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应建在市中心。”这话不是笔者说的。持这个观点并向北京提出这个建议的,是加拿大温哥华市市长罗品信。
这是一个奇妙的建议,也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建议。罗品信市长是传奇人物白求恩医生的直系后裔,9月中旬到北京访问,与媒体共同分享了他对打造绿色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畅想。
关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问题,罗品信市长的观点是,像温哥华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上班族应该住在城市中心,以缩短上班的路程,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但是因为城市中心房价高昂,很多上班族买不起这样的高价房。所以把廉租房经适房建在市中心是合适的,“但是这个解决方案又似乎只能是纸上谈兵”。对此,罗品信给出的建议是,政府应该支持开发商建设只用于出租的廉价公寓,对于建造这种廉价出租楼的开发商给予免税的优惠。
对罗品信市长的这个观点,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价。虽然连他自己都承认这个解决方案似乎只是纸上谈兵,但我们却能从这个建议中体会出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的新思路。不管我们中国大城市的市中心能不能给廉租楼一席之地,罗品信的这个建议都告诉我们,解决城市交通与环境压力,有多种多样的方案,只要管理者从以人为本的思路出发去想问题,肯定会有看起来千奇百怪、实际上可能很解决问题的方案出来。我们现在的思路就是为了把GDP搞上去,先疯狂造车然后无限制卖车,等车把城市每条道路堵死以后,再强行限制汽车的出行。一个汽车问题,折射出城市管理者思维的单一性,这种单一性会令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发展到手足无措。
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在市中心,比建在城市边缘及偏远地带,有显而易见的好处。但在中国,这可能会是一个永远实现不了的梦想,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决策者会放弃高昂的卖地收入,去为廉租房经适房腾出一些地去建设。可是,如此这般,另一个问题就自然地摆到了决策者面前,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廉租房经适房住户到市区上班,又会进一步加剧城市交通压力,汽车需求将进一步受到刺激,于是环境压力也随之而来。目前的北京市中心,别说没有廉租房的地方,连适当价格的商品房都属稀缺,每天所有车辆都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向市中心进发,下午又反方向完成一个循环。居所与工作场所的远距离切换带来的交通压力,对人的身心、对环境压力极大。
“纸上谈兵”的一个建议,反映了发达国家管理者的发散性思维。它催促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