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像李镇西老师那样做班主任 |
注重个体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一位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这也是注重个体教育的开始,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点,我记得自己曾接触这样一个案例:
一对上小学五年级的双胞胎,一对男孩。虽然兄弟俩同上五年级,其实老大二年级水平都不到,记忆力、计算能力相当差,语文常考个位数,数学一般百分制考50多分;老二比较聪明,两科成绩都在90分以上。老大在家里、学校都经常是批评的对象,学校许多班级不愿接受,说他不开窍,一脑子浆糊。经过和孩子家长、孩子谈话,我了解到老大尽管学习很差,但很懂事,经常放学帮家里小店卖东西;老二自恃聪明,上课不太认真,作业潦草马虎。
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要在孩子得到尊重的基础上,激发孩子探求新知的欲望,不要把孩子“一棍子打死”,不要总拿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相比较,要让孩子享受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保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一定要注意在教学环节中的关注个体,善于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适时组织教学活动。
在班级管理的形式下,我们往往关注的是班级的整体管理,忽视学生的个体的成长,苏霍姆林斯基启示我们,要善于点燃生命火花,激发他们鲜活生命个体的内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