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金中曰原创汉字听写节目 |
分类: 文娱随笔 |
喜见汉字听写节目乐在其中
文/金中曰
我除了喜欢看电视剧以外,就是中央九频道的纪录片和各种竞赛节目,尤其是智力竞赛更有意思,也可能是一种刺激,也可能是因为促进脑活力的提高。有时候看着那些面对镜头一点也不怵的中学生很是佩服他们,其实这也是功底深厚才不惧怕的缘故。央视直播的暑期“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就很有意思,在听写的过程中,许多汉字经主持人一提起,我总有似曾相识之感,但是真的是默写不下来。倒是那些学生看着却很沉着,提笔写出来很是令人羡慕不已。尤其是一些不常见的字,能够写出来很令我们刮目相看,而我仿佛也跟着再学习了一遍一样,感到趣味无穷。
十年寒窗苦,收获有成绩。我们都喜欢这样的结果,那是因为学到的本领对自己的一生都有帮助。尤其是现在媒体电子发达,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了知识面极广的媒体宣传的熏陶,比起过去来收益得更多。佩服他们也是由于长期不写字,长期打键盘,所以如今反倒不如这些中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更广更深了。
听写汉字之我来说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小学时听写最多,那时好似也是轻车熟路不惧怕,到了中学时期,听写的机会少了些,反而对字体的书写要求多了不少。我的班主任王老师就是语文老师,他写的一手精彩的魏碑体是全班同学模仿的对象,那时候打开我们班各科的作业本,一水的魏碑体,其他班的老师都会笑着说,学生们都在模仿王老师的字呢。而王老师也是很欣慰地看着作业本笑了,当然这一切也是因为魏碑体的隽秀与大气和长期与我们接触的缘故。但是我不知怎么就是写不好,老师曾经笑着跟我说:“你的字体如你的人一样,架子有但无肉,需要充盈起来,就会看着更加得体。”瘦如麻杆的我有些疑惑地咀嚼着老师的评价,当时还是不怎么理解,不过,我那时候写字的确喜欢将字体拉得高高的,像个瘦高挑,确实看着有些无力。
后来上大学后,听课时为了防止困倦和走神,我就每科必记笔记,而脑海里总是出现魏碑体的字样,几年下来字体练得是越发的好,虽然不是魏碑体,但是也得到周边人们的夸耀。后来分配到厂子里,写文章时才发现,别看厂子里的工人仿若是老大粗,其实人们对汉字书写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假若你写得一手好字很是受人尊重,我就是因为有所收获方才知道。
有时候我也在想,汉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基石,从少小时期就要不停地学写汉字,然而电子飞速发展的时代,学校毕业后似乎接触的就很少很少了。我偶尔也动笔,但是不说提笔忘字,就连拿笔的手上早就没有了那些硬茧,以前被笔杆磨练硬硬的茧子也早就软化了,因为多年不用笔而敲击键盘,反而手指的指肚却厚实了不少。因此说常常亲近汉字最好的方式就是书写它,而且要想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仅靠敲击键盘是不够的,需要常常书写磨练才成。
央视的这种“汉字听写大会”却唤起了我再次用笔的念想来,我现在不少的文章都会用笔事先写出提纲来。汉字传承也要靠大家,因此电视台经常举办这样的竞赛节目不仅仅是对学生们学习的提高与促进,对已经成年的人们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并且对于汉字的传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打心眼里真的是很喜欢这样的竞赛节目。
刊发在2013年9月15日《淮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