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 |
(一)什么是文字?怎样理解“文字产生于图画”?汉字表意性成因是什么?
(二)汉字形体演变可分几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各出现了哪几种重要字体?
(三)“隶变”和“甲骨文的发现”各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依据许慎“六书”说理论,指出下列各字的造字法:
(五)分析下列形声字的结构方式并指明其形符和声符:
理
修
(六)什么叫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对每类字各举两对例子,并加以简要说明。
(七)依“同源分化”和“同音假借”的区别,指出下列古今字各属哪个来源?
同音假借:舍捨、其箕、自鼻、来麦、戚慼、然燃、莫暮、亦腋
(八)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并分别写出其对应的今字、本字和通用字。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愚公移山)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渊明
3、从台上弹人,而视其辟丸也。(左传晋灵公不君)
4、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5、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韩厥俛定其右。(左传.鞌之战
7、邹忌脩八尺有余,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8、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触龙说赵太后)
9、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10、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11、此小大之辩也。(庄子.逍遥游)
12、涂有狂夫,投刃而候。(王充
13、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史记.陈涉世家)
1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15、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左传.齐桓公伐楚)
16、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韩非.难一)
17、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也。(论语.子张)
18、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孟子.滕文公上)
19、探渊者知千仞之深,县绳之数也。(商君书禁使)
20、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史记.张汤列传)
1.反:古今字,返。/2.要:通假字,邀。/3.辟:古今字,避。
4.舍:古今字,捨。后简化为“舍”。/5.孰:古今字,熟。/6俛:异体字,俯。
7脩:异体字。.修。/8奉:通假字,俸。/9.倍:通假字,背。/10禽,通假字,擒。
11.辩:通假字,辨。/12涂,通假字,途。/13.适:通假字,適。后简化为“适”。
14弟,通假字,悌。15.共:古今字,供。16 田,通假字,畋。17 食,通假字,蚀。
18.贾:古今字,價。/19 县,古今字,悬。20.直:古今字,值。
(九)写出《薛谭学讴》中简体字对应的繁体字。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