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7年日本栃木县,中学生生理卫生课,老师用道具给女学生讲男孩生理特征。回想咱小时候上生理课时,女老师指着屁股说了句“这是臀部”,同学们已经笑得前仰后合

日本东京。日本NHK广播公司,偶然遇到的几个女孩。兵哥的面对镜头,女孩们一改害羞的模样,举止张扬开放大胆
教育立国不是一句口号——日本人印象之三
—— 和日本小学生共进午餐想到的
那一年自己整30.
一个30岁的大人在异国他乡的小学校教室,与一群六、七岁的孩子围坐在教室里吃饭,那种感觉现在想来都挺新鲜的。
1997年10月下旬的一天,我们中国青年考察团教育分团前往日本东部的枥木县参观宇都宫市立西小学。参观结束时,校方安排我们和小学生共进午餐。
挤在日本孩子中间吃饭
我们来到二年纪的一间教室时,正值午餐时间。学生们自觉地把课桌拼在一起,五、六人围成一桌,几位带着大口罩、穿着白大褂的学生给大家摆好餐具,开始为排队领饭的学生平均分配学校统一制作的饭菜。一声令下,学生们在统一的口令下开始用餐。因为是客人,我没有排队,人家就把饭送到我面前。
坐在学生中间的我,变成了小羊群中的骆驼,比周围的学生高出一大块。学生们低头吃饭吃得很认真,教室里除了几声碗勺轻碰的撞击声外,很安静。我偶尔抬头看看四周,发现同桌的学生不时地抬头看我,那意思好像看我吃得怎样。我连忙微笑着小声说一句:“奥一希”(日语,好吃)。听到我的话,学生笑着点点头,又埋头认真地吃饭。
用餐结束,我注意到,身边几位学生的碗盆吃得干干净净,连米粒也没剩下。值日的学生把大家的餐具收拾好,并作好了教室的清洁,一切都的井然有序。
这顿饭,让我知道了在日本中小学延续了数千年的“给食制度”。据了解,这种制度源于二战之后,当时日本人生活水平较低,一般家庭难以保证学生的营养。为此,由学校发放足够营养的午餐,确保孩子的健康。这种制度之所以保留到今天,是因为许多教育界的人士普遍认为,他对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勤俭意识,以及礼貌品行,不挑食的习惯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教育普及率最高的国家。统计资料表明,日本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几乎达到100%,高中及专修学校的升学率达97%,大学升学率(包括短期大学)升学率高达53.7%。
教育立国,不是一句口号!
日本近代教育的框架形成于十九世纪70年代的明治维新时期,二战以后,日本明确提出教育立国的基本国策,以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为标志,日本教育体制逐渐形成,其主体特征是教育的民主化、大众化和全民化。80年代以后,针对日本现行教育体制出现的弊端,日本文部省已开始旨在实现学校教育的个性化和市场化的重大改革。8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欧美及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人人认为,日本战后的迅速崛起归功于在教育的上取得的成功。在日本,“教育立国”不是一句口号,是政府、社会和所有民众的行动。
笔者随代表团先后考察了日本的一些中小学及教育中心,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素质和人格道德观念的培养。笔者在宇都宫市立西小学见到,每个教室的墙上都写有“校训”或教育目标。我抄录该校制定的一至五年级的教育目标如下:第一项:仔细听、能思考、主动学习;第二项:精神地、锻炼身心;第三项:团结友爱、体谅之心;第四项:努力干到最后。学校还制定了八个字的总体教育目标,即“思考、锻炼、谦让、实践”。
在枥木县真冈市立真冈中学,学校制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正确思考,有创造力,礼貌互让,勤奋爱国。总体看来日本教育目标的主要内容有:培养学生创造力,勤奋进取精神,礼貌的品德和健康的身心。
日本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日本的课程安排丰富多彩。在初中生的课程表中,一学年约有1200个课时,其中国语(语文)、数理化和外语仅占50%,其余的包括音乐、美术、保健体育、社会、家庭、传统体技(剑道、柔道等)及各种特别活动。我们在东京附近的佼成园女子中学参观了家庭课,女中学生们带着五颜六色的花围裙、互相协作,愉快地学习着烹饪技术,看到他们开心而认真的样子,着实让我羡慕。
我们一帮大人被日本女孩打败
位于枥木县的国立鬼立川学院是由国家设立的女子教养院。我们来到这里后,应校方邀请与学生们进行了一场排球友谊比赛,虽然我们尽遣男女精兵上阵,还是被那些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的女学生打败。望着眼前这些稚气未消,只有十五、六岁的女学生在场上生龙活虎的样子,使我不禁想起许多年前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排球女将》,影片艺术地再现了当年被誉为“东洋魔女”的日本女排争霸天下的艰难历程。我想,眼前的这些女中学生会不会有未来“不可战胜”的“小鹿纯子”吧。
在参观日本中小学时,许多课堂并不像国内那样“鸦雀无声”,相反,他们的课堂上有时显得很热闹,学生们可以随时提问回答问题,授课的老师并不介意。在宇都宫市立西小学和真冈中学,我都见到老师半跪在书桌前,给学生解答问题,那是的感觉实在缺少“师道尊严”,却多了许多慈母、慈母或朋友般意味。
参观学校时,我不时的举起相机,透过取景框,我没有看到孩子们害羞和躲闪。相反,他们面对镜头争先恐后地占到镜头前,喊着、笑着、团聚在一起,打出“胜利”手势。于是,我的的镜头便定格在学生们的欢声笑语中。
初稿发表于1997年年底。
后记:今年的天气实在有些特别,闷热潮湿的天气压得人难受。好在,闷热中一股凉风袭来,雷声想起,天又要下雨。心静自然凉。难得坐在家中,看看书、看看以前的文字,望望窗外那片绿色。
(2008年6月发博客时略有修改)

枥木县宇都宫。学校专门设置的家政课,小学生从小学学做饭,整理家务。

一群男孩子在草地上随意打闹,老师站在一边根本不管。这个男孩紧握拳头,
似乎展示实力。他的装束让人产生联想……

课间休息,小学生玩纸牌游戏

剑道课结束,学生伏在地上。日本中学普遍开设剑道课,让学生学会礼貌、勇敢和
顽强。让人想到读过的那本书《菊与刀》

东京大学图书馆,读书。俺偷拍了几张照片。
图片翻拍自刘卫兵摄影集《日本人印象》(1998年,新华社出版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