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育儿人大附中真言周建华家教数学 |
分类: 人大附中教师传奇录 |
周建华老师何许人也?人大附中副校长、副书记、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的讲座教授、教师的教师。
现任人大附中副校长的周建华老师原是江苏农村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但他靠着自己成就名师的理想,发奋图强,一步一个脚印,从农村中学的一位普通老师成长为业务骨干、校长,然后走向县城中学,从普通教师做起,成为校长,之后又走向省城中学,从普通教师成为校长,又从省城普通中学走向省城重点中学,从普通教师成为校长,再从省城重点中学走向人大附中,还是从一位普通的数学教师做起做到副校长的位置上。他的传奇般的经历相信会成为每一个听会老师心中永久的震撼。尤其是他坚忍不拔,追求进步,矢志不移的一举一动会成为大家的榜样。
也就是说,周建华老师在农村中学、县城中学、省城中学、省城重点中学都是从普通教师干起,一直干到校长。几年前,他调到人大附中,又很快从普通教师干到了副校长,后来是常务副书记,不出意外的话,他将来应该接任人大附中党委书记。
但在2008年暑假,意外发生了,他被查出身患重病,不得不离开了工作岗位。
最近我看到NKHU老师关于人大附中教工元旦联欢的博文,元旦联欢是人大附中一年一度的传统,老师们的节目无论是创意还是表演都具有准专业水准,三个小时的节目中一直笑声掌声不断。但是,在这些欢快的节目之间,也穿插了刘彭芝校长向周建华老师献花并祝福的十分凝重的场面。之所以凝重,因为虽然人大附中已经为周建华老师找到了世上最好的药物,但能否康复,还得看命运的安排。
元旦联欢晚会刘彭芝校长向周建华老师献花祝福(转自NKHU的博客)
朋友们看了周建华老师的教育真言,一定会有所收获,一定会为他祈福!
以下为转贴:
一名特级教师的讲座摘要
来自晓风残月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818fd010006r8.html
今天上午去101中学礼堂,参加第二届海淀教育节举办的“名师大讲堂”活动。讲堂的主题内容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及家庭教育沟通等问题,由人大附中副校长、数学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周建华老师主讲。
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否“想学”;其二是否“会学”。
想学但不会学,那么最终的路径就是:想学——不会学——学不好——不再想学——学得更差;
想学并且会学,则最终的路径就是:想学——会学——学得好——更想学——学得更好。
在谈到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时,周老师总结了几个方面:
1、目标。认为孩子最初的目标意识主要来源于家长的影响,之后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成熟,会有一定的调整。据统计,心中一直存有目标的孩子,成人后70%左右能够步入上流社会;而胸无目标的,则会有70%左右最终生活在社会底层。
2、自信。教育学家认为,目前七成以上的学生自信心不足。学生平时的自信程度,关乎于老师、家长及同伴对他的评价。家长总是容易对自己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而对孩子的缺点无限放大。周老师举了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平时身边经常可见,数学老师的孩子数学成绩不佳、英语老师的孩子对英语学习了无兴趣,等等。究其原因,通常都是因为孩子的自信心在身为专职教师的父母面前一贯备受打击。身为数学教师的父亲,在看到孩子的解题过程时,往往会说:“这道题还有更巧妙的解决方法,你怎么就看不出来?”;身为英语老师的母亲,一听到孩子朗读课文,往往指责:“你的发音每一句都有问题,亏你还是英语老师的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对该门课程愈来愈失去信心,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
3、兴趣。兴趣是孩子探索知识的重要保证。一样东西,当你对它产生了兴趣,它在你的眼里才会变得生动。用读书举例: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活人读死书,则会把书念活了;如果倒过来,就会把书读死了。
4、毅力。有一句箴言:奇迹都是在厄运当中出现的。毅力的心理过程是决心——信心——恒心。孩子往往只喜欢做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身为家长要教育孩子:不但要做有趣的事,还要为了责任去做无趣但必须做的事情。而在做这些无趣的事情时,一定是需要毅力的。
5、习惯。培根说过一句话: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怎样的习惯决定了怎样的结果。很多家长在孩子考试后,听到孩子回来说:“这次我又发挥失常了!”家长就期待着孩子下一次的“发挥正常。”其实,所谓的“发挥失常”已成了孩子的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的产生原因一定是孩子在知识的掌握上或学习的方法上存在着问题。
周老师最后赠送给孩子的两句话也很精彩,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