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试卷1
一、选择题 ( 共29题 50分 )
1. 1 分 (8401)在燃烧热实验中,需用作图法求取反应前后真实的温度改变值
△T,主要是因为:
(
)
(A)
温度变化太快,无法准确读取
(B)
校正体系和环境热交换的影响
(C)
消除由于略去有酸形成放出的热而引入的误差
(D)
氧弹计绝热,必须校正所测温度值
2. 2 分 (8408)在氧弹实验中, 若要测定样品在293 K时的燃烧热,
则在实验时应该:(
)
(A) 将环境温度调至
293K
(B)
将内筒中 3000 cm3水调至 293
K
(C) 将外套中水温调至 293
K
(D)
无法测定指定温度下的燃烧热。
3. 2 分 (8409)在氧弹实验中,
若测得DcHm=-5140.7
kJ·mol-1,
D│DH│最大=25.47
kJ·mol-1,
则实验结果的正确表示应为:
(
)
(A) DcHm= -5140.7
kJ·mol-1
(B)
DcHm= -5140.7±25.47
kJ·mol-1
(C) DcHm=
-(5.1407±0.02547)×103
kJ·mol-1 (D)
DcHm= -5140.7±25.5
kJ·mol-1
4. 2 分 (8414)为测定物质在600~100℃间的高温热容,
首先要精确测量物系的温度。
此时测温元件宜选用:
(
)
(A)
贝克曼温度计 (B)
精密水银温度计 (C)
铂-铑热电偶 (D)
热敏电阻
5. 2 分 (8415)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 试样为10 ml,
中和作用的热效应引起试样的温度改变不到1℃, 根据这样的实验对象,
宜选择的测温元件是:
(
)
(A)
贝克曼温度计
(B)
0.1℃间隔的精密温度计
(C)
铂-铑热电偶
(D)
热敏电阻
6. 2 分 (8416)测温滴定实验中,
当用NaOH来滴定H3BO3时, 随着NaOH加入记录仪就记录整个过程的温度变化。
严格地说,
与这温度变化相对应的是:
(
)
(A)
中和热
(B)
中和热和稀释热的总效应
(C) 中和热、
稀释热、 解离热的总效应
(D)
中和热和解离热的总效应
7. 1 分 (8453)某固体样品质量为 1 g左右,估计其相对分子质量在 10 000
以上,可用哪种方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较简便:
(
)
(A) 沸点升高 (B) 凝固点下降 (C) 蒸气压下降
(D)
粘度法
8. 1 分
(8454)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仅适用下列哪一种溶液:
(
)
(A) 浓溶液
(B) 稀溶液 (C) 非挥发性溶质的稀溶液 (D)
非挥发性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9. 1 分
(8455)用凝固点下降法测定溶质的摩尔质量,用到贝克曼温度计,本实验需要精确测定:
(
)
(A)
纯溶剂的凝固点
(B)
溶液的凝固点
(C)
溶液和纯溶剂凝固点的差值
(D)
可溶性溶质的凝固点
10*. 1 分 (8456)有 A,B 二组分溶液,已知与溶液平衡的气相中 B
组分增加使总蒸气压升高,则:
(
)
(A) B
组分的气相浓度大于液相浓度
(B) B
组分的液相浓度大于气相浓度
(C) 溶液中 B 的浓度大于 A 的浓度 (D) 气相中 B 的浓度小于 A
的浓度
11. 2 分 (8457)对旋光度不变的某样品, 若用长度为10 cm, 20
cm的旋光管测其旋光度, 测量值分别为a1, a2,
则:
(
)
(A)
a1=2a2
(B)
2a1=a2
(C)
a1=a2
(D)
a1≠a2
12. 2 分 (8458)在动态法测定水的饱和蒸气压实验中,
实验温度在80℃~100℃之间,
则所测得的气化热数据是:
(
)
(A)
水在80℃时的气化热
(B)
水在100℃时的气化热
(C)
该数值与温度无关
(D)
实验温度范围内气化热的平均值
13. 2 分 (8461)常利用稀溶液的依数性来测定溶质的摩尔质量,
其中最常用来测定高分子溶质摩尔质量的是:
(
)
(A)
蒸气压降低 (B) 沸点升高 (C)
凝固点降低 (D)
渗透压
14. 2 分 (8462)在测定纯水的饱和蒸气压的实验中,
我们是通过测定不同外压下纯水的沸点来进行的,
这种测定饱和蒸气压的方法是属于:
(
)
(A)
静态法
(B)
动态法
(C) 饱和气流法 (D)
流动法
15. 2 分 (8463)在双液系气液平衡实验中,
常选择测定物系的折光率来测定物系的组成。下列哪种选择的根据是不对的?
(
)
(A)
测定折光率操作简单
(B)
对任何双液系都能适用
(C)
测定所需的试样量少
(D) 测量所需时间少,
速度快
16. 2 分 (8464)在20℃室温和大气压力下,用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
若所用的纯溶剂是苯, 其正常凝固点为5.5℃, 为使冷却过程在比较接近平衡的情况下进行,
作为寒剂的恒温介质浴比较合适的是:
(
)
(A)
冰-水
(B)
冰-盐水
(C) 干冰-丙酮
(D)
液氮
17. 2 分 (8465)已知环己烷、
醋酸、萘、樟脑的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Kf 分别为6.5, 16.60,
80.25及173, 今有一未知物能在上述四种溶剂中溶解, 欲测定该化合物之摩尔质量,
最适宜的溶剂是:
(
)
(A)
萘
(B)
樟脑
(C) 环己烷 (D)
醋酸
18. 1 分
(8501)用差热分析仪测定固体样品的相变温度,选用哪种物质做基准物较合适:(
)
(A)
无水氯化钙
(B)
三氧化二铝
(C) 苯甲酸 (D)
水杨酸
19. 2 分
(8505)
下图为Cd—Bi二元金属相图, 若将80%Cd的样品加热,
则差热记录仪上:
(
)
(A)
只出现一个Cd的吸热峰
(B)
先出现Bi的吸热峰,后出现Cd的吸热峰
(C)
先出现Cd的吸热峰,后出现Bi的吸热峰
(D)
先出现低共熔物的吸热峰,再出现Cd的吸热峰
20. 2 分 (8506)实验绘制水-盐物系的相图,
一般常采用的方法是:
(
)
(A) 电导法 (B)
溶解度法
(C) 热分析法 (D)
色谱法
21. 2 分 (8507)在二元合金相图绘制的实验中, 选择了具有低共熔点的铅锡物系,
已知纯铅和纯锡的熔点分别为327℃及232℃,
则比较合适的测温元件为:
(
)
(A)
铂-铂铑热电偶
(B)
镍铬-镍硅热电偶
(C)
玻璃水银温度计
(D)
铜-考铜热电偶
22. 2 分 (8508)在差热分析中, 都需选择符合一定条件的参比物,
对参比物的要求中哪一点应该除外?
(
)
(A)
在整个实验温度范围是热稳定的
(B)
其导热系数与比热尽可能与试样接近
(C)
其颗粒度与装填时的松紧度尽量与试样一致 (D)
使用前不能在实验温度下预灼烧
23. 2 分 (8509)在差热分析实验中,
当使用WXC-200的双笔记录仪同时记录加热时的升温曲线和差热曲线时, 若已知试样在加热过程中既有吸热效应也有放热效应,
则差热曲线的基线应调在:
(
)
(A)
记录仪量程范围内的任何位置
(B)
记录仪的左端位置
(C)
记录仪的中间位置
(D)
记录仪的右端位置
24. 2 分 (8542)在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实验装置中采用等压计,
其中封闭液的选择对实验结果颇有影响, 为减少封闭液选择不当所产生的实验误差及提高实验测定的灵敏度,
下列各液体中宜选用:
(
)
(A)
水 (B)
液体石蜡
(C) 硅油 (D)
汞
25. 2 分 (8543)在 KI
+I2=KI3 的平衡常数测定的实验中,
必须利用I2在H2O和CCl4两液层中的分配系数和已知浓度的配制的溶液来进行计算。
为此,
实验时用了四个磨口锥形瓶,
对这些瓶子的要求是:
(
)
(A)
四只瓶子只要洗净而均不必干燥
(B)
其中二只必须干燥
(C)
其中一只必须干燥
(D)
四只皆必须干燥
26. 2 分
(8544)以等压法测NH2COONH4分解反应的分解压力的实验中, 在298
K时,若测得的分压力较理论值为小, 分析引起误差的原因,
哪一点是不正确的?
(
)
(A)
恒温浴的实际温度较298
K为低
(B)
NH2COONH4试剂吸潮
(C)
盛NH2COONH4的小球内空气未抽净
(D) 分解平衡常未建立
27. 2 分
(8554)在电导实验测定中,需用交流电源而不用直流电源其原因是:
(
)
(A) 防止在电极附近溶液浓度发生变化 (B)
能准确测定电流的平衡点
(C)
简化测量电阻的线路
(D) 保持溶液不致升温
28. 1 分 (8556)测量溶液的电导时,
应使用:
(
)
(A)
甘汞电极
(B)
铂黑电极
(C)
银—氯化银电极
(D)
玻璃电极
29. 1 分
(8557)用电导法可以测量下列哪种溶液的平衡电离常数?
(
)
(A)
CH3COONa
(B)
CH3COOH
(C)
CH3CH2OH
(D)
H2SO4(稀)
二、填空题 ( 共 9题 39分 )
30. 5 分 (8403)量热实验中,量热计水当量的定义是
。
通常用
方法测定量热计水当量。
31. 5 分 (8404)用氧弹量热计测定物质的燃烧热时,作雷诺图求 △T
的作用是:
。
图中是测定数据描绘的 T - t 图。用雷诺作图法求 △T
时,由
确定 O 点的位置。
32. 5 分 (8410)氧弹实验中,
先用已知燃烧热的苯甲酸标定______________, 然后直接测量的是萘的_____________。为了准确地测量体系温度变化,
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 为了得到较合理的DT值,
对所测的温度值必须用____________进行校正。
8411在热导式热量计中, 把分别处在 283.15K的 1.0763 g 四甲基硅烷和1.7211g
的四甲
基锡相混合,并自动记录由混合热所产生的峰面积A1, 再在热量计中的电阻为 28.132 W
的加热器上通以 0.068450 A的电流14.193 s,
同样自动记录此热效应所产生的峰面积A2 (温度同为 283.15 K),
并得到A2/A1=1.3011。
(1) 计算这两个液体样品在283.15
K时的混合焓
(2)
计算摩尔混合焓和混合物{(1-x)Si(CH3)4+xSn(CH3)4}中的摩尔分数x。
33. 5 分 (8459)在测定水的饱和蒸气压实验中, 使用了克—克方程 ,
其基本假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
为了准确测得水的饱和蒸气压, 在测量之前,
必须先将平衡管中的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 若 U 形压力计上的汞柱差越大, 则气液平衡时,
体系的温度____________。
34. 5 分
(8460)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35. 2 分 (8503)25℃,101325 Pa
下,苯-乙醇-水部分互溶双液系相图如图所示。在组成为 D的苯-乙醇混合液中滴加水,到体系混浊刚刚消失。此时体系的组成点在图中
______位置。体系组成为 E 时,分为两相,一相组成点为 F,则另一相的组成在
________位置。(均请在图上标出,空格内填写所标出符号)
36. 5 分 (8504)在测定双液系相图时,
我们用____________测定样品溶液的________来求得样品的组成。在该实验中,
对用沸点仪测得的温度应进行_________校正和____________校正。
37. 5 分 (8552)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常用 __________
法,电导池常数的定义是 _________ ,它的测定方法是
。
38. 2 分
(8555)对溶液电导的测量时,由于离子在电极上放电,会产生极化现象,因此通常都是用较高 _______ 的 _______
电桥来测量的,所用的电极均镀以 _______
以减少极化作用。
三、问答题 ( 共 9题 75分 )
39. 5 分 (8402)用氧弹量热计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燃烧热实验,
有的实验教材上要求在量热测定时,在氧弹中加几滴纯水,然后再充氧气、点火,请说明加的这几滴水的作用是什么?
40. 10 分
(8405)某研究所,需要测定牛奶样品的热值,请提出所需仪器及实验步骤。
41. 5 分
(8406)在量热实验中(例如溶解热的测定)经常要用电能对量热计进行能当量的标定, 请绘出电能测量线路,
并加以说明。
42. 10 分 (8412)某种不可燃固体物质, 加热可使它分解成为另一种固体和一种气体,
请设计一个实验以测定上述分解反应的DH$
和DS$ ,
简要叙述实验方法和所依椐的热力学原理,
不必绘出实验装置图。
43. 10 分 (8413)现要安装一个50℃以下的恒温水槽,
应如何考虑下列问题:
①需要有哪些部件?
②
如何配置恒温槽各部件?
③恒温槽放在20℃的实验室内,
欲控制25.0℃的恒温温度。恒温槽在25.0℃时
的散热速率是0.060℃·min-1, 恒温槽内盛水10.0 dm3,
问应使用多少瓦的控温加热器为好?
己知1 dm3水为1000 g , 水的热容为4.184
J·g-1·K-1。
④若恒温槽控制的温度略低于室温,
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达到恒温目的(不用现
成的致冷仪器)?
44. 5 分
(8451)欲用溶液法测定溴苯的偶极矩,现查得溴苯、苯、乙醇、环己烷、四氯化碳、水的一些物理常数如下:
|
溴苯
|
苯
|
乙醇
|
环己烷
|
四氯化碳
|
水
|
密度r20/g·cm-3
|
1.4950
|
0.879
|
0.789
|
0.7786
|
1.600
|
0.9982
|
折光率n20
|
1.5594
|
1.5011
|
1.3614
|
1.4266
|
1.4603
|
1.3330
|
沸点Tb/℃
|
156.43
|
80.3
|
78
|
80
|
75.5
|
100
|
上述物质中,哪些可选作溶剂?何种溶剂为最佳?选择溶剂应考虑哪些因素?
45. 10 分 (8452)已知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46, 它溶于环己烷中,
但不知道它在环己烷中是以单体还是二聚体,或两者的平衡状态存在。请提出一种实验方法,
对该物质在环己烷中的存在状况作出判断(需说明方法、需已知和测定的数据)。
46. 10 分
(8502)测定萘-苯的固液二组分相图,请写出所需仪器、实验步骤。
注:苯的凝固点是 5.5℃,萘的凝固点是
80℃。
47. 10 分 (8551)强电解质稀溶液符合 ∧m= ∧ - A
c1/2 规律,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求出KNO3稀溶液的
∧m与 c
的具体函数关系式(写明实验方法原理,测定线路及主要
测定步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