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洛阳心理师蒋庆伟
洛阳心理师蒋庆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5,833
  • 关注人气:1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自己“气死”

(2018-10-18 21:22:04)
标签:

愤怒

生气

阳光心理

健康

情感

分类: 社会心理
被自己“气死”


气之害

生气有百害而无一利,这应该不只是医学专家的医学认知,而是大家都知道的共识。

医学告诉我们,生气是人们养生之大忌,生气伤害的是人体几乎所有的脏器,生气有时甚至是生命的终结者。

仔细回味,就生气的危害之烈,国人皆知的《三国演义》曾经为我们敲响警钟。

《三国演义》描述了诸葛亮凭借攻心之计,气死了东汉末年名将周瑜和曹真,骂死魏军军师王朗。

在被诸葛亮三气之后,周瑜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感叹,英年早逝。

这个故事因为诸葛亮和周瑜都是《三国演义》中的名人,广为关注,众所周知。

而曹真尽管没有诸葛亮和周瑜之影响大,但曹真也是魏时名将、魏武帝曹操族子。

诸葛亮第三次攻魏时,当时曹真与司马懿带兵攻打诸葛亮,曹真大败,幸得司马懿及时带兵救出,退守城中,曹真因此大病。

诸葛亮料其得病,便派人送信,信中说及曹真身为大司马,却不会带兵等等,曹真作为一代名将,怒其被辱,病中生怒,气极而亡。

被诸葛亮骂死的还有魏军军师王朗。蜀汉诸葛武侯伐魏,魏主曹睿大惊,命曹真为大都督王朗为军师以御蜀兵。

王朗本属汉朝元老,现官魏之司徒,年已七十有六。自诩口才便给,欲以一席话折服武侯。

及至两军相遇,与武侯答话之时,反被武侯将王朗历史披露于军前,尽情丑诋。王朗竟然理屈词穷,气塞胸膛,撞死于马下。

气之源

既然大家都知道生气之害,为何还会常常生气呢?

简单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二是缺乏胸襟与气度。

一般情况下,“生气”不外乎七个源头:上级长辈、同辈同僚、下级后辈、夫妻子女、恋人朋友、竞争对手和陌生之人。

上级长辈的理解支持不够,同辈同僚的联系配合问题,下级后辈的业绩不理想,夫妻子女因琐事闹心,恋人朋友间的诸多矛盾,竞争对手的行为规则偏差,陌生人交往中的误会等等。

这种种问题都是气之源头,如果我们对这些源头没有正确的心态去把握消化,哪一个源头都会让你气上心头。

如果我们学会换位思考,以博大的胸襟和气度去面对它,那么一切都会烟消气散。

扪心自问:面对上级长辈的理解支持不够,假如你是上级长辈,你是圣人吗?你能做到理解一切支持一切吗?

面对同辈同僚的联系配合问题,你拷问自己是否做到紧密联系了?你是否做到无私全身心配合一切?

面对下级后辈业绩不理想,你反思你的期望高了吗?你指出的方向是否正确?

面对夫妻子女因琐事闹心,你是否揽镜自照查找自己的问题?你是否想到家庭的琐事也是家庭的本真?

面对恋人朋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你是否想到矛盾产生是单方面的吗?有爱有情为何不能去正确处理好矛盾呢?

面对竞争对手的行为规则偏差,你是否想到以正确的方式去纠正?你是否想到公正永远不会缺席的道理?

被自己“气死”

面对与陌生人交往中的误会,你是否想到误会毕竟是误会?你是否想到化解误会你可以主动而为?你是否考虑到你可以主动让步?

气发乎于心,也终结于心。

如果我们学会自己拷问自己,换位思考,扩展胸襟和气度,哪里还会受气之误导,以生气来伤害自己?!

气之殇

《庄子•山木》篇里面有一个故事。

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於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用白话文理解: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一只船正要撞过来。这个人喊了好几声没有人回应,于是破口大骂前面开船的人不长眼。

结果,撞上来的竟是一只空船。于是刚才怒气冲冲的人,一下子怒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在这里你可以发现,故事的主人公是否生气,愤不愤怒,不取决于自己有没有被冒犯,而取决于撞来的船上有没有人。

假如船上有人他觉得自己被侮辱了被侵犯了。假如船上没人,他可能也就宛然一笑一笑而过。

从心理学讲,生气、愤怒提示着我们各个层面上的需求有可能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曾经满足过但又被剥夺。

当人们对自己或者对他人对环境感到愤怒和不满时,这些情绪实际上是在暗示某种潜伏的需要。

对于愤怒,心理治疗师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黄金法则:“如果长期压抑自己的敌意,那么这种敌意就会形成一种泛化的焦虑。”

万事万物存在即合理,愤怒的存在是有其道理的,比如帮助我们修复边界、重建自我。

明白了愤怒的合理,接下来就是要和他共存,甚至影响它。

我不能控制对面的船上到底有没有人,我要做的只是虚己以游世,这才是把我面对世界的终极方法。

气之论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你生气,主要是因为你对刺激的承受能力降低了。

那么是什么让你此刻的承受能力变低了?

一个人对刺激承受能力不是固定值,而是随着时间、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有时候高,有时候低。

让一个人情绪承受能力降低的原因主要有:

1、自身状态低迷。

最近特别累、连续没怎么睡好、体能下降、最近天气不好、太冷或太热、女性生理期、女性孕后、情绪抑郁期等等一系列原因都可能导致一个人状态低迷,对刺激的承受能力比较低。

2、移情性装满。

一个人如果最近遇到了很多刺激,无法消化,就会转移到你这个安全出口来释放。

比如说爸爸妈妈在单位遇到了批评,自身无法消化,无法释放,就会到孩子这里来释放,找到一个理由就想发火。

比如在社交、工作中遇到了挫败或障碍,无法消化,就会在你这想爆发下。

人的潜意识会自动评估爆发情绪的危险性,在危险的客体那里就发不出去,消化不了就暂时储存在自己身体里,等到遇到安全客体的时候就会倒给他了。

3、对关系的怀疑。

如果一个人对你已经产生了厌倦,对你有诸多不满,对你们的关系产生了怀疑,他对你的刺激承受能力就比较弱,容易找个事发火。

情侣两个人如果已经有了缝隙,出于某些原因又没有分开,或者说分开又不舍得,在一起又很疲倦。

这时候潜意识就想放弃,然后就会自动化地找到很多发火的点,企图把关系拉更远一点,好让自己下个决心。

遇到出轨又却还在维系的感情里容易这样,对对方本来就不确定是否是结婚对象的也容易这样。

4、自身的不安全感。

有的人对他人信任度就会比较低、融合的过程比较难。

关系超出了自己能承受的亲密的时候,潜意识就会感觉到恐惧,就会通过时不时发发火来推开下距离,保护下自己。

因此,一个人对你生气,其实跟你做了什么,没有多大关系。是他需要找个人愤怒下,所以找了个事来对你愤怒。

因为你对他是安全的,这并不是在否定你。

面对生活这条船,愿我们成为一轮明月,不管船上有没有人,我们都照亮这条船。

愿我们像庄子一样,用月光去洗涤这个俗世,逍遥自在随时随地成为一个达观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