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强拆报刊亭文化大发展市容首都形象 |
最近,北京市有关部门正在做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强拆报刊亭。据北京市的媒体报道,继72家报刊亭被强制拆除后,大屯地区的6家报刊亭在8月7日又接到了强拆令。
为什么要强拆报刊亭?据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称,年内将集中整治报刊亭与早餐车。已经颁发的《北京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规定,宽度5米以下的人行道不应设置报刊亭;报刊亭占地不应大于6平方米;私搭乱建一律拆除,超范围经营将进行处罚。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强拆报刊亭是为了整治市容,原因是报刊亭影响了北京市的市容,更近一步说,报刊亭严重影响了首都的形象,所以必须拆除。只要人行道宽不足5米,报刊亭就不得存在,就必须强制拆除。根据目前获得的不完全信息测算,北京市的这一拆,就有上百个报刊亭被处以立即执行的“死刑”。
报刊亭该不该拆?不该拆。据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统计,北京八成的书报杂志是通过报刊亭售出的,“独立的书店都关张了,现在又拆了报刊亭,北京还叫什么文化之都?”作为传播文化的一个载体,报刊亭不仅不应该拆,而且应当把它作为传播文化与信息的一个窗口,给予支持,使之发展,同时更应该把它作为提升首都形象的一个重要阵地,让它在全国公众面前,展示首都作为文化中心的文化特色。
以整治市容的名义强拆报刊亭,这个理由成立吗?不成立。在北京全城的街道中,报刊亭并不是影响市容的一个主要因素,相反,那些餐饮、小超市、水果摊、杂货铺,倒是市容管理部门应该重点关照并严加整治的对象。整治市容先从传播文化的报刊亭下刀,这未免有些让人想不通。
北京市强拆报刊亭的举动,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作为北京市委机关报的《北京日报》对此发表评论称,“强拆报刊亭合适吗?显然欠妥。作为体现城市亲和力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指标,作为城市公共建设与便民服务的一部分,报刊亭显然不是可有可无的。”与之呼应,新华社的媒体《参考消息》也评论说,报刊亭填补了都市文化的空白,满足了大众的阅读需要。如果因为‘卫生运动需要’,就弄得市民吃不上早点,因为‘市容美观需要’,就弄得市民不方便买到报刊,这显然是一种‘惰政’,是以清除、取缔代替适当引导、管理,是因噎废食的表现。”《北京晚报》对此事的态度也很鲜明,这家发行量很大的报纸已经在7月28日和8月8日分别用两个版对强拆予以报道,8月8日的大标题是《整治市容,就得让百姓读不上报?》
从迹象分析,北京市强拆报刊亭,是市容管理相关部门在整治市容的名义下进行的。对这件事,我们建议,北京市的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对此进行干预,并提请决策部门给予协调。北京作为首都,首善之区,市容市貌不能以牺牲报刊亭为代价,不能放任服装小店、餐饮小店、杂货小店的脏乱差不管而专门动用力量强拆报刊亭。在这件事上,作为媒体从业者的我们,与北京日报、参考消息、北京晚报的态度一致,保护传播窗口,壮大文化载体,要有声音。
一年多前,中央曾就文化大发展召开专题会议,并有决议出台。报刊传播文化,是促进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力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强拆报刊亭的举动欠妥,请有关部门三思。
为什么要强拆报刊亭?据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称,年内将集中整治报刊亭与早餐车。已经颁发的《北京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规定,宽度5米以下的人行道不应设置报刊亭;报刊亭占地不应大于6平方米;私搭乱建一律拆除,超范围经营将进行处罚。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强拆报刊亭是为了整治市容,原因是报刊亭影响了北京市的市容,更近一步说,报刊亭严重影响了首都的形象,所以必须拆除。只要人行道宽不足5米,报刊亭就不得存在,就必须强制拆除。根据目前获得的不完全信息测算,北京市的这一拆,就有上百个报刊亭被处以立即执行的“死刑”。
报刊亭该不该拆?不该拆。据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统计,北京八成的书报杂志是通过报刊亭售出的,“独立的书店都关张了,现在又拆了报刊亭,北京还叫什么文化之都?”作为传播文化的一个载体,报刊亭不仅不应该拆,而且应当把它作为传播文化与信息的一个窗口,给予支持,使之发展,同时更应该把它作为提升首都形象的一个重要阵地,让它在全国公众面前,展示首都作为文化中心的文化特色。
以整治市容的名义强拆报刊亭,这个理由成立吗?不成立。在北京全城的街道中,报刊亭并不是影响市容的一个主要因素,相反,那些餐饮、小超市、水果摊、杂货铺,倒是市容管理部门应该重点关照并严加整治的对象。整治市容先从传播文化的报刊亭下刀,这未免有些让人想不通。
北京市强拆报刊亭的举动,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作为北京市委机关报的《北京日报》对此发表评论称,“强拆报刊亭合适吗?显然欠妥。作为体现城市亲和力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指标,作为城市公共建设与便民服务的一部分,报刊亭显然不是可有可无的。”与之呼应,新华社的媒体《参考消息》也评论说,报刊亭填补了都市文化的空白,满足了大众的阅读需要。如果因为‘卫生运动需要’,就弄得市民吃不上早点,因为‘市容美观需要’,就弄得市民不方便买到报刊,这显然是一种‘惰政’,是以清除、取缔代替适当引导、管理,是因噎废食的表现。”《北京晚报》对此事的态度也很鲜明,这家发行量很大的报纸已经在7月28日和8月8日分别用两个版对强拆予以报道,8月8日的大标题是《整治市容,就得让百姓读不上报?》
从迹象分析,北京市强拆报刊亭,是市容管理相关部门在整治市容的名义下进行的。对这件事,我们建议,北京市的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对此进行干预,并提请决策部门给予协调。北京作为首都,首善之区,市容市貌不能以牺牲报刊亭为代价,不能放任服装小店、餐饮小店、杂货小店的脏乱差不管而专门动用力量强拆报刊亭。在这件事上,作为媒体从业者的我们,与北京日报、参考消息、北京晚报的态度一致,保护传播窗口,壮大文化载体,要有声音。
一年多前,中央曾就文化大发展召开专题会议,并有决议出台。报刊传播文化,是促进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力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强拆报刊亭的举动欠妥,请有关部门三思。
后一篇:不动产登记对房价影响的三点分析
< 前一篇申办冬奥会北京须从提升软件环境做起
后一篇 >不动产登记对房价影响的三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