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苏轼画7画家朋友之李公麟

标签:
文化苏轼绘画画友李公麟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浅说苏轼画7
——读苏札记之二十
我楚狂人
三、苏轼的画家朋友2
2.李公麟
李公麟(1049年~1106年),字伯时,号龙眠居士、龙眠山人,北宋时期舒州(今安徽桐城,一说安徽舒城)人,熙宁三年(1070年)登进士第,一说宋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
李公麟在绘画创作上表现范围广阔,道释、人物、鞍马、宫室、山水、花鸟等无所不能,且精于临摹。
李公麟善画人物,尤工画马,苏轼称赞他:“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五马图》为其代表作。画中五匹大马,由五个人牵引,神采焕发,顾盼惊人。用笔简练,马的一举一动,极其细致生动地表现出骏马运动和性情的特征。他还发展了“白描”画法,创造出“扫支粉黛、淡毫清墨”,“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他的作品,保存下来的不多。除《五马图》外,尚有《临韦偃牧放图》《免胄图》《维摩居士像》《十六小马图》《龙眠山庄图》《洛神赋图》《草堂图》《莲社图》《明皇演乐图》《农节图》《西园雅集图》《明皇醉归图》《维摩演教图》《汴桥会盟图》《白描罗汉图》《海会图》《百马图》等。
苏轼有诗记载李公麟为之画像: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金山志》云:“李龙眠(公麟)画东坡像留金山寺,后东坡过金山寺,自题。”这是苏轼第一次到金山寺时李公麟的作品。那时,苏轼刚刚从贬谪地黄州离开,也是他拜访王安石、张方平等元老,在常州找落脚点的时候,最后在宜兴安家。这时候苏轼刚刚四十岁出头,还意气风发。与佛印谈禅,与李公麟挥毫泼墨。如今二十多年天涯海角归来,已经是沉疴缠身,心灰意冷。他以为,自己真正做过的事情,就是“黄州惠州儋州”。除了屡次被贬,接触了真实的民生疾苦,还有什么?=
李公麟善于画人物,所以给苏轼画像很对苏轼口味。苏轼曾经在惠州想要画一幅人物图,把自己和抱朴子、陶渊明画在一起,但是没有成功。因为苏轼自己不擅长人物画。如果有李公麟,就能如愿了。
苏轼称赞李公麟的诗句:“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其实与“胸有成竹”是一个道理。
李公麟《五马图》
前文已经说过,苏轼是文人画的理论奠基人。苏轼与王维、赵孟頫是文人画的三座里程碑。王维的实践成为文人画的创牌祖师,苏轼进行了理论奠基,而赵孟頫给文人画命名。赵孟頫之后,在苏轼理论的指导之下,文人画蔚然大成。元代黄公望的山水画,王冕、倪瓒等对文人画的发展,明代“明四家”的吴门画派,明末清初的“四王画派”,到清代,文人画已经蔚然成风。
苏轼在文人画领域的影响,也许比我们现象的还要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