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54,208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生本”与“生本热”的“冷”思考1

(2015-05-22 06:34:06)
标签:

教育

生本教育

生本热

冷思考

分类: 学术争鸣

对“生本”与“生本热”的“冷”思考1

  张长霖  王家伦

(本文发表于《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并收入第五届江苏教育发展论坛论文集)

【内容提要】“生本教育”只是对我国教育的传承,只是教育原则的实施;无所谓首创。目前我国普通教育界的“生本热”已经将生本教育”推入歧途,违背了“教”和“育”的本原;严重影响了“教学相长”,尤其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生本”所谓的教学效果也不过如此。我们的教育再也经不起折腾了,教育必须回归教育。

 

【关键词】教育;生本教育;生本热;歧途;理性思考

 

中国的普教界曾有一股“生本热”,小学初中尤盛。(高中应试忙昏了头,无暇顾及了)2009年年底,我们与几位教育界的朋友应邀参加了浙江某初中校的教育展示活动,该校刚从广东取经回来,轰轰烈烈搞“生本教育”,展示的也正是他们“生本教育”的初步成果。我们在那里考察了几天,听了几十节课,参加了师生的座谈会,参与了学生的活动,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交流,算是对“生本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这几年来,也参与了一些各种级别的研讨活动,时不时接触到有关“生本教育”的话题。于是,冷静下来作些探究,得到了一些自己思考的结果,特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生本”与教育传承

生本教育的定义是“为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它力图不仅仅在方向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不满足局部改革,而是探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因而有彻底性”;“它把过去的教育基本上看成是师本的,在对比的基调上揭示生本教育的存在和意义,因而较此前的相关研究有更多的根本性和鲜明性”;“它提出相应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框架,因而较有可操作性”。[1]

我们并不质疑生本教育以上的自我定位,我们想商榷的是“生本”的核心口号:“我们原来的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2]

这里先要看看“师本教育”的来龙去脉;如果“师本教育”未在我们的教育中占过“统治地位”,那么,这个所谓的“转变”就值得探讨了。

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时代,即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的十七年。这个“十七年”一度由前苏联“进口”的“凯洛夫教育法”一统天下。“凯洛夫教育法”在操作层面上有所谓“三中心”的提法,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这或许就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仅有的“教师中心”。但是,即使是那个“三中心”的时代,也不是完全为教师好教而设计。“凯洛夫教育法”,以及后来普希金的“红领巾教育法”所提出的“五个环节”教学模式,追求的还是便于学生学习。更何况“凯洛夫教育法”“红领巾教育法”早已在文革前就作古了。所以,以“师本教育”为对立面的“生本教育”这个核心提法本身就不甚严谨,或者说是很没有现实意义的。

我们思考的是,激励学生乐学好学是从“生本教育”才开始有的吗?如果不是,那么“生本教育”就不存在首创性。

还是回到祖师爷那里吧。孔子一贯主张“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这不是“生本”又是什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这不是强调乐学好学又是什么?这难道是“师本体系”吗?

请注意,“生本”仅仅是一条教学原则而已,就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一样,它绝对不是教育的全部。

我们无法考证“生本”的提出者和推行者是否读过孔老夫子的这段话,但我们认为,所谓“生本教育”的核心口号只是孔子教育主张的白话翻译而已。仅此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