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吴泓工作室
吴泓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004,955
  • 关注人气:5,2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香山脚下的古迹---北法海寺

(2019-03-28 16:13:16)
标签:

转载

分类: 专题:文史-哲学-宗教…

   香山对于北京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是香山公园外面的景色,恐怕就有人不知道了。这里有座传奇历史的寺庙,今天已经是残破不堪的遗迹了,这就是北法海寺。    

    北法海寺全称:万安山法海寺,位于万安山麓,与石景山的法海寺南北对应,故被称作“北法海寺”。。查阅史料清·吴长元辑《宸坦识略》关于北法海寺的历史沿革比较清晰:“法海寺、法华寺在万安山,二寺前后互相连属,相传为弘教寺遗址。本朝顺治十七年修建,改今名,有御书联额。……弘教寺,元世祖建。寺有石桥鱼池,前有流泉亭,有乔松怪石,佛像清古,为山中第一。”

    经过历史的洗礼,而今这里虽然已无庙堂,但山门、碑碣、旗杆座夹石子然犹在,殿址、柱础清晰可辩。树木遮天蔽日,怪石环列,风景幽深。遍寻遗址,追踪历史可知道北法海寺以前曾是一座宏伟的建筑

 

庙门(并不是山门):

[转载]香山脚下的古迹---北法海寺

    这座古刹遗址与清世祖福临出家和曹雪芹逃禅有关,据说郑板桥、曹雪芹都曾到此学经访道。红楼梦书中所写的佛学机理就是曹雪芹向法海寺禅师学习的。

    北法海寺相传为“山中第一大寺”宏教寺的旧址。宏教寺亦作弘教寺,以称宏教禅林或写作弘教禅林。

[转载]香山脚下的古迹---北法海寺
[转载]香山脚下的古迹---北法海寺

    宏教寺是明正德晏宏所建,又怀疑为元世祖所造。但我比较信服是晏宏所建,理由就是在北法海寺的北面现在仍保留有“晏公祠”遗迹:

     晏公祠原名道统庙。 明代正德七年(1512)太监晏宏所建。庙门依山崖石壁凿建,有“停云岩”石洞,面阔3间,明问与次间之间有石券门相通。每间石室内均有小龛。庙内原供有三皇五帝 三王周公孔子孟子以及代儒家周敦颐、程颢、程颐、 张载、朱熹等人的石像

    

[转载]香山脚下的古迹---北法海寺

[转载]香山脚下的古迹---北法海寺

[转载]香山脚下的古迹---北法海寺

[转载]香山脚下的古迹---北法海寺

[转载]香山脚下的古迹---北法海寺

[转载]香山脚下的古迹---北法海寺

    清代顺治十七年重修,并将其更名法海寺。

    法海寺与其它寺院在建筑上有不同之处,一是寺庙坐西朝东,这种格局在北京少见;二是山门上建有白塔一座。这座山门塔位于门头村口,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在“日下旧闻考”中有明确的记载:“香山南为门头村,村后为万安山山门,上建白塔。”只有梁思成先生当年拍的照片一张。其夫人林徽因在《平郊建筑杂录》中写到:“因为这寺门的形式是与寻常的极不相同;有圆拱门洞的城楼模样,上边却顶着一座喇嘛式的塔,一个缩小的北海白塔。这奇特的形式,不是中国建筑里所常见。”但是在碧云寺西边山上有一座重修的挂甲塔也是这种形式。

山门塔:(梁思成夫妇摄)

[转载]香山脚下的古迹---北法海寺

 

挂甲塔:

[转载]香山脚下的古迹---北法海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建筑形式呢?原因很容易考证:信奉佛教之人,认为经过过街塔下,如同念过一部佛经,如同藏民的转经轮,每转一圈经轮如同念一遍经书,可见人们对宗教的虔诚。

    北法海寺有正殿五间,殿前现有两通石碑保存完好。左侧刻有顺治皇帝御书“敬佛”二字,碑阴刻有历代佛祖图;

[转载]香山脚下的古迹---北法海寺

[转载]香山脚下的古迹---北法海寺

[转载]香山脚下的古迹---北法海寺


    右侧石碑为顺治十七年(1660年)奉佛示禁碑,上刻“敕赐万安山法海禅寺四至界址”。东至山门塔,南至龙泉岭,西至主山顶,北至香山岭。

[转载]香山脚下的古迹---北法海寺

[转载]香山脚下的古迹---北法海寺

    山门内还有两通石碑,其中有一为康熙五年大学士卫周祚撰写的碑文,它对研究法海寺的历史有一定价值,另一为乾隆年间所制。

[转载]香山脚下的古迹---北法海寺

[转载]香山脚下的古迹---北法海寺
     据乾隆年间的《日下旧闻考》中记载:前为法海寺,门上有小塔,门内为关帝殿。约半里许为法华寺,门内弥勒佛殿前恭悬皇上御书额曰德水香林。联曰:法雨霏空七净;慧珠照海启三明。大悲殿前御书额曰:筏通彼岸。联曰:山色溪声真实义;天光云影去来身。后殿恭悬圣祖御书额曰:法门通慧,皇上御书额曰:十地圆通。联曰:华海灵源分一滴;金轮妙谛演三乘。寺右精舍五楹,额曰:悟色香空。联曰:妙谛远空华海藏,勤修长护福田根。皆皇上书。殿内本朝碑二:一为顺治十七年奉旨示禁碑;一恭勒世祖御书敬佛二字,乃赐僧慧枢者,碑阴镌历代佛祖图。门内本朝碑一,大学士卫周祚撰,康熙五年立。寺后西南为龙王堂,有泉流通僧院。”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宏教寺建于明正德年间,清顺治年间重修,改为法海、法华寺二寺。康熙年间又葺修,乾隆年间再次扩建并在殿堂悬以额联。

     北法海寺在历史上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被称为“西山第一大寺”,而且还流传下来许多神秘的历史故事和人文传说。包括清世祖福临出家、曹雪芹逃禅、郑板桥学经访道等。它是考证顺治皇帝参禅、研究曹雪芹、郑板桥等历史名人的重要依据。

 

林徽因和梁思成   

[转载]香山脚下的古迹---北法海寺

 

附上:林徽因著《平郊建筑杂录》中有关北法海寺的段落:

    法海寺在香山之南,香山通八大处马路的西边不远。一个很小的山寺,
谁也不会上那里去游览的。寺的本身在山坡上,寺门却在寺前一里多远山坡
底下。坐汽车走过那一带的人,怕绝对不会看见法海寺门一类无系轻重的东
西的。骑驴或走路的人,也很难得注意到在山谷碎石堆那一点小建筑物。尤
其是由远处看,它的颜色和背景非常相似。因此看见过法海寺门的人我敢相
信一定不多。
    特别留意到这寺门的人,却必定有。因为这寺门的形式是与寻常的极不
相同:有圆拱门洞的城楼模样,上边却顶着一座喇嘛式的塔——一个缩小的
北海白塔。这奇特的形式,不是中国建筑里所常见。
这圆拱门洞是石砌的。东面门额上题着 “敕赐法海禅寺”,旁边陪着一
行 “顺治十七年夏月吉日”的小字。西面额上题着三种文字,其中看得懂的
中文是“唵巴得摩乌室尼渴华麻列吽敆吒”,其他两种或是满蒙各占其一个。
走路到这门下,疲乏之余,读完这一行题字也就觉得轻松许多!
门洞里还有隐约的画壁,顶上一部分居然还勉强剩出一点颜色来。由门
洞西望,不远便是一座石桥,微拱的架过一道山沟,接着一条山道直通到山
坡上寺的本身。
    门上那座塔的平面略似十字形而较复杂。立面分多层,中间束腰石色较
白,刻着生猛的浮雕狮子。在束腰上枋以上,各层重叠像阶级,每级每面有
三尊佛像。每尊佛像带着背光,成一浮雕薄片,周围有极精致的琉璃边框。
① 法海寺门与原先的居庸关:所指居庸关,为居庸关云台,为元代一座过街塔的塔座。
像脸不带色釉,眉目口鼻均伶俐秀美,全脸大不及寸余。座上便是塔的圆肚,
塔肚四面四个浅龛,中间坐着浮雕造像,刻工甚俊。龛边亦有细刻。更上是
相轮(或称刹),刹座刻做莲瓣,外廓微做盆形,底下还有小方十字座。最
顶尖上有仰月的教徽。仰月徽去夏还完好,今秋已掉下。据乡人说是八月间
大风雨吹掉的,这塔的破坏于是又进了一步。
这座小小带塔的寺门,除门洞上面一围砖栏杆外,完全是石造的。这在
中国又是个少有的例。现在塔座上斜长着一棵古劲的柏树,为塔门增了不少
的苍姿,更像是做他的年代的保证。为塔门保存计,这种古树似要移去的。
怜惜古建的人到了这里真是彷徨不知所措;好在在古物保存如许不周到的中
国,这优虑未免神经过敏!
    法海寺门特点却并不在上述诸点,石造及其年代等等,主要的却是他的
式样与原先的居庸关相类似。从前居庸关上本有一座塔的,但因倾颓已久,
无从考其形状。不想在平郊竟有这样一个发现。虽然在《日下旧闻考》里法
海寺只占了两行不重要的位置;一句轻淡的 “门上有小塔”,在研究居庸关
原状的立脚点看来,却要算个重要的材料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