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项对于干部的调查,36.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的占多数”。干部最“怨”,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科学、不公正”(占总76.5%)、“上级领导水平差,不讲民主、瞎指挥”(占总72.3%)、“收入待遇低与付出不匹配”(占总68.2%)。(3月7日《重庆晚报》)
官员心中的怨气想必正如同庄子对惠子所说的那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一般,自己的快乐与否,他人自然是无法体验与揣测。民众眼中工作稳定,待遇颇高的政府官员、公务员之流应该是真正幸福指数颇高而非被幸福的群体,岂料调查显示官员的怨气与不满同样广泛存在。对于普通群众而言,个人怨气无伤大雅,未必损及他人;但身为公务员的政府官员则完全不同,一肚怨气、满腹牢骚的官员想必即使不去贪赃枉法也定然难以全心全意想着为民谋福祉。因此,官员生怨则必然影响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廉洁公正。
倘若不能消除官员的怨气,那么毫无疑问,政府之公信力,政府之形象乃至施政之基都将动摇,于社会、国家都是危害巨大。怨由心生,无疑,官员的怨气绝非空穴来风、毫无由头,调查显示官员怨气的主要原因已经揭示了病灶所在,即“不科学、不公正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而怨气官员中,怨气最深的无疑也是那些晋升无望,遭遇“天花板”困局的干部。
显而易见的是,官员干部选拔过程中的任人唯亲和排资论辈等等不公正不合理现象已经挫伤了广大官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官员选拔体制上的不合理和缺陷致使不少具备真才实干的干部无缘提升,而拥有关系甚至走后门的无能之辈却堂而皇之的被提拔升迁。如此一来,也就难怪不少干部抱怨怀才不遇,埋怨做出了成绩都无人知晓、无人过问了,甚至因此而怠于工作,懒于政事。想必政府中为数不少的面对群众和工作满脸怨气,不屑一顾的官员的来源与此也不无关系。
清人何启曾言:公与平者,即国之基祉也。同样的古人所谓的“不患寡而患不均”,阐述的都是一个道理,那就是公平与公正的重要性。缺乏一个一个公平、完善的干部选拔制度,自然无法调动官员的工作热情,甚至因此而导致官员不思以政绩来获得升迁而寄希望于走后门寻关系等不法手段。那么,政府行政效率不仅大大降低,行贿受贿也将日益增多,官场生态也必将恶化。
因此,完善员选拔任用机制、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制度既是广大官员干部的热切期待也是排解官员怨气的有效途径。而排解了官员怨气,让他们无所顾虑、心情舒畅的为人民服务无疑要比让他们满腹牢骚、一肚怨气时好的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