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梵文准提咒铜镜
http://s1/middle/4ed2298ahc4de6293efe0&690 偶得" TITLE="元代梵文准提咒铜镜 偶得" />
http://s7/middle/4ed2298ah7a163d294e26&690 偶得" TITLE="元代梵文准提咒铜镜 偶得" />
http://s6/middle/4ed2298ahc4de6421c8e5&690 偶得" TITLE="元代梵文准提咒铜镜 偶得" />
几个月前,到开收藏店的一老兄哪里转悠,见柜台内有一面铜镜很是奇特,文字古怪,类似于异族文字。随口问了几句,老兄说是朋友托他买的一面镜子。拿出此镜,直径8.7厘米,厚0.5厘米,钮高0.5厘米,重239.3克。一问,价格不低。尔后,转移话题......。
由此,此镜萦绕心头,随上网查询有关资料,经查,乃是元代梵文咒语铜镜,这枚镜子圆形素窄缘,镜面微凸,镜背分内外3区,圆柱形钮,钮顶面饰一梵文“佛”字,钮外内圈饰一周梵文,计十六个字,外圈又饰一周二十个梵文。这些梵文经考证,据说是准提咒文,此乃礼奉准提菩萨、修行准提咒时所念的咒文,表达了人们向往幸福、吉祥、平安的美好心愿。在铜镜上以浮雕形式表现的梵文作为主题纹饰,也颇具元代的特点。此镜为红铜质,包浆熟旧,平面阳雕,文字清晰刚劲硬朗。
引用网上介绍:梵文是古印度书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东汉明帝时传入我国,东汉恒帝时多有翻译,准提原意为美妙清净,准提原身为佛教观音部之一天人丈夫观音,被尊为佛母,其形象传为三目十八臂延寿护命菩萨。在扬州坐落在盐阜路东首的民间收藏展览馆,其古建筑当年就是供奉准提的寺院。至于准提咒语就是指不能以言语说明具有特殊灵气法力的秘密言句,佛教文献《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中就有准提罗尼布字法。
元代开国皇帝成吉思汗铁骑遍及中亚、欧洲,疆域广阔,元廷对外关系中与南亚印度关系非常密切,曾派使节杨廷壁出使印度南部邦国,印度是佛教诞生地,梵文准提咒铜镜不排除就是在这种对外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产物。据说这些文字与厦门南普陀寺一面石刻经文相似。又经多方求证,最后确定为:元代梵文准提咒铜镜。
准提咒目前在《佛教念诵集》中作为“十小咒”之一,前后共有七译,今存者仅有四译,皆收于《大正藏》中。其汉语音译是:南无飒哆喃、三藐三菩驮、俱胝南、怛侄他、唵、折隶主隶、准提娑婆诃。
历来宗教题材的铜镜不多见,佛教梵文加银铜镜更是凤毛麟角。那么为什么将梵文准提咒铸于铜镜背面呢?
一是因为,梵文不仅是印度的古典语言,也是佛教的经典语言。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东汉传入我国。梵文佛典起初是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故又称“贝叶经”。当时大量的佛教经典和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即用梵文写成。唐玄奘法师取经所带回的经书都是用梵文写成。二是因为准提咒是佛教信仰者不拘出家在家、或茹素与否都可以持诵的。修持准提咒的同时,还要修持准提坛法。具体内容是:建办坛法,但以一新镜未曾用者,于佛像前,随月十五日夜,面向东方,置镜坐前,随力庄严诸供养具,烧安息香及净水,然后结印在于心上,咒镜一百八遍,以囊盛镜,常将随身,每欲念诵,但以镜坛置于面前,结印诵咒。
由于准提咒之殊胜,总含一切诸真言。
作为佛教密宗设坛用具,这小小一面铜镜竟有诸多秘密和法力。
注:准提是护持佛法,为众生延寿护命的菩萨。意译作清净。佛经记载,常持诵荣准提咒,能够灭除十恶、五逆一切罪障,成就一切殊胜的功德。诵持此咒者,不论在家或出家,只要专一心志,能使短命的众生,增长无量的寿命。
注:2010年5月11日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一面类似的镜子其成交价为58240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