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仇和落马看城市发展之殇
(2015-03-17 10:06:37)
曾经的政治明星仇和落马了。全程参加了全国两会未及回到云南就“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仇和的事总是会有浓重的戏剧色彩。据媒体透露出的消息,仇和的落马和其热衷于对城市大拆大建有关,从江苏宿迁大拆起家,到云南昆明大拆折腾,直到在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任上被查。
仇和的事再一次提醒我们,中国的城市发展需要城市管理者反思了,城市以大拆大建为主要手段的发展模式,该停一停了。仇和主政下的昆明,正像仇和的上级、曾经的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所说:“历史文脉被割裂,大山大水格局被破坏,传统建筑被毁灭,历史文化街区被淹没。”仇和在大拆大建的问题上被查,我们则应强烈呼吁要保护城市的发展面貌,让城市留得住历史,让历史建筑成为历史的载体,让未来知道城市的先前。
中国城市历史文脉被割裂,与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的认知有关。以仇和为例。仇和是江苏人,起家后到宿迁做官。仇和对宿迁的历史一无所知,也就谈不上热爱,更谈不上感情,而大拆大建既能体现政绩,又能从中捞钱,于是对城市肆意破坏就成为仇和手中的利器,“仇和手一挥,拆到东河堆;仇和望一望,拆到南关荡”。到了昆明主政一方,仇和对昆明更无感情所牵挂,大拆大建丝毫不心疼,因为仇和不知道这里原来是什么样,仇和也不必顾及土生土长的昆明人对昆明的感情。从根本上说,干部异地做官,高官缺乏文化情怀,是割裂城市历史文脉的原因之一。
历史文脉被割裂,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存在。典型的事例数不胜数,其中北京的城墙被大规模拆除,即是一例,这中间拆除西直门城楼曾引得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奔走呼号,更是令人叹息。但梁思成不是官员,手中没有权力,而手中有权力的官员,对北京的历史又一无所知。在梁思成彻夜跪在西直门城楼下的哭泣之中,古老的、巍峨的北京西直门永远地灭失了,从那以后,崇文门、宣武门被拆了,左安门、右安门被拆了,地处老北京中轴线南端的永定门被拆以后,十几年前又在原址复建,但怎么看都觉得复建后的这个永定门怪摸怪样,没有历史沧桑感,在北京南二环路滚滚车流中,显得突兀。北京的胡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每天都要消失几十条,到如今胡同已成为北京的珍稀之物,北京古老风貌也已被CBD、金融街、鸟巢、央视大楼等摩天大楼所遮掩,从当年梁思成的奔走呼号到今天北京人对北京老建筑消失的无动于衷,我们得出的答案是无奈。而仇和利用大拆大建给建筑商谋福利并最终被查,我们又可解读出城市管理者热衷于大拆大建个中的奥秘。
中国的发展,追求速度不应该是唯一选择。仇和曾经追求速度,创造了仇和现象,但仇和最终倒在了速度上,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