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月操作应注意的四大要点!

(2009-06-30 20:32:48)
标签:

股票

分类: 【狼啸】每日大盘研判分析篇

★七月操作应注意的四大要点!【狼啸】

狼啸极行

 

沪深两市周二在美股上涨及油价上调刺激下,高开后再次刷新1664点来的高点,沪指逼近3000点后遇阻震荡整理格局,五大板块今日呈现分化,银行、钢铁拖累股指,煤炭石油板高开后低走,地产也震荡回落整理,仅近日相较滞涨的有色领涨。面对个股分化明显,热点切换较快,操作难度增大,在临近三千点大关前,大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回顾六月行情:

六月沪指涨幅12.4%,深成指涨幅14.21%,从月线看,沪深两市已经连续六连阳。本人反复强调的五大板块成为六月份的主流热点—金融(含:银行、保险、券商)、地产、煤炭石油、有色、钢铁,我们来看看它们六月的涨幅情况,银行板涨幅27.82%、保险板涨幅25.72%、券商板涨幅13.47%、地产板涨幅21.01%、煤炭石油板涨幅9.51%,有色板涨幅13.87%,钢铁板涨幅18.63%。

 

由于它们的位高权重,对股指的拉抬作用明显,它们就犹如大盘的掌舵手,在它们的轮番上阵下,自然也就带领着股指节节走高,这也是我们六月操作重点锁定五大板块中金融板块,以此获得盈利的主因。如果六月份你持有的个股非五大板块等主流热点,自然出现只赚指数不赚钱,甚至还有亏钱的。

 

通过以上对六月行情的回顾,大家是否会有所反思,为什么自己六月份没赚到钱?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注意市场的风格转换!至六月起,本人给大家反复分析过,由于受益于通胀预期,加之五大板块估值相较低,所以,在前期主题热点股大幅炒作后,股指要继续上行,必须由五大板块轮动拉抬,部分朋友忽略了二八转换这一要点,产生了“股指上涨,所有股都会上涨”的错误观念,每天只去留意股指涨跌与否,沪指涨到3000点又如何呢?若无视五大板块这一主流热点对股指的推动力,没有去抓准这些热点,无视市场风格的转换,可以说六月份的上涨与你是毫不相干的。

 

二、三千点关前的注意事项

通过以上的对六月行情的总结,在进入七月份,同时沪指紧逼三千点大关下,给予大家以下注意事项:

 

1、七月以五大板块作为股指风向标,注意板块轮动顺序及风格转化。

由于近期股指由五大板块推动,因五大板块上涨而上涨,自然也会因五大板块回落而回落,所以,以此作为股指风向标,可掌握买卖的主动权,做到买卖先人一步,同时可以此找准七月的主流热点。七月份很可能走出前高后低的格局,如果股指继续震荡盘升,则主要看五大板块中其它几个相较滞涨的板块推动,对于六月涨幅较高的银行保险、地产只要它们稳定即可。同时留意它们能否带动部分主题概念的表现。

 

2、2900点上,操作难度和风险均增大。

随着五大板块轮动推动股指上行,从以上五大板块涨幅可以看出,银行、保险、地产涨幅均以超过20%,随着它们的涨高,股指继续上行的风险和操作难度也在不断加大,短期局部热点机会也在减少。

 

3、严控仓位下,谨慎把握局部热点机会。

在严控仓位的基础下,控制好节奏,如果股指仍保持合理震荡的上行趋势,逢低后可将以上六月涨幅低于20%以下的券商、煤炭石油、有色中的相较滞涨优质股作为逢低关注的对象,它们同样受益于通胀预期,钢铁板放在其次。相较于银行保险、地产,它们近期涨幅相较滞后,但需把握好高抛低吸的节奏。

 

4、调整好心态,从容应对。

通过以上的分析,在风险和操作难度增大下,不管是选股还是持股操作上,都会较为费心劳神。所以,大家应调整好心态,不必过于在乎指数的涨跌,你来股市不是寻求买卖间那一刻的快感,锁定盈利落袋、账户稳步上升,才是大家进入股市的目的。对于稳健投资者,如果你不愿意费心劳神的承担较高难度的操作风险,那么以逢高清仓、观望为宜,对于资金量大的,可逢低少量仓位参与短线狙击;对于激进投资者,请严控仓位,短线狙击为主,以此控制风险;资金量小的激进投资者,由于资金小,分仓操作的意义不大,则应注意以快进快出为主,严格设立止盈和止损点。(本文于中证内参、超级牛仔网首发)

 

点击进入:★1日随盘:7月1日大盘预估与操作对策【与狼共舞-上午篇】

           ★30日主力资金流向及热点追踪【狼啸】

           十字双星预示:展开收官之战!【狼啸】 

                                                             返回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