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儿童音乐教育音乐智能快乐音符教育 |
分类: 乐器学习 |
“中班节奏乐活动《小蜜蜂》”是广州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董艳芬老师发表于《学前教育》2011年第6期的文章。董老师是广州市的优秀幼儿老师,我看过她做的课,教学思路很清晰,基本功很扎实,可以说都是非常好的课例作品。对于“中班节奏乐活动《小蜜蜂》”这篇文章,我撰写了点评。下面是董老师的教学反思以及我的部分点评:
该内容形象鲜明突出,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能够利用已有经验,增强学习过程的主动性。正如《纲要》所述: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活动中,我通过音乐情景创设,运用提问法来让幼儿了解小蜜蜂做工的顺序,学会根据小蜜蜂发出的各种声音掌握相应的节拍,通过合作游戏,学会做多种搬运的动作,最后学会看指挥,在各种声音处敲击乐器。同时,我能关注幼儿的需要,借助歌曲的情境,积极地进行师幼互动,通过师幼互动,贯穿游戏情境,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使整个课堂表现出了活泼、轻松的气氛,幼儿如身临其境,兴趣盎然,情绪饱满,参与活动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个性,注重为幼儿创设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听一听、学一学、做一做、培养幼儿浓厚的音乐兴趣,同时发展幼儿的想像力、表现力、创造力。在游戏中及时提醒幼儿学会用眼睛、动作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的快乐。并引导幼儿根据指挥,利用手中的乐器通过敲打发出各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本次活动只是初步地进行了合奏,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让幼儿辨听分奏和合奏的声音,体会各种声效,大家在合作中逐渐形成默契,让乐器发出特有的音色、做到层次丰富,和谐动听、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音乐产生的源泉,对节奏的把握直接影响到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国内一些教师接受了音乐教学法的培训,教学方法有所改变,但是活动方面组织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惑。如,如何在节奏训练的同时关注儿童的兴趣、参与即投入感;如何以音乐能力发展为主线结合好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让儿童在合作中既获得审美体验又掌握一些切实的节奏技能。下面就董老师所设计的节奏乐活动《小蜜蜂》进行一些讨论与经验分享。
一、 给幼儿选择适合的节奏乐作品
二、 循序渐进的节奏教学策略
-
稳定拍教学作为起点
-
通过声音模仿感知节奏变化
-
通过节奏问答表现节奏时值
总之,在音乐教学方法中,让儿童掌握音乐的第一步,往往是从节奏入手。《小蜜蜂》活动从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和儿童的语言特点出发,设计了节奏的读法,对于幼儿教育的一线教师来说,这些方法十分必要。尤其是在对幼儿进行节奏培养的训练中,语言节奏的训练有则会非常强大的效果和作用。另外,节奏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一定要适合所在班的儿童的水平和需要。要及时了解儿童的兴趣点,在课堂实时做出应变。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观察感受儿童的情况,并对课程安排作出相应的改变。并且,音乐教育要以游戏化的方式呈现才能引起幼儿足够的参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