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耳其:特洛伊的诱惑(上)

(2011-04-20 10:54:06)
标签:

世界各地

土耳其

特洛伊

木马

摄影

分类: 世界各地旅游

一部《荷马史诗》让特洛伊(Troy/Troia)的传说流传了近三千年,一个半世纪前,一位德国商人、也是位超级特洛伊迷让史诗中的特洛伊城重现世人面前。从那时起,爱琴海东岸、达达尼海峡西南的西沙立克(Hissarlik)便成了无数荷马粉丝、考古学家和寻宝者向往的地方。新春伊始,我们也一偿心愿,来到了这个古老和充满传奇的地方。

http://s5/middle/4e55e078g9d7f62013594&690

 

从伊斯坦布尔一路向西,马尔马拉海沿岸景色迷人,令人目不暇接。暮色降临,我们来到达达尼海峡(Dardanelles)与爱琴海(Aegean Sea)交汇处最狭窄的一段,搭半小时轮渡到达渡假小镇恰纳卡莱(Canakkale),下榻于号称五星级的Kolin Hotel。据说很多年前小镇便是特洛伊寻宝者歇脚的地方,如今,世界各地的观光者大多选择在此过夜。

http://s15/middle/4e55e078g9d7f5df39b0e&690

酒店大堂一角有一匹木马,告诉我们特洛伊古城近在咫尺。
http://s1/middle/4e55e078g9e4080f18110&690

一觉醒来,天气晴朗。早餐过后,驱车40公里,特洛伊古城遗址便出现在眼前。
http://s1/middle/4e55e078g9e4028e89470&690
 

荷马史诗中“伊利亚特”讲述的是3,000多年前希腊众神和爱琴海诸王之间的明争暗斗,虽说是神话,我们却更希望是在真实历史基础上的文学加工。拨开“史诗”中的浪漫主义、英雄主义和神话内容,我们感兴趣的是特洛伊古城本身。这里真是曾经的小亚细亚强国吗?如果发生过战争,有痕迹留下吗?十年战争期间,城里的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凭什么守住城市?战后古城的命运、考古发掘的成果,等等。

http://s12/middle/4e55e078ga0b2d561d0cb&690

 

海因里希·谢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这位荷马作品的忠实读者、特洛伊古城的发现者,他冒险、传奇的一生与特洛伊故事同样精彩。“13岁生日时,父母送给我一本‘希腊英雄故事集’,皮面的,里面附着插图。从那时起,我就被海伦(Helen)和特洛伊战争吸引住了。做梦都在想要找到土耳其海边叫特洛伊的地方。在我印象中,那个被帕琉斯(Paris)诱拐到特洛伊、从而引发千船讨伐的女子是那么的美丽”。由于家境清贫,谢里曼十四岁便辍学打工,先在一家贸易公司打杂,后赴美国、俄罗斯等地从事商品、地产、军火生意,摇身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为了实现梦想,他自学多国语言,还专门去巴黎大学进修考古课程。1865年在朋友指引下来到这里,开始了他的追梦之旅 - 发掘特洛伊遗址。“我手执‘伊利亚特(Iliad)’,幻想着千军万马在平原上奔驰,船队、军营还有西沙立克山上的城堡,我浸淫在伊利亚特世界两小时之久,直至饥饿和黑影将我包围”。最初的挖掘并不顺利,餐风露宿、饱受煎熬的生活吓跑了他的俄罗斯太太。46岁那年迎来第二春,娶了一位在他看来貌似海伦、对荷马故事抱有同样热忱的希腊少女索菲亚(Sophia)为妻。情场得意事业失意,随后的日子,在荒凉的土丘上,除了石块和一些陶器外再无发现。旷日持久的消耗的和庞大的支出令他意兴阑珊,打算在那年的6月打道回府。
http://s2/middle/4e55e078ge4d259533931&690

 

天道酬勤,就在他几乎绝望的那一刻,奇迹出现了。1873527日,“挖掘到普里阿摩斯王宫边的一堵墙不远的地方,一件铜器吸引了我全部注意力,我想我看到了它后面的金子。为了把它从贪婪的工人身边取走,为了保存考古成果,我立即传话:休息用餐。在他们吃饭的时候,我用一把大铲刀挖掘那些珍宝。当然,如果没有我的妻子,我很难把它们转移出去。我的妻子站在我一旁,用她的头巾包住这些东西把它们带走。” 随着铜盆、铜花瓶、铜釜手柄、青铜兵器、黄金首饰以及银制酒杯等相继出土,欣喜若狂的他确信这就是他魂牵梦萦了40年的“普里阿摩斯(Priam,特洛伊国王)宝藏”。不久,他携手头戴刚出土的金银首饰的娇妻亮相雅典并宣布他的发现,消息轰动了整个世界。(下面右下角小图中的红圈就是发现“宝藏”的地点)

http://s10/middle/4e55e078ga06a8c314149&690

 

然而天意弄人,正当人们赞叹谢里曼惊人发现的时候,事情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1882年,谢里曼的助手威廉·多朴菲尔德(Wilhelm Doerpfeld)提出了一个令谢里曼晕倒的观点:特洛伊古城并非一座城池那么简单,地表显示自上而下共有9层,也就是说这里先后出现过9个不同时期的城邦,它们以交错叠加的方式存在,时间跨度长达3,000多年,从公元前约3000年的青铜器早期到公元400年的罗马帝国时期,而谢里曼发现“普里阿摩斯宝藏”的位置并非荷马史诗中的年代。多朴菲尔德的结论给了谢里曼当头一棒,这意味着他呕心沥血多年的成果是错的,谢里曼不甘就此罢休,争论持续多年,直到1890年谢里曼去世前,他才表示当年发现的宝藏其实际年代可能要比“伊利亚特”久远得多。我们面前的高地清楚显示了各时期古城所处的地层位置。(左上小图中蓝色的部分就是特洛伊战争所处的地层,旁边是放大的模型)

http://s6/middle/4e55e078ga067a1075b75&690

 

谢里曼对古城位置判断的失误给遗迹保存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由于一开始他就认定要找的遗址在最下面,因此毫不犹豫大刀阔斧直捣地底,过程中忽视、撇弃了大量“垃圾”,其中很可能就有他朝思暮想的瑰宝。谢里曼对特洛伊的痴情和不遗余力的投入为他赢得了现代考古学奠基人的声誉,但他鲁莽草率、甚至愚昧无知的见解和简单“野蛮”的作业又被视为“特洛伊的破坏者”。(右下为谢里曼在雅典的陵墓)
http://s12/middle/4e55e078ga0dbd3bc934b&690

 

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努力,考古学界基本认同发生特洛伊战争的遗址是在地表的第VIVII层。矗立在遗址上的这块铜匾记载着到过这里和对这里有贡献的名人、科学家和研究团体的名字,毫无疑问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http://s10/middle/4e55e078ga0dc8c50d079&690

 

我们来到了建于特洛伊I期(3,000B.C - 2,600B.C)时的防御墙,距今已有5,000年,属青铜时代的早期,墙高4米,前面的通道2米宽,突出部分是堡垒。早在建城初期,特洛伊人已经开始重视防务,说明自古以来特洛伊就是王者必争之地。
http://s6/middle/4e55e078ga14fe8aab895&690

 

站在高处眺望四周,你能理解为何数千年来人们世代选择在这里居住:这是达达尼海峡的控制点和连接爱琴海、黑海的天然良港,周边是大片草地,长着茂盛的牧草,从远方流来的Simois河和 Scamander在这里汇聚后流入大海,近处的山上是成片森林,足以解决人们住房和煮食的源源不断的需求。

http://s6/middle/4e55e078g9d7f9671d175&690

 

谢里曼最初挖出的一段南北向的壕沟,实际是一排房子的地基,被考古学家称为“长排屋”。地基使用小石块铺垫,上面是土和草混和的灰泥砖。石板下和陶罐中挖出过婴儿的骸骨。I期规模不大,等同一个小村庄,居民以农耕、放牧和捕鱼为主,陶器已被广泛使用。壕沟的前方是一片与达达尼海峡水域相连的平原。 

http://s5/middle/4e55e078g767c5a042844&690

 

这段保留得非常完整的坡道属于II期(公元前2600-2300年)时的遗迹,通往首领和权贵住的上城,由大块石灰岩铺设而成,发现时上面覆盖着很厚的焦土层。谢里曼一度以为这就是赫克托尔(Hector)驾着战车走过的斜道。这时期城区得到扩展,面积达8,000平方米,四周建有围墙,长330米,墙基采用岩石,墙高约4米,呈斜面向上,最高一段是垂直的,用灰泥砖砌成。这种防御墙既易于建造,又能防震。

http://s4/middle/4e55e078g9f869f4a7803&690

 

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被称为“Megaron”的建筑,与同时期的希腊民居风格相近。门内有现代人称之为厅的地方,两侧有立柱,墙上架设横樑,芦苇席顶棚抹灰泥防漏。房顶中间是天窗,地上陶盆用来煮饭和取暖,烟雾经天窗排出。居民在务农、捕鱼的同时也开始织布,并利用达达尼海峡的有利条件与爱琴海周边地区进行贸易。 

http://s13/middle/4e55e078ga0dc5fd6785c&690

 

这段墙留下的火烧痕迹证明II期被毁于一场特大火灾。此后400年,特洛伊城有过三次重建,考古学上分别称为III、IV、V期(2,300B.C-1,700B.C)。规模基本与II期相诺,文化也保持着延续性。
http://s16/middle/4e55e078g9df9b601f76f&690

 

我们现在的位置位于遗址的III期,它存在的时间比普里阿摩斯统治时期早了一千多年。

http://s15/middle/4e55e078g7670c488030e&690

 

荷马在“伊利亚特”中对特洛伊战争作了充分描述,沃尔夫冈·彼得森(Wolfgang Petersen)导演的电影《特洛伊》以磅礴气势再现了那场战争。公元前1184年,特洛伊城被希腊联军攻破,之后突然消失。此时欧洲也进入了被史学家称为“黑暗年代”时期,爱琴海彼岸强国迈锡尼(Mycenaean)等相继销声匿迹,海上贸易、文化交流几乎中断,爱琴海地区一夜之间仿佛回到了史前时代。至今,史学家们对这一现象的成因仍困惑不解。(待续)
http://s12/middle/4e55e078ga0dc9797746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