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附中记:曾经的足迹,默契的校园

(2012-02-27 07:56:26)
标签:

教育

分类: 从人大附中到大学社会

回附中记:曾经的足迹,默契的校园梦里江河的话:

    先说说钟道然,他是人大附中毕业生和人民大学肄业生,最近出版了一本反思中国教育弊病的《我不原谅——一个90后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和反思》,引起了很大反响,易中天教授作序推荐,“黄赌毒教授”连声叫好。那么,钟道然恨人大附中和人民大学吗?他在接受长江商报采访时说了这么一番话:

 

锐读:怎么看待你的教育经历?

钟道然:人大附中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尽最大可能给学生的个性以空间,老师们也都很开明,很爱惜学生的独立想法。比如我的头发,虽然也会说,但还是很尊重我的选择。这是一种“象征”,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老师能“另辟蹊径”想办法为学生的个性开拓空间。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谁都没办法,我写书说的是整个教育的环境,绝不是针对个体。同样,人民大学也给了我很多空间。也许正是在这两个学校成长我才会成为现在这样吧,换了别的可能早就被闷死了。

 

 

钟道然这个发型在人大附中就一直保持了

 

补记:

钟道然高中是在人大附中分校就读的。 

 

 

 

 

 

    下面转载人大附中2010届校友,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学生蔡心依的一篇文章《回附中记》。中学毕业以后还留恋母校,这个几乎已经是人之常情了,从这个角度,没有必要转载到这里来显摆。但是,这篇文章在人人网被那么多的校友分享,除了细腻真诚,恐怕还有一点,那就是蔡同学写出了她和母校的默契感,默契比熟悉更为持久。不过,我还是不敢强烈推荐与人大附中无关的网友看这篇文章

 

    最近人大附中几个高二学生拍了一个5分钟的短片《一座楼的背影 - 纪念人大附中逸夫楼 》,这个我强烈推荐。

 

http://t3.baidu.com/it/u=976705233,856857140&fm=20

04:56一座楼的背影 - 纪念人大附中逸夫楼

 

 

 

回附中记

 

来源: 蔡心依的日志 2012-02-24

 

这个学开的很平和,我才优哉游哉的萌生了回附中的念头。

 

从毕业照之后,一直没有回去过。难得有提起它,却不忐忑的时候。

 

借MESE助教的光,大摇大摆的走进校园。纷纷迎面走来的学生,似乎和从前走出校门回家的我没有不同。有高帅富与吊丝,留学生和学霸。男生,女生,年轻,喧嚣里带着沉默。分明我已经不认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却依稀觉得他们是曾经的我。融洽,不陌生。

 

突然发现,这座彻底被高楼包围起来的校园。我度过六年时光的地方。不是熟悉,而是默契了。

 

正赶上周五选修课,只好一个人从高中楼六层NC教室开始游荡。十一班同志们抱着被子去打游戏的地方正有小孩上课。高三也许在考试。文一的墙上新挂了一幅对联,是很清秀的毛笔字。六层女卫生间不改亮堂整洁,能看到操场上发生的故事,毫不遗漏。八层半已经被锁死,那扇窗依然能看到广阔的天空,我们的秘密却永远被粉刷在墙壁的里层。

      

遇到晓风,却只是匆匆路过。

      

走下楼梯,想象着和各种低年级臭男生挤来挤去上食堂的中午,想象着依然贴着墙缓缓而行的老于,一步,一步,一步。楼道里有不输清华制作的海报。电影社的海报处处张贴着,我想起婉琳还有一阶的电影。很多人虽然离开了,但毕竟有他们遗留的心血,有他们存在的痕迹。我呢。除了梁丽萍说我长得像的金牌杨奔依然站在镜框里,除了漂浮不定的记忆,什么都没有。

      

走出楼看到图书馆,艺术馆,气膜馆——音乐厅厅我只去过一次,它在陶艺教室上面;艺术馆的钢琴快要散架,音不准还颤巍巍的像年迈歌手追忆过往;要不是为了高三体育会考我才不会进气膜馆呢——可是,尽管我与他们有关的经历如此有限,如此微不足道,那依旧是我过往的一部分。

      

游泳馆的玻璃笼罩着熟悉的雾气。

      

我倒退着走过已是新校舍的看台右侧。仿佛时光可以因我的逆行而倒流。

      

操场因为施工缩成了两条跑道。每次下操放的都是一首歌。国旗杆是我体育统练跑圈的坐标,那时候跑两千米没有现在容易,何况还有得瑟的男生手插兜倒着跑来气你。操场西边原本有我和丫头时常望杠兴叹的单杠,仰卧起坐俯卧撑立卧撑都太久没做。腰旗橄榄球队的孩子们正在训练。多年前的某天,我在这儿看的是你,想的是你。也许晚上还是有小情侣们去散步,去藏匿或发泄自己的情绪。那时候疯笑,疯跑。不是我不知道自己看上去很傻逼,而是我宁愿用放肆来换片刻的开心,换片刻灿烂的铭记。

      

我曾用心忘却的,如今怀而不得,寻而不见。

      

这里,可否保留我此生最纯真的模样。

      

田鹏的办公室在高中楼四层。我如果见到他会对他说,让你文科的学生好好学物理,学不好以后就别来清华经管了。如果见到海玲我会说其实最爱还是地理,见到老于我会说——您听说过彭林教授吗?对,就是研究中国古代礼仪那位……最后在一楼电梯处不期然的遇见蔡芳,而她与我说的大多是时过境迁的长短事,是的,不是的,好的,不好不坏的。末了送给我一个橘子,被我干脆利落的吃掉了。再有空,我会回去坐坐么?

      

外教办公室布置的比以前更好看了,值班表上我熟悉的名字却只有娶了中国老婆的Hollins。遇见一个十分面熟的正准备去宾大念哲学的高三女生,原来我们以前一块去过英国。零八那个中国在雪灾我们却在坎特伯雷度过的奇葩之冬。我高一,她初二。

      

姜一晨舞过剑的高中楼大厅,也是办过圣诞party的大厅,卖过团刊校刊的大厅。时常用于卖书招新报名合影的高中楼门口,也是我cos过长门有希的门口,教凯铲过雪而我们打过雪仗的门口。

      

爱绿茶,爱咖啡。爱睡觉,爱漂移。爱翘了自习去新中关吃饭,爱每个不用复习统练的午后。

      

那是十岁到十六岁马尾到短发一米五八还是一米五八没长开的我。

       

倒着走路,走到宿舍楼那头,终究还是得迈开步正着往前走。

      

附中还在,我也在。只是我在附中的岁月已结束,附中的时代也已不再属于我。动身回程的那一刻,我竟然没有感慨,没有唏嘘。只是平静,只是喜悦。我想看看曾经的足迹。没有任何不舍,没有怨尤。我从未想过在人生的转折路过做出不同的选择。我知道,我相信。此刻,现在,已是最好的结果。

 

 

        

谨以此文献给附中六年,献给又要考托的明天。

       

愿我能以这种平静如水的好心态继续生活,愿我们有足够时间使幸福美好的事情长久。

 

祝丫头早日康复。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807777741&owner=27025427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