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32尝尝不烧香拜佛的味道

标签:
版权转让出版成功烧香拜佛qing话题 |
分类: 笑谈轻松成功(纪实文学连载) |
“普通人”按照老首长、军分区x政委提供的地址,找到了某炮兵旅Q政委。因“普通人”调军分区的事,是Q政委在半年前主动提出来的,当时,“普通人”并未在意。这次,见“普通人”主动找到家里来,Q政委知道调回老家的事,其意已决,二话没说,就给“普通人”写了一封推荐信。
Q政委写这封推荐信,一来是基于和军分区政治部L主任的特殊关系,二来是出于对“普通人”的了解。他知道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当然,更重要的还是Q政委的为人。
“普通人”拿着推荐信和自己在军内外报刊发表的文章,以及参与福州军区和某大单位编写的两本书,找到军分区政治部L主任。L主任三十多岁的年纪,年富力强,正值干事业的黄金期。重要的是,此人爱才,往往把既听话,又能干事的人捧为“座上宾”,而把本事不大,又爱翘尾巴的人当作“另类”,真可谓“爱憎分明”。为此,也得罪了不少人。据说,他后来“栽跟头”,就栽在自己的性格上,这是后话。
有了老同学的推荐信,又见到“普通人”在野战部队的那么多成果,L主任很是高兴。“普通人”调动之事,在家乡的军分区,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定下来了。
不过,这般好事也可能来得太快了,太容易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险些让此事泡了汤。
那是一个月后,当“普通人”来到某省军区办理调动手续时(军队干部跨大单位调动,必须经过军以上单位干部部门),负责办理此项工作的干部处某付处长,却告诉他,尚未收到“普通人”所在部队军以上单位干部部门的商调函。
“普通人”心里清楚,商调函早在一个月前,“普通人”所在部队军以上单位干部部门就发了,而且是具体办理此事的干部当着“普通人”的面填写的。省军区政治部干部处为什么没有收到呢?
按照常规,“普通人”所在的原大单位已经发了函,就不可能再发了:而接受单位——某省军区干部部门没有收到商调函,就不可能给“普通人“办理接受调动的手续。如果双方就此扯皮,互不相让,“普通人”的调动之事,就只能不了了之。要知道,在当今的中国,“扯皮”已经是家常便饭,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是无法改变这种现状的。
“普通人”调动之事的商调函,某省军区干部部门,是确实没有收到,还是另有他因?
人事调动,本来就是一件需要多方求人的难事,尤其是在部队大规模裁军的大背景下,更是难上加难。而“普通人”为自己调动之事,既未“烧香”,又未“磕头”,这下也要让他尝尝不求人、不送礼、不低头的味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