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至真斋主
至真斋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10,771
  • 关注人气:7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作者用春秋笔法描写薛宝钗,不知你看出来没有?

(2017-09-11 07:12:54)
标签:

薛宝钗

宋江

分类: 《红楼梦》新解
作者:慧读古典

《红楼梦》作者用春秋笔法描写薛宝钗,不知你看出来没有?


尽管我们“吴氏红学”对薛宝钗的解读已经很深入了,但仍有许多读者认为我们曲解了薛宝钗。他们提出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在原著中是这样介绍宝钗的:“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第八回 比灵通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明明一个安分守己的大家闺秀,为何我们非得和她过不去呢?

说这话的红迷其实是不了解《红楼梦》的写作手法,《红楼梦》有一种写作手法用戚蓼生的话说就是“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红楼梦》的批语中也多次提到“春秋字法”、“春秋笔法”。《红楼梦》隐写历史,其所用的方法即是“春秋笔法”。

那么,什么叫春秋笔法呢?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这种笔法是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左丘明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

如果大家看到这里,还是云里雾里不是很懂的话,笔者再换另一种说法,即是“高级黑”。

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无道,骄奢淫逸,在台上用弹丸弹人耍乐,还因为熊掌没煮熟而尸解厨子。赵盾多次上谏不听,晋灵公嫌他烦,就派人刺杀他。刺客到了赵盾家,看到正在小睡的他行为端正,又不想违弃君命,就撞上槐树死了。晋灵公又设酒局,埋伏甲兵,以除掉赵盾。赵盾的手下提弥明为了保护他而死。而晋灵公的甲士中,有一位曾经受过赵盾一饭之恩的灵辄,也倒戈帮助赵盾逃脱。后来,赵穿杀了晋灵公,赵盾还没逃出晋国边境又回来了。

《春秋》载“晋赵盾弑其君夷臯”是太史董狐刻意为之。他认为赵盾身为正卿,逃亡没超出国境,回来后又不惩办赵穿,杀了晋灵公的就是他。赵盾的贤良,从刺客、提弥明、灵辄肯为他去死就能看得出,就因为未出境而返,背负了弑君之名。

这样的手法在史书中用得很多,笔者在此再举《三国志·吴主传》:

评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於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陈寿在《吴主传》的评语第一句中,表面上是夸赞孙权像勾践一样有奇才建立功业——其实是暗指他像勾践一样脸皮够厚能隐忍,心也像勾践一样够黑,故而在基业稳定之后杀害功臣,实际上是在讽刺和谴责孙权。

这样的手法不仅在史书中比比皆是,在小说中也是多有所见。比如《水浒传》中是这样介绍宋江的:

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土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水浒传》第十七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红楼梦》作者用春秋笔法描写薛宝钗,不知你看出来没有?


如果只看表面文字,许多读者会误认为宋江一定是个武林高手,因为他“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笔者初读《水浒传》,读到这里的时候,真的认为宋江是个武林高手,他在江湖上的名望都是靠他高深莫测的武功得来的,急切地盼望着他能施展功夫,赢得众江湖好汉的心。

但翻遍《水浒传》全书,我们也没见到宋江施展武功,即便是在性命攸关的时刻,如他勾结贼寇的罪证落在了阎婆惜手里,宋江从那婆娘手里抢夺,费尽吃奶的力气才抢了过来。由此可知,他的力气比一个女子高不了多少,又哪里会是什么武林高手呢?

同样的道理,所谓的“及时雨”也是不可靠的,他不是“能救万物”,而是能毁万物。为了收伏秦明一人,他竟然以数百名无辜百姓以及秦明一家老幼的性命为代价!这样的人,又岂能叫做“及时雨”?

《红楼梦》在描写薛宝钗其人的时候,用的也是“春秋笔法”,这里面的例子有许多。比如说她“总远着宝玉”,可实际的情况却是她想尽一切办法靠近宝玉。每当宝玉和黛玉独处,打闹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她总会及时出现。甚至在宝玉睡午觉的时候,她像个妻子一样坐在宝玉旁边做针线活。这分明不是“总远着宝玉”,而是“总缠着宝玉”才是。

如此说来,作者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也是春秋笔法。

在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小红(红玉)曾对林黛玉和薛宝钗有过这样的评价:

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

《红楼梦》作者用春秋笔法描写薛宝钗,不知你看出来没有?


的确,林黛玉有时是有些尖酸刻薄,但她不过是冷嘲热讽,骂骂老婆子,取笑一下刘姥姥,并无什么坏心。在《红楼梦》中也找不出林黛玉刻意和某个人过不去的例子,至于把人往恶里去想,也是没有的,然而林黛玉得到的评价却不如薛宝钗。

可是,宝钗内心又是怎样看待红玉的呢?同样还是在第二十七回: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红玉是一个何等聪慧本分的丫头啊,但在宝钗心里竟然成了“奸淫狗盗”!还说她可能会“狗急跳墙”,真是极尽污蔑鄙夷之能事!这样的宝钗,还真的是“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吗?或许有读者会说,这只是在心里骂,又没直接骂出来。但内心不是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本性吗?嘴里说的极好听,心里却在暗骂别人,这样的人不是更可怕吗?

同样在这里,宝钗还诅咒黛玉“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这应该是宝钗一时间没能藏住的心里话,她恨不能黛玉“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红楼梦》中每一个细节都不是随便写的,在后面的文字中,必然会出现宝钗陷害黛玉的情节。

我们再来看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 宝玉从薛蟠那里得到了一个很奇怪的方子:

宝玉笑道:“当真的呢,我这个方子比别的不同。那个药名儿也古怪,一时也说不清。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诸如此类的药都不算为奇,只在群药里算。那为君的药,说起来唬人一跳。前儿薛大哥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了他这方子。他拿了方子去又寻了二三年,花了有上千的银子,才配成了。太太不信,只问宝姐姐。”宝钗听说,笑着摇手儿说:“我不知道,也没听见。你别叫姨娘问我。”王夫人笑道:“到底是宝丫头,好孩子,不撒谎。”宝玉站在当地,听见如此说,一回身把手一拍,说道:“我说的倒是真话呢,倒说我撒谎。”

由于这方子实在太奇怪了,以至于王夫人不信,说宝玉撒谎,而对否定这方子的宝钗大加赞赏“到底是宝丫头,好孩子,不撒谎”。幸亏凤姐及时出现,为宝玉解了围,指出宝玉并未撒谎。既然宝玉并未撒谎,那撒谎的自然就是宝钗了。

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宝钗平时的为人,虚伪至极,但却能得到长辈的赞赏。而宝钗的病所用的方子也很是奇怪,要用到坟墓里的珍珠!以至于王夫人都感叹“不当家花花的!就是坟里有这个,人家死了几百年,这会子翻尸盗骨的!”

由于《红楼梦》所用的写作手法是“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 戚蓼生语),王夫人的话除了表面上的意思之外,还有另一层意思,即是讽刺清朝的统治就是对汉人“翻尸盗骨”(痛入骨髓),并诅咒其政权不稳——作了药也不灵!

其实书中有很多细节可以看出薛宝钗伪善而狡诈,然而有很多人却赞美薛宝钗,甚至有男士发誓:娶妻就娶薛宝钗。不知道这些人看懂了《红楼梦》作者的春秋笔法没有?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