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和感慨:从5岁起在北京生活这13年
(2012-12-01 18:08:38)
标签:
同学人大附中高中教进育英 |
分类: 从人大附中到大学社会 |
梦里江河的话:
在北京的13年
来源: 刘冲的日志
终于有时间写写自己的心情。受伤休养在家,闲下来,有点伤感是难免的,回忆下这XX的一个月,还有之前在北京生活的13年,不免有太多的感慨。
既然要回忆,那就从头写起好了
99年,5岁,从山东来到北京,带着口音,来到皇城根下,可能是因为无知者无畏吧,我用半年的时间就融入了一个崭新的环境,据妈妈说在老家时天天闹情绪不愿意上幼儿园,到了北京每天起的比她还早拉着她去幼儿园,就因为那里有好多好吃的和好多玩具,这是后话
北京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沙尘暴和满天飘的塑料袋,每天回到家都能从头上晃下不少土。
小学来了育英学校,遇到了给我自信的常老师,在她那里我真是学到了很多。印象特深的几件事:
我记得一年级那时候家里不富裕,当时学校订杂志,米老鼠是100块钱一个学期,爸妈没让买,所以每次发杂志下来我都借别人的看,一口气看完过把瘾。还有那时候家里没有车,放假的时候爸妈怕我一个人在家不安全,就给我报了一个乒乓球课,要不就带着我去上班,从我家骑车到体校到单位都要一个小时,每到冬天的时候回到家脚都冻的没有知觉,那时候最幸福的就是训练完去吃次麦当劳。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虽然苦,那种幸福的感觉却是之后再也没有过的。
小升初的时候考八中没考上,由于种种原因直到开学三天了我才来到教师进修,当时我可真可以算奇葩了——没有校服,没参加军训,曾经创下一天被政教处老师抓了三次的记录,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好好学习高中考回八中,告诉他我有这个实力,其他的什么都不想。
08年第一次亲身经历了奥运会,有做志愿者的苦与乐,有看比赛的激动,有看到男篮惜败西班牙时不自觉的眼泪,在我印象里那是北京天气最好的30天,那时的人是前所未有的团结,再回想今年的奥运会,几乎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
在教进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一堆朋友,现在虽然都天各四方,但是经常联系的感觉真是不错。在那我第一次真正喜欢上一个女孩,可那时候真是不懂事,本能把握住的机会就从我手边溜走了,以至于再后悔也来不及,因为这事我第一次和铁哥们闹翻,第一次有种感觉觉得人是不能轻易相信的。高中三年没有联络让我特别遗憾,但是高考之后突然联系到了,却没有想象中那么激动,看来得不到的确是最好的吧。
高中生活是我这18年最值得书写的一个章节,有的时候我真感觉挺“恨”来到人大附的,在这里我接触到无数优秀的人,负责任的老师,幽默的刘奶奶还有大学都不能比的,自由的,展示自己的空间和环境。过早的接触到这些,让我对大学没有什么期待,再其他同学眼中大学带来的惊喜,我都不以为然,这也确实是我的缺点。
来到人大附之前,我以为这的学生全是书呆子,还在担心我这样的是不是特别不合群,可是后来我发现这种担心真的是多余,原来真正强的人不仅仅是学习,他们强在每一方面,这是那些死读书的孩子们难以比拟的。当看到一个每天踢球的男生轻松的考到年级前列,当看到一个钢琴水平堪比职业的姑娘不仅成绩优秀还熟练多种语言,我才体会到我们之间的差距不仅仅在天赋上,更有他们付出过我不敢想像的努力。
在这里,我体会过篮联大胜的喜悦,被绝杀的难过;足联进球的兴奋,小组被淘汰的失落;电影节的新奇,集体舞的欢乐。还记得高一结束的那天我们一起在班里玩国王游戏,那时候还不知道7班拆不拆班,所以人散了之后,我站在空空的教室里不愿离开,生怕这就是我在这个集体的最后一天。
还好班并没有拆。一些人离开又加入一些人,我也是这时候混熟了淫衡和核心,认识了施嘉诚和滕悦,还有之前一直打球较劲的首前。我们一起和李琦梓一去参加比赛,我们留下了supernova和rdfzer,这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还记得高三每天放学我们班二十个男生分四拨打篮球的样子,高三的压力并没有让我们失去生活的热情。还有高考出来那天出国党们在校门口举的横幅,我想也只有人大附中的人才会做出这样的事吧。
想说的实在太多太多,却一时不知道如何说出口,姑且暂停一下吧。
到了大学,才知道为什么别人把这里称为小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简单,再也没有当年一起上自习的安静,一起打球的激情,一起玩游戏的兴奋。突然觉得很难在这里建立起真正的信任,每天吃饭学习打球睡觉的枯燥生活,让我对大学的信心越来越少。
原先吹到天上的金牌专业进来之后老师告诉我们是鸡肋专业,我并不后悔我的选择,只是觉得如果走错了一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挽回这个劣势。有次去北大蹭听,不自觉的被一位老教授的课吸引,自嘲到这就是高中没有好好学习的下场吧,内心的羡慕懊悔虚荣混杂在一起,五味杂陈。
写在后面:
我不是北京人,说实话我原来一直挺抵触老北京的,我觉得他们总有天生的优越感但其实什么都不是。可到了大学,和五湖四海的同学一起生活才知道,只有北京的孩子知道你在跟他开玩笑,只有北京的孩子满嘴脏话你却明白他不坏,同样,也只有工体的球迷不管球队战绩如何一直坚守看台,只有北京的球迷会给马布里塑像,这是我羡慕的,也是我自豪的
可能我还是无法真正融入这里
但我的的确确爱上这座城市了,还有这里的人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876221570&owner=296174893
- 2012-09-25 19:09:18
- 2012-06-13 07:38:28
- 2012-06-09 07:26:12
- 2012-04-10 07:38:35
- 2012-02-18 11:36:16
- 2011-10-10 12:20:12
- 2011-06-28 17:28:05
- 2011-05-13 08:39:06
- 2010-09-06 07:19:36
- 2010-05-16 01: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