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后,我在厨房做晚饭,朵朵又拿着扫地的工具开始忙活了,奔跑在屋子里的每个角落,姥姥看着她拿着笨重的工具,还险些摔跤,就想让朵朵只拿一个扫帚,不拿锉子,我就听“啊”的一生,跑过去一看,她爬在地板上了,手蹬脚刨,还伴随着哭声,我赶紧蹲下,和她商量,并和她讲道理,姥姥这么做是怕朵朵摔跤,拿一个扫帚也能扫阿,锉子让姥姥帮着拿,商量了半天,劝她不要再哭了,可是不行,最后连我想抱也不肯,继续以哭示威,我想转移她的注意力,让她和妈妈去玩玩具或者一起去厨房看看,也不行,眼泪依旧一滴滴一串串的流,我没辙了,把裤子扒开了,想拍打两巴掌,我的巴掌甩到了半空中又犹豫了,最后又把她抱起来让她再拿着两个工具一起扫吧,我转身回厨房一会的功夫,扫帚和锉子就被她仍在了角落里,玩别的去了,刚才的事和没发生一样。
事后我在想,如果当时这两巴掌下来,会不会解决问题。我们当时只想要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又惯用了通常的做法,先商量,讲道理,行不通就分散注意力,这招不行就想武力镇压,不过看看当时朵朵的表现,武力镇压也是无果的,其实是当时我的巴掌没有甩下去,是在想朵朵想扫地的初衷没有错,只是我们的担心制止了她的行为,这种担心是否当时真正阻挠了孩子的兴趣,放手让她去做,最多也就摔几个跟头,比起她想要通过模仿、劳动而获得的乐趣,并从中学到的东西,我们的制止显得有些多余,对想要探知各种事物的朵朵也是不公平的。
后来我和朵姥姥说,如果朵朵在做我们认为坚决不允许做的事情,即使她哭也不能纵容,这样一定会助长她的士气,下次更会变本加厉,如果对她的成长有帮助,又没有特别大的危险,就做旁观者吧,这不让做那不让做,孩子的乐趣没了,又何谈健康快乐的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