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宁阳王营
宁阳王营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92,364
  • 关注人气:2,7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教育家”话题总会引争论

(2019-11-28 09:06:49)
标签:

教育家

话题

争论

分类: 精华文摘
为什么“教育家”话题总会引争论

为什么“教育家”话题总会引争论
柳袁照

    日前,我参加了一场教育沙龙,主题是“践行教育家精神”。沙龙是放在纪念陶行知的背景下进行的,显然是研讨如何践行像陶行知这样的教育家精神。我应邀作为嘉宾参加了沙龙,其实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教育家?什么是教育家精神?假如这些问题还没有弄明白,如何践行、践行什么则沦为空谈。

    何谓教育家?这个话题一直都有争论。为何科学家没有争论,艺术家没有争论,说到教育家就争论不休?原因在于,我们在说教育家的时候,大家不在同一个语境、不在同一个逻辑起点上。

    我认为,当下人们谈论教育家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在崇高的层面,视教育家为太阳一般的教育人,那是在教育的旷野上,自然长成的一棵树,高大无比。一个是在世俗的层面,教育家如人家阳台上摆放的花草,可见可闻。比如,当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批准,或经过有关培训机构培养,且在实际工作中也作出了一些成绩或功利或超出功利的校长、教师。这一层面的“教育家”,层出不穷,像韭菜,割了一刀、割掉了一批,又长出来一批,又割一刀,再长出一批,一茬一茬的。

    所以,我把教育家分为两种,一种是高尚教育家,被历史所认同,被大家所认同,不需要任何组织与个人的推荐,不是自然组织或机构培养出来的。这样的教育家不可能从现实中产生,多从历史中产生,活着的人往往达不到这个高度。

    我也听过许多来自小学、初中、高中校长的演讲、阐述,相比较而言,小学校长或者说小学的教育实践似乎更接近教育的原点,因为他们远离高考,而中学校长的发言介绍往往离不开功利和束缚。我认为,这样的中学出不了教育家、出不了高尚教育家。

    第二种教育家,我姑且称为“世俗教育家”。人为培训培养出来的,也不错。有的是学校地位决定的,因为学校的名声,决定了校长的地位。无论是谁,到了这类学校一般都会成为教育家。培养教育家或者教育家型校长,是时尚,是这个时代有成就、有地位校长的代名词。

    为此,其实我们不必对此苛求,说三道四。当下有一批人以培养教育家为职业,涌现了一批教育家“导师”。如此这般,积极的一面也无限阳光,这是不容否定的。但在我眼中,教育家最本真的特点是要有思想,有自己的教育主张,并付之于实践。教育家要继承前人思想,所以并不是一味标新立异的,否定前人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创新。教育家要有突破,而突破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首先这应该是思想上的,思想的继承与突破是教育家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没思想,人云亦云;没思想,唯上是从;没思想,只是在经验层面总结;没思想,只是任由市场左右;没思想,只满足于品牌形象,等等,都不能成为教育家,最多可以成为世俗教育家。

    为何给各类培训班贴标签,我们要深入思考,教育家成长的内核和支撑到底是什么?我总有疑虑,“家”能造得出来吗?或许能,或许不能,不管怎样应该经过历史检验。

    造“家”运动,“家”如雨后春笋,园丁也风光无限。这些“家”往往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经营,看似长势很好,其实风光也只有几度春秋。

    许多培训机构做了精心的课程去培训校长,真的主观想法很好,让大家教育思想体系化,正如“梳头”一样。10多年来,我观察了一些学校,办学理念体系化,就像让校长将自己的头梳理好。你梳你的,我梳我的。放眼看一些大牌名校,仔细看看一些大牌名校长的身前身后事,让人感慨万分。然后,培养培训机构再给后任校长梳理总结、提炼,再一次“梳头”。

    不过,话也说回来,无论教育家泛化还是教育家神话,都有积极的一面,它们之间或许是辩证的统一。

    在我眼中,谁是不是教育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办好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真正做好教育的事,对每一个师生的生命成长负责。

    正如陶行知所说:国家把整个的学校给了你,你要做整个的校长。用整个的心,做整个的校长,一心为教育、为师生,纯粹、真诚、爱意满满;让师生在校园过一种完整的、丰富的、高尚的教与学的生活,鞠躬尽瘁,无私无畏。

    这个时代,陶行知是教育家,这没有争论。弘扬陶行知的教育精神,其实就是践行教育家精神。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原校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