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汕博客
金汕博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801,768
  • 关注人气:190,5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为何对首金有特殊情感

(2010-11-13 09:51:40)
标签:

杂谈

 中国为何对首金有特殊情感
   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刘长春

 

中国为何对首金有特殊情感中国为何对首金有特殊情感中国为何对首金有特殊情感中国为何对首金有特殊情感中国为何对首金有特殊情感

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陈镜开

 

中国为何对首金有特殊情感
   第一个打破女子世界纪录的郑凤荣

中国为何对首金有特殊情感

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

中国为何对首金有特殊情感中国为何对首金有特殊情感中国为何对首金有特殊情感
   第一个女子世界冠军邱钟惠

 

中国为何对首金有特殊情感
   第一个三连冠运动员庄则栋

 

中国为何对首金有特殊情感

第一个大球世界冠军中国女排

 

中国为何对首金有特殊情感
   第一个中国奥运金牌同时也是1984年奥运会首金许海峰

中国为何对首金有特殊情感

第一次举办亚运会的北京

 

中国为何对首金有特殊情感
   第一次举办奥运会的北京

 

中国为何对首金有特殊情感

第一次奥运金牌居首的2008年

 

 

在今天亚运会首个比赛项目武术男子长拳决赛中,中国选手袁晓超动作舒展、发挥稳定,最终以9.78分成功卫冕,这不仅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首金,也是本届亚运会的首枚金牌。

夺得大型运动会的首金,不仅是中国人的愿望,也是所有参赛国家的愿望。不过像中国有这样浓重“首金”情结的,似乎还不多。一方面,具备“开门红”实力的国家不多;另一方面,虽然有实力同时像中国从上到下都有浓重“金牌意识”“政绩工程”的国家更少。所以媒体也要火上浇油,把首金的作用搞的无以复加。

这次广州亚运会人们又紧盯“首金”,不知是大会安排还是东道主的地利,第一枚金牌是武术项目,这是中国的强项,较之传统首金的射击,国外强手不少、偶然性又较大,武术创造中国首金几近囊中之物。

中国参加大型运动会既重视大会首金,也很看重代表团尽早产生首金。

中国的首金情结有当代因素,也有历史因素。因为首金对中国人来说实在太漫长、太艰难也太屈辱。人们可以想到,1908年那个天津青年,就是三个首次来表达中国人的悲壮愿望的(第一个参加奥运的中国人,第一个参加奥运的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刘长春万里走单骑,那时何尝不想金牌可谁又敢想金牌呢?1948年伦敦奥运会出现漫画,几个疏着大辫子的中国人爬在一个大鸡蛋上无法“零的突破”。这一切屈辱一言以蔽之:唯其相见之不易,更觉长别之煎熬!

回顾中国几十年来的体育史,人们是多么看重“第一”啊!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陈镜开,第一个打破女子世界纪录的郑凤荣,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第一个女子世界冠军邱钟惠,第一个三连冠运动员庄则栋,第一个大球世界冠军中国女排,第一个奥运金牌许海峰,第一次举办亚运会的北京,第一次举办奥运会的北京,第一次奥运金牌居首的2008年……这多个“第一个”组成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光彩。哪怕耻辱之极、几无亮点的中国足球也因年初第一次战胜韩国而被炒翻了天。

话又转回到亚运会的第一金。即使强大的中国代表团再失常,也不可能第一旁落,连一向自尊心极强的日本、韩国都承认只是在力争第二。但集中了大量社会资源与纳税人惊人资金的中国竞技体育已经没有退路,它只能对金牌夺取夺取再夺取。因此“首金”对整个赛程的鼓舞作用非同小可。1984年中国重返隔绝30多年的奥运会,整个代表团低调又心中无底气,没想到许海峰在洛杉矶普拉多一顿妙射,不仅实现零的突破还成为本届奥运会第一个冠军,大大鼓舞了整个代表团,让大家感到奥运金牌并非遥不可及。中国最终以15枚金牌的骄人成绩惊动了世界体坛。4年以后在汉城,以为可以更上一层楼的中国代表团“首金”难产,先是指望许海峰再创首金,不料竟打了4个8环;接着让赛前一再破世界纪录把握最大的何灼强拿举重金牌意外落空;再下来寄予厚望的张秋萍的女子气步枪再度失利……。难得金牌像瘟疫一样迅速感染着代表团,最后仅仅获得5枚金牌,还不及韩国的一半,害的体委主任李梦华回到北京就被免职。自此,所有的中国体育代表团都对“首金”有特殊的情感,因为它的确太重要了!

 

中国为何对首金有特殊情感

第一个因奥运金牌少而马上下课的劳苦功高的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

 

中国为何对首金有特殊情感

本届亚运会首金中国选手袁晓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