意即能消灾进寿,遇难呈祥。久而久之,元符宫又称为“印宫”。印宫有房屋107间,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主要包含睹星门广场、灵官殿、万寿台、三天门广场、勉斋道院、太极广场、老子神像、老子广场、二十四孝图等建筑群。
茅山元符万宁宫老子神像,像高99尺、宽102尺、重1500多吨,由226块特制青铜板焊接而成,于2009年建成。其左手持如意,右手执太极扇,慈眉善目,神态安详。至今还是世界最大老子像,所以被称为“老子天下第一”。神像建成不久,即有蜂巢在神像掌心,有人戏称“蜂拥而至”。
天下第一的老子像是一定要看一看的,我勉力上到三天门广场,再也上不去了,就坐在树荫下看神像。时有白云飘过,颇有仙气。
老子成为道教的祖神太上老君,这是唐初的事情。李世民父子要找一个显赫的祖先,最终找到老子,册封为皇帝。从这个时候开始,老子——李耳——太上老君,就是一体的了。至于李耳和老聃是不是同一个人,没有人关心。
元符万宁宫在茅山俨然主宫的地位,至少证明了一点,那就是符箓一道,是茅山派极其重要的一道。今天,茅山还把符箓作为非遗传承保护着,还在堂而皇之授人符箓,挂的是非遗传承人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