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数院一新生昨自缢:关注心理健康!

(2011-09-16 07:56:05)
标签:

教育

分类: 大学生活和职场生涯

梦里江河的话:

    孩子还在抢救之中吗?

    希望所有家长都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我博客多次转发此类不幸消息的唯一目的。

    新闻已经报道了,转载该院学生会的情况说明以及一北京学生的探讨帖。当然,这篇探讨帖可能只讲到一部分问题,而且可能和这次事件没有多大关系。不管怎样,别人闻讯叹息,然后离去;长久伤心后悔的,是其亲人。 

 

关于我院某同学相关情况的说明
 

发信人: SMS (数学科学学院), 信区: Triangle
标  题: 关于我院某同学相关情况的说明(转载)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11年09月16日01:58:23 星期五),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MS 讨论区 】
【 原文由 SMS 所发表 】


    9月15日下午16:50左右,我院2011级一同学回到45乙学生宿舍,发现同宿舍的某同学
自缢,随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和110报警电话,并紧急告知班主任和院系老师。

 

    17:10左右,班主任老师赶到现场;17:15左右,120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经过紧急抢
救后该同学被送往海淀医院继续抢救;在此期间,学校保卫部、燕园派出所、海淀公安分
局、数学科学学院、学工部等单位负责同志及学校领导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目前,该同学正在海淀医院ICU病房接受抢救,尚未脱离生命危险,具体原因也在调
查了解中。该同学父母已在赶往北京的路上。

 

    感谢同学们的关心。让我们一起为他祈福,愿他尽快回到我们大家中间!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生会
                                                          2011年9月15日

 

 

关于数院11级新生自缢的事情

2011-09-16 06:09

 

作者:北京学生  朱方


我早上还跟cny同学说对这件事我绝对不说话了,现在果然又忍不住了。。。

 

看到有人说是因为数分作业不会写而自杀的,还有很多人以此调侃,觉得很难过。回想五年以前刚入学的时候,回想刚开始学数分学高代的时候,我也不会写作业,尤其数分真是一点都不会。

 

我想说,我本人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个人会因为不会写作业而自杀,在那样的环境那样的心情下,入学十天忽然间对未来看不到希望,感到过去的优秀都是那么不可理解,感到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下面的四年,故乡千里之遥,没有亲人,身边的同学都是天才,所有的梦想和期许几天之间都没了,死并不是一个不可理解的选择。

 

以此调侃的同学,拍拍你们的良心吧,我真想说正是因为他身边你们这样的人太多了,他才会这样选择。

 

我想说,很多孩子入学以前的确和社会的接触很少,特别是学数学的人,常常容易在自己的世界里陶醉。有些人不是那么愿意表达,有些人天生不是那么合群,这有何罪之有?那些不喜欢social,家庭背景平凡的孩子,从前可能就是靠自己学习比其他人好而为自己骄傲,当有天他们忽然发现自己的脑子永远比不上身边的天才同学们,他们会在一瞬间不知道人生的路该怎么走下去,这不是玩笑也没有夸张,我本人就是这样的人。

 

那时候没有人告诉我即使不够聪明也可以有其他的活法,四年来,在一片不知真假的彼此吹捧和嘲讽中开始慢慢接受被边缘化,慢慢接受不讲话不发表意见,明白身边的人和事都和我没关系。

 

然而我深知,数院比我活的更加边缘化的孩子多了去了。

 

数院学生会有那么多活动,数模啊学代会啊兵乓球啊羽毛球啊,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各种活动中出现的都是同一批人,你每天看到露脸的都是同一批脸孔——这些人就叫做主流。

 

这些人未必学习好,但是他们是找到了自己活法的人,除了成绩好的,往往还有学生干部啊等等比较social的人。

 

但是四年之中有些同学你从来都没见过,没人关心他们甚至是不是每天还回寝室住,他们与主流的活动从来无关,组织这些活动的人初衷是好的,但是你们是不是关心过那些活在边缘的同学们,他们需要的不是叉叉比赛叉叉春游班会,他们需要的是有人和他们讲讲话,聊聊过去和未来,聊聊即使不够聪明不够会讲话家里穷还是可以找到自己的成功。那些就业指导也好,申请宣讲会也罢,讲的人都是主流人士,讲的也都是主流人士的故事,然而在数院有太多被边缘化的孩子,他们的故事就只有沉默。

 

11级的这个孩子也许感情激烈,也许自尊心太强,他只是选择了一种更极端的方式来表达痛苦,然而这种痛苦在很多孩子的心中都存在。

 

作为一个家在北京的孩子,我的确是把回家当成了四年间的一个主要逃避方式,而游戏也许是其他人的选择。

 

数院的主流力量太强大了,边缘和主流相比就像太阳下永远隐身的星星。

 

而数院孩子的心大概真的比其他人更敏感更脆弱——这份脆弱并不是不成熟不开化,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这是学科特质。

 

我希望有一天数院能变成一个温暖的地方,同学间有对彼此真诚的关心,大家不再不停地说假话,不要见面就说谁牛谁弱,班级活动的时候每个同学都愿意参加都觉得和自己有关,每个人话语权平等,每个声音都有人倾听关注,老师给成绩公平公开不看私交,不再有看不清听不懂的事实,不再有阿谀逢迎人情冷漠,不再有边缘和主流。

 

说完了,这只是我的观点而已,我知道会有很多人骂我的,大家随便骂吧。

 

来源:http://blog.renren.com/blog/231718926/760378253

 

较旧一篇:! 阅读(853)| 评论(29)| 分享(281) 评论 | 分享| 喜欢

 

原文后评论:

 

许雷 2011-09-16 06:15
说的很好。

 

 

谢晨 2011-09-16 06:19
跟生命比起来,什么都是浮云。

 

王洋Angelina 2011-09-16 06:19
我今天还在想这个孩子自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都被单一化了。作为学生就要追求成绩这个不知道害了多少人。长大成熟的表现之一就是知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

 

谢晨 2011-09-16 06:24
回复王洋Angelina: 说的太对了。大学应该做的是重塑学生的价值观。

 

季张龙belong 2011-09-16 06:26
我刚来的时候岂止是不会做作业,根本就是看不懂题目。。。好像是一些文字题目还是epsilon-delta描述的题目,完全不知所云。。。

 

张原 2011-09-16 06:31
我觉得一个问题是大学数学的东西和高中学的(包括竞赛)的gap有点大。。。而且在数院大家基本只有半个学期左右的时间去适应这个gap,如果适应不了之后就比较麻烦。。。

 

许雷 2011-09-16 06:32
回复张原:我觉得代数跟竞赛比较相近。

 

许雷 2011-09-16 06:33
回复王洋Angelina:也是寂寞了。

 

 

卢晓南 2011-09-16 07:07
唉 数学系的挖们还不就是这样 非主流的方式有很多种 主流的却只有一种 但是过了八九年 大家还都不是特别差

 

李骏驰 2011-09-16 07:22
同意张先生的说法,其实可以在因材施教方面做的再贴心一些的^

 

李梓赫 2011-09-16 07:34
数分难为啥别人不自杀就他自杀呢,我觉得还是分数够了其他方面不够。

 

胡杨 2011-09-16 07:40
我想说其实我整个大学四年都是在对牛人们的恐惧的阴影下过来的,大一的时候什么题都不会,大二的时候稍稍找回点自信,到了大三,人根本不和你比GPA了;我要说的是,自信心要自己去找,视野要开阔些,人和人是不能比的,北大的学习氛围是很宽松的

 

刘黎_小宝ism 2011-09-16 07:45
然而在数院有太多被边缘化的孩子,他们的故事就只有沉默。
这是柳智宇师兄之前也认识到的问题么?

 

张子昂 2011-09-16 07:48
很赞成!T大的感觉也是这样,我曾经感叹过在T大就没遇到过几个学分绩在后50%的同学,不知道是他们根本不出现还是有很多人都夸大自己的成绩还是怎么回事……反正大学的四年一直生活在各种阴影中。。。幸而我兴趣比较广泛,到后来就干脆把注意力都转移到跟T大完全无关的事上了。。。来了美国之后一直感觉很好,这里的气氛是大家各忙各的,有共同的兴趣才会聚到一起,没有什么主流非主流的区别。。。

总之对11级的那个孩子。。。一路走好吧。。。

 

侯潇潇 2011-09-16 07:51
我在读北大读研三年,选了5门体育课,基本体育课出现的面孔,就那么几个人,好多overlap的。

 

王雪阳 2011-09-16 07:55
数学是大坑,跳进去要谨慎。。

 

周景珩 2011-09-16 07:55
这是肿么回事。。

 

田慧心 Jane 2011-09-16 08:00
我觉得你说的挺对的


 

张宇晨 David 2011-09-16 08:10
这是院系和学校的失职,是培养计划的缺失,是心理辅导的缺失。应该追究学校的责任。


 

刘淼-Miao 2011-09-16 08:12
瞎了 好学生的世界观果然是无法被理解的吗==


 

汪梦婕 2011-09-16 08:13
真心写得好。可惜清华之骄傲,却叫如此多天之骄子低徊怅惘,低头丧气。大概我们的社会也在迷茫人的自信和价值真正该如何。

一个聪明的孩子死了,还有人会反省——成千上万个普通的孩子也在迷茫他们的价值、自信、关怀在哪里,我们的社会听到了么


 

普方彦 2011-09-16 08:17
还好你学的物理.......我们不想失去你啊!!!


 

高睿  2011-09-16 08:25
恩。别人靠不住的时候靠自己,自己靠不了的时候再靠靠能靠的人。总靠一个人,哪怕是自己,也靠不住啊。一哥,有啥不高兴的,我给你靠靠


 

钱磊 2011-09-16 08:29
大学本来应该是应该有足够的气度容下各种人的。但是现在的大学可能比社会还狭隘。


 

冯万哲 2011-09-16 08:29
喜欢数学就做数学,不喜欢数学就好好准备以后转金融,有啥大不了的


 

颜露 2011-09-16 08:34
数学不好的生物爱好者崇拜你们,缅怀他


 

张弓 2011-09-16 08:40
谨慎怀疑另有原因

 

 

 

梦里江河补记:

【北大未名 数分老师关于自杀同学作业情况的说明】

 来源: 冯晨的日志

发信人: zdxldys (matrix居士), 信区: Triangle
标  题: 关于数学分析课程的说明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11年09月20日13:52:53 星期二), 站内信件

我是9月15日出事的那位新生‘数学分析’课程的老师。事发不久,通过一些媒体或网页
就开始流传这么一种说法,把出事原因与数学分析作业联系起来,有些报道直接说“因不
会做数分作业产生自杀念头”。因此我陈述以下事实:

1. 这位学生按时交了开课后第一周所留作业。我查看了他的作业,每一道题都有正确、
详细而严密的解答,思路明确,对基本概念理解得很好。 第一周作业虽然不难,但很多
学生的解答中逻辑有跳跃、论证不够严密(在初学者中很常见) 难得这位学生都给出了
严密的论证!

2. 出事时间是开课后第二周的周四,此时第二周作业只布置了一半,离交第二周作业的
时间还有足足5天。

3. 这门‘数学分析’课其实就是为数学学院学生开设的‘微积分’。而截至到出事那天
为止,这门课所讲的不过就是课程介绍与预备知识,还没有进入微积分正题, 所留作业也
全部来自课本,皆属基本题型,课本上对大部分题有提示或答案。尤其是第二周前半周所
留作业,基本上就是中学数学的复习,虽然偶尔涉及到新的概念,但不涉及深入或复杂的
理论,其难度并不比第一周作业高。

4. 我曾在第一次课上宣布,本学期作业占总分的5%,按完成情况(而不是按对错)给分
。以往学期中绝大部分学生对作业有很高的得分率。截至到出事为止,还没有过任何考试

5. 记得第一次课上我做过这样的提醒,大学期间数学专业的学习并不是做习题。还讲了
一个故事,内容是历史上的两位大数学家被邻居家的孩子问了一道中学数学题而不会做(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大数学家)。

为什么要把交了那么优秀作业的学生说成那个样子?

祝他早日康复!

(如果说某些流言的兴起如风驰电掣,此帖简直就是一只蜗牛。因为我并不是第一时间就
注意到流言的传播;也不是一开始就拿到他的作业(平时是我的助教收发作业);为了发
这个帖子我才开始注册bbs帐号,这也需要时间等待。但至少这个帖子的背后,有90多位
听课学生的见证人,还有作业本的物证;至少这个帖子的作者愿意为其真实性负全责。)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761708634&owner=2827271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